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Mg-Zn-Zr-Y新合金铸锭直接锻造成形的试验过程,分述了铸锭低温处理(170℃/10小时)、均匀化处理(380℃/8小时)、锻压设备、锻造加热温度、变形程度和锻造方式对新合金铸锭的锻造性能、锻造工艺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还用新合金棒材、MB15合金铸锭和棒材作锻坯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合金铸锭可直接锻造成形。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φ15·5 mmTC4钛合金热连轧棒材组织更加均匀、晶粒更加细小、性能更加优异,优化设计了φ15·5 mm TC4钛合金热连轧预精轧棒材孔型,并对比分析了原孔型和优化孔型轧制的φ15·5 mm TC4钛合金棒材预精轧各道次的变形量、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φ15·5 mm TC4钛合金热连轧预精轧棒材孔型中除预精轧2的道次变形量比原孔型低,其余各道次的变形量几乎都高于原孔型,而且都在20%以上;采用优化孔型轧制的φ15·5 mm TC4钛合金热连轧棒材显微组织中初生α相含量较原孔型轧制的初生α相含量增多,其分布更加均匀、细小;优化孔型轧制的棒材各项力学性能都优于原孔型轧制的棒材。  相似文献   

3.
MB2镁合金P4模锻件原工艺采用挤压毛料模压,挤压前铸锭经400℃/20小时均匀化处理,随后在卧式挤压机挤成φ260毫米棒材,棒材经低倍断口检查合格后锯切成φ260×480毫米毛料,然后车皮成φ250×480毫米作为锻造毛坯。现场按正常工艺采用高温锻造和模压成形,结果模压件抗拉强度指标在230兆帕范围内波动,严重地降低了锻件的成品率和使用的可靠性。本试验主要目的是提高MB2合金模锻件的抗拉强度,要达到250兆帕以上;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将MB2合金添加少量稀土元素钕,钕能细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α+β两相区锻造温度及热处理温度对TA15钛合金大规格棒材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Zr元素含量对TA15钛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相区锻造温度较低时,棒材的初生α相含量比例较高,且棒材存在更明显的加工硬化效应,普通退火处理后棒材中的加工硬化效应仍存在,导致棒材具有较高的高温拉伸强度。棒材的加工硬化效应在后续两相区固溶热处理过程中逐步消失,此时Zr元素含量的差异导致棒材的高温力学性能不同,较高的Zr含量能够提高TA15合金的高温拉伸强度和持久及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SiC颗粒和钛合金(TC4)颗粒对MB15镁合金145C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以及SiCp/MB15和TC4p/MB15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随时效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强颗粒的加入加速了MB15的时效速度,但并未改变其时效硬化的基本规律:MB15及其复合材料的时效硬化曲线上均存在双峰现象;两种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峰值与其较高的硬度峰值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6.
MB15合金系含Zr的镁合金,其强度高,比重小,工艺性能良好,在航空及原子能工业中广泛应用。 MB15合金中加入Zr能细化晶粒,提高再结晶温度,因而使合金强度和综合性能明显提高。高熔点难熔金属Zr的加入,铸造时易在铸锭中形成化合物偏析,降低制品性能。六十年代,我厂试制MB15合金时,在铸锭上出现大量化合物偏析聚集物,研究结果认为化合物是MgZn和少量α(Zr),七十  相似文献   

7.
对工业化条件下添加返回炉料生产TA15钛合金加工材进行基础研究。将屑状、块状返回炉料进行净化处理后添加于TA15合金,经熔炼、锻造后制备不同规格棒材(d20~120 mm)。对棒材进行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分析,并同未添加返回炉料棒材进行对比以考察添加返回炉料后棒材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返回炉料生产的TA15合金棒材完全满足标准要求;除强度略高外,组织、力学性能与未添加返回炉料的棒材基本相当,但需对返回炉料进行净化处理及加工材杂质元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对TA15钛合金高温变形机制进行了Gleeble热模拟试验,并利用试验结果设计了在850~950 ℃范围,直径为20 mm 的TA15钛合金小规格棒材的新型热连轧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热连轧工艺,TA15钛合金小规格棒材的组织和性能与传统的横列式轧制棒材的相当,均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粉末冶金法制备MB15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 Si C颗粒及晶须增强 MB15镁基复合材料的试样 ,借助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结构及拉伸断口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 ,比较了 Si C颗粒和晶须对 MB15镁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Si C颗粒和晶须能显著提高 MB15镁合金的室温强度和弹性模量 ,且 Si C晶须的作用比 Si C颗粒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粉末冶金法制备15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颗粒及晶须增强MB15镁基复合材料的试样,借助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结构及拉伸断口进行了观察分析。同时,比较了SiC颗粒和晶须对MB15镁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和晶须能显著提高MB15镁合金的室温强度和弹性模量,且SiC晶须的作用比SiC颗粒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前言众所周知,Mg-Zn-Zr系变形镁合金是国内外镁合金中室温强度较高、综合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的结构合金,其中以MB15为代表。用稀土元素对Mg-Zn-Zr系合金进行附加合金化,可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高温瞬时强度。以MB15为例,分别添加钕(以下简称含钕合金)和钇(以下简称含钇合金),可使原MB15合金强度提高20—50兆帕,而耐蚀性能、工艺性能、焊接性能基本上不变。本文通过一系列试验,并与MB15对  相似文献   

