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梨树断陷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原油色谱、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系统地解剖了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的差异,将梨树断陷的原油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南斜坡带与四五家子油气田,具有较高的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较低的三环萜烷/五环三萜值、γ-蜡烷/C30藿烷值、Ts/Tm值、C29Ts/C29降藿烷值、C30重排藿烷/C30藿烷值和C29ββ/(ββ+αα)甾烷值;Ⅱ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北部斜坡带,具有较低的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较高的三环萜烷/五环三萜值、γ-蜡烷/C30藿烷值、Ts/Tm值、C29Ts/C29降藿烷值、C30重排藿烷/C30藿烷值和C29ββ/(ββ+αα)值;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中央构造带,各参数介于Ⅰ类和Ⅱ类原油之间.最后结合原油物性特征,建立了不同类型原油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明确了原油的成因与来源。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背斜众多,油气分布广泛,油气性质多样。该地区存在5套有效烃源岩,油-源关系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原油来源存在很大争议。系统采集了南缘地区5套烃源岩及不同构造原油样品,对烃源岩抽提物与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缘地区4种典型类型原油分别来源于不同时代的烃源岩:1第1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烷,甾烷以C28、C29规则甾烷为主,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2第2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Pr/Ph比值高,甾烷以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为主,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很低,来源于侏罗纪煤系烃源岩;3第3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大幅下降,Pr/Ph比值小于1.0,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异胆甾烷、重排甾烷、Ts、C29Ts、C30重排藿烷、伽马蜡烷含量高,来源于白垩系清水河组烃源岩;4第4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下降幅度大,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且以ααα-20R为主,甲藻甾烷尤为丰富,来源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目前在南缘地区尚未发现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存在常规原油和生物降解油。选取新参数β-胡萝卜烷/(2×C29藿烷)、伽马蜡烷/(2×C29藿烷),三环萜烷系列参数(2×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2×C19)/(C28+C29)三环萜烷以及/菲,结合C29 4-甲基甾烷及碳同位素特征等,将该区原油划分为Ⅰ、Ⅱ、Ⅲ和Ⅳ等4类,烃源岩划分为A、B1和B2等3类。Ⅰ类原油来自青东凹陷中北部深洼的沙三下亚段成熟烃源岩,Ⅱ类原油来自凹陷南部沙四上亚段烃源岩,Ⅲ类原油来自中北部洼陷的沙四上亚段烃源岩,Ⅳ类原油来自青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而青东8井原油应有青东凹陷南部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牛庄洼陷源岩抽提物异戊二烯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和甾、萜烷化合物等多种地化参数的对比,优选出植烷、伽马蜡烷、升藿烷系列、甲藻甾烷和4-甲基甾烷等生标化合物构成源岩特征指纹参数,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沙河街组原油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可以划分为3类:Ⅰ类原油与沙三源岩聚为一类,具有低植烷丰度、低伽马蜡烷丰度、低C35升藿烷丰度、低甲藻甾烷丰度和低4-甲基αααC29甾烷丰度的"五低"特点,体现了来源于弱氧化、低盐度环境下形成的沙三下亚段源岩的地化特征;Ⅱ类原油与沙四源岩聚为一类,具有高植烷丰度、高伽马蜡烷丰度、高C35升藿烷丰度、高甲藻甾烷丰度和高4-甲基αααC29甾烷丰度的"五高"特点,体现了来源于强还原、高盐度环境下形成的沙四上亚段源岩地化特征;Ⅲ类原油和沙三、沙四源岩没有显著的聚类关系,也与孔店组原油和源岩地化特征不同,而其主要聚类参数的均值均处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源岩的均值范围之间,推测可能为2套源岩生成原油的混合油。   相似文献   

6.