12.
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直径Φ12mm的Mg80Cu15Y5合金热挤压棒材,并研究该合金薄带、热挤压态及热处理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快速凝固Mg80Cu15Y5合金薄带为非晶态,热挤压后的合金棒材中有Mg2Cu、Cu2Y和Mg晶体相析出,热处理后的合金中未有新相析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棒材的硬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合金中Mg2Cu纳米晶颗粒的析出、重溶及长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SiCw/MB15镁基复合材料挤压板材的力学性能和断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iCw/MB15镁基复合材料板材的力学性能和拉伸断口,研究结果表明,SeCw/MB15镁基复合材料板材中晶须轴向平行于挤压方向排布,分布均匀,与基体合金的结合良好,晶须排布的方向性对SiCw/MB15镁基复合材料板材的弹性模量及延伸率几乎没有影响,但是SiCw/MB15镁基复合材料板材的抗拉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挤压将镁合金MB26和铝合金7075在不同挤压比下挤压成包覆棒材。重点研究了镁铝复合棒材在不同挤压比下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挤压温度450℃时制备的Mg/Al复合棒材在不同挤压比的试样界面厚度不均,在170~2300μm,且在界面上能看到一些微孔;界面处的硬度值明显高于镁铝两基体的硬度值,高达256HV以上;随着挤压比的增加,镁铝结合界面的硬度增大,界面厚度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在高温高压下,Mg/Al复合棒材在界面结合区发生了元素的扩散,进而在结合界面发生冶金反应:近铝侧生成Al_3Mg_2相,近镁侧生成Al_(12)M_(17)相。  相似文献   

15.
MB2/SiC复合材料的高应变速率超塑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搅拌法制备了以MB2为基、以SiC颗粒为增强体的镁基复合材料 ,铸锭在 390℃热挤压成棒材。在温度为 380~ 560℃和应变速率为 2 .0 8× 1 0 - 3s- 1 ~ 5 .2 1× 1 0 - 1 s- 1 的范围内 ,测试了挤压态MB2 / 1 0 %SiC(体积分数 )和MB2 / 5 %SiC镁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MB2 / 1 0 %SiC在温度为 52 5℃、应变速率为 2 .0 8× 1 0 - 1 s- 1 时最大延伸率可达 2 2 8%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为 0 .39。超塑性拉伸断口上存在丝棒状物质  相似文献   

16.
针对GCr15轴承钢棒材网状碳化物大量析出、网状级别超标问题,通过热模拟试验对碳化物析出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试样经热轧后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在晶界处析出的二次碳化物为(Fe.Cr)3C型碳化物,冷却速度对晶界处二次碳化物形貌具有重要影响,随冷却速度的增加,可达到抑制网状碳化物析出并得到高品质轴承钢棒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粉末冶金法制备SiC晶须增强MB15镁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SiCW/MB15)试样。通过检测基体显微硬度探讨了SiCW对镁合金时效规律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拉伸试验,研究了混粉方式对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SiCW分布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B15及其复合材料的时效硬化曲线上均存在双峰现象;SiCW的加入既提高了MB5的硬度,又加快了其时效速度:混粉方式对晶须分布及SiCW/MB15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疆昆玉钢铁有限公司棒材车间采用五线切分轧制工艺生产HRB400E 12 mm抗震钢筋时出现5线棒材性能差别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孔型设计、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反吹气(水)、尺寸线差等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使5线棒材的强度差稳定控制在15 MPa以内。  相似文献   

19.
圆-椭圆-圆孔型中轧制合金钢棒材时宽展迭代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预测圆-椭圆-圆孔型中轧制合金钢棒材的宽展时,在Shinokura宽展公式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棒材材质对宽展的影响,并且推导出了轧件出口断面等效高度和轧辊平均工作半径公式,对Shinokura宽展公式进行了修正。为得到更精确的宽展值,基于修正后Shinokura的宽展公式用迭代法建立了宽展迭代模型。为验证宽展迭代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GCr15棒材轧制实验,并用刚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轧制过程,通过比较认为,此迭代模型收敛速度快,并且具有比较高的精度,能用于棒材精轧孔型设计和轧制工艺参数的设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钛合金棒材在外科植入螺钉中得到应用,以普通ψ6.0 mm TC4ELI钛合金棒材为例,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了不同工艺试验,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与扭转性能。结果表明:经不同工艺试验的钛合金平均晶粒尺寸为4~5μm,扭转性能较普通钛合金棒材显著增加,最大扭转角提高31.2%~32.7%,可达到180°以上。相同规格棒材抗拉强度越高,扭转性能就低。同时发现TC20钛合金棒材的扭转性能优于TC4ELI棒材,应与其合金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