中石化涠西探区2015年获重大突破,涠西南D洼东部斜坡发现了涠洲油田。为揭示原油的成因和来源,此文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技术,通过GC、GC-MS分析表明,原油中链烷烃组分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平滑分布;甾萜烷异构化程度较高,富含重排甾烷,具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以及低碳数甾烷,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或"L"型分布。油-油、油-源对比表明,涠洲油田原油与流沙港组优质的深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具有成因联系。原油成熟度参数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C31升藿烷22 S/(S+R)等表明原油已达成熟阶段,利用甲基菲指数MPI1折算原油成熟度分布在0.79~0.97之间,原油成熟度与涠西南D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相当。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涠洲油田的原油表现为典型湖相特征,主要来源于涠西南D洼流沙港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酒西坳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熟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西坳陷属于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目前已发现的原油主要分布于青西凹陷和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这些原油绝大多数为正常密度和黏度的中-高蜡原油,只有少量为中-高蜡稠油,具有典型湖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为-32 ‰~-30 ‰,生物标志物组成总体相似,但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可以分为3类不同类型或成熟度原油。第1类为低成熟原油,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没有重排甾烷;规则甾烷以ααα-20R甾烷为主,C27、C28、C29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C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αα+ββ)值一般小于0.4;萜烷以五环萜烷为主,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低,伽马蜡烷较高。第2类为中等成熟原油,Pr/Ph值一般小于1.0;甾烷也是以规则甾烷为主,没有重排甾烷,但ααα-20S和αββ甾烷明显高于第1类原油,C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αα+ββ)值一般为0.40~0.55,C27、C28、C29 ααα-20R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C27/C29比值一般大于0.6;萜烷分布特征与第1类原油类似,Ts/Tm一般小于0.5;甾烷/萜烷比值基本大于1.0。第3类为高成熟原油,Pr/Ph值一般大于1.0;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但重排甾烷明显且含量变化大,αββ甾烷明显高于ααα甾烷,C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αα+ββ)值分别大于0.5和0.6,C29甾烷含量明显高于C27甾烷,C27/C29比值一般小于0.6;萜烷分布特征与前两类原油相似,但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相对较高,Ts/Tm一般大于0.5,伽马蜡烷含量变化较大;甾烷/萜烷比值基本上小于1.0。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由于存在多期次原油充注导致其成因至今无法得到很好地解释。应用地球化学手段对塔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沉积于海相沉积环境,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正构烷烃分布较完整、具有UCM鼓包、普遍存在25?降藿烷、伽马蜡烷含量低,C29藿烷丰度高、规则甾烷呈现C29>C27>C28分布、规则甾烷αββ构型丰度高于ααα构型等特征,表明塔河油田原油遭受过较强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存在至少2个期次的原油充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层序聚类分析(HCA)方法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分析,将塔河油田原油分为3类:I类原油具有三环萜烷/五环萜烷、Ts/17αC30藿烷、重排甾烷/规则甾烷、C31/C32藿烷、C29/C30藿烷、C24/C23三环萜烷、C20+19/C23+24三环萜烷、Ts/Tm高,Ph/nC18低,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现出多期充注特征,但主要表现出早期生物降解原油的特征,早期生物降解原油的贡献高于后期充注正常原油的贡献;II类原油的nC21-/nC22+值最低,部分样品正构烷烃缺失,UCM鼓包明显,主要代表早期经历过强烈微生物降解的原油; III类原油nC21-/nC22+、αβC31?22S/(22S+22R)、C24四环/(C24四环+C26三环)值最高,正构烷烃受热成熟度的影响最大,高碳数正构烷烃大量热裂解导致低碳数正构烷烃相对富集,代表混合原油但正常原油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
塔中Ⅰ号坡折带高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中Ⅰ号坡折带45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富含轻烃组分、贫重质组分,反映源岩较高的热成熟度.原油中发育异常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反映了海相成因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规则甾烷与C30甾烷相对分布等多项指标与生物标志物指纹反映区内至少有两种油源.双金刚烷系列与链烷烃分布指示塔中Ⅰ号坡折带东端存在一强气侵注入点.观察到邻井原油、不同层系原油烃类化学成分显著的差异,指示油气成因与成藏条件的差异.塔中Ⅰ号坡折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叠合盆地海相成因油气的普遍特征,包括高过成熟性、多源与多期成藏、油气化学成分的非均一性及油气藏的相对分隔性.本研究为区内寻找多种成因类型油气与油源确认提供了依据,指示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原油中甾烷的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喜氧细菌对原油的模拟生物降解实验,以及对模拟产物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对原油饱和烃中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的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规则甾烷先于重排甾烷发生生物降解,甾烷降解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27>C28>C29。在甾烷被大量降解前,20S/(20S+20R)(甾烷异构化作用)等生物标记化合物的成熟度指标基本无变化,但某些用于油源对比、母源和沉积环境研究的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如:规则甾烷/17α(H)-藿烷、C27-C28-C29甾烷、C27-C28-C29重排甾烷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古近、新近系六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烃、束缚烃和石英颗粒包裹体烃的分步分离和GC-MS分析,研究了不同赋存状态饱和烃馏分生物标记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正构烷烃的峰形为单峰型;碳数范围为nC13—nC42,在不同赋存状态烃中略有差异;碳优势指数(ICP)小于1.2,具有较弱的奇碳优势;m(Pr)/m(Ph)值小于0.39,具有植烷优势,形成于强还原环境;高含量的伽马蜡烷指示了源岩的盐湖相沉积环境,不同赋存状态烃之间差异反映了盐湖的咸化演化过程。②油砂中不同赋存状态烃中含有丰富C27规则甾烷、藿烷和长链三环萜,4-甲基甾烷的含量相对较高,显示出低等水生生物的藻类和细菌对成烃的贡献。m(C29甾烷20S)/m[C29甾烷(20S+20R)]和m(C29甾烷ββ)/m[C29甾烷(ββ+αα)]的比值表明不同赋存状态烃为低熟-成熟生油岩生成的原油。油藏储集层(油砂)中这些不同赋存类型(期次)烃类,反映出油气从烃源岩进入储集层成藏的先后差异。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原油分布广泛,不同地区原油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按照碳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可以分为4种典型类型:1第1类原油典型特征是碳同位素组成轻,全油δ13C值通常小于-29‰,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δ13C值通常小于-28‰,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烷,甾烷以C28、C29规则甾烷为主,重排甾烷低,伽马蜡烷含量变化较大;2第2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全油δ13C值通常在-28‰~-26‰,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δ13C值通常大于-28‰,Pr/Ph比值高,甾烷以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为主,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很低;3第3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全油δ13C值通常小于-29‰,C9以上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大幅下降,δ13C值在-27‰~-34‰,Pr/Ph比值小于1.0,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异胆甾烷、重排甾烷含量高,Ts、C29Ts、C30重排藿烷高,Ts/Tm >1,伽马蜡烷含量高且具有两个异构体,甾/萜烷比值高;4第4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全油δ13C值通常在-28‰~-26‰,C9以上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下降幅度大,δ13C值在-23‰~-29‰,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且以ααα-20R为主,异胆甾烷丰度低,甲藻甾烷尤为丰富,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研究区原油、含油砂岩和烃源岩样品抽提物中饱和烃和芳香烃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 将该区原油划分为4 种成因类型。第1类原油低密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量、饱和烃碳数分布呈“单峰型”、植烷优势[m(Pr)/m(Ph) 为0.51~0.72) ] 、规则甾烷相对含量C29>C27>C28呈反“L”型, 反映了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的特征, 成熟度高, 来源于孔二段烃源岩; 第2类原油高密度、高含硫量、低含蜡量、“单峰型”、异常高植烷含量[m(Pr) /m(Ph) <1.0]、规则甾烷C29>C27>C28呈不对称“V”型、高伽马蜡烷含量, 反映了咸水低等水生生物来源, 成熟度较低, 为沙四段烃源岩生成原油; 第3 类原油饱和烃呈“双峰型”, 规则甾烷C29>C27>C28也呈反“L”型, 反映了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陆源植物混合来源的特征, 来源于孔二段和沙四段烃源岩; 第4类原油遭受生物降解, 正构烷烃缺失, 为孔店组和沙四段形成的混源油或沙四段原油。该区4类原油在空间上呈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全油GC/MS分析,揭示了冀中地区文安油田分子组成上的非均质性。研究认为,文安油田至少存在两类不同成因类型的原油(Ⅰ类和Ⅱ类)。Ⅰ类原油具有较高的甾/藿比,生物标志化合物(甾烷、伽马蜡烷、4-甲基甾烷)含量相对较高,芳香族化合物(甲基菲、三芳甾烷以及甲基二苯并噻吩)含量相对较低;Ⅱ类原油具有较低的甾/藿比,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芳香族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两类原油的分布具有规律性:Ⅰ类原油分布于南区的议论堡构造带;Ⅱ类原油分布于北区的史各庄构造带。研究表明,文安油田至少存在两个油气富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塔中北坡SH9井区在柯坪塔格组下段首次发现了中—轻质黑油,具有低粘度、低含硫、低凝固点、高含蜡等特征。族组分中总烃含量、饱芳比均较大,碳同位素轻,小于-31‰。正构烷烃总体为单峰、前峰型分布,正构烷烃保存相对完整,但有轻微的“鼓包”(UCM峰),具有轻微生物降解的特征;CPI值为1.04~1.05,Pr/Ph值为0.84~0.94,不具备奇偶优势,有明显的植烷优势。规则甾烷均呈“V”字形分布,C2820R甾烷相对含量小于25%,C29甾烷含量高于C27甾烷,重排甾烷、升孕甾烷和孕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三环萜烷系列的丰度高于藿烷系列,并在三环萜烷中表现为C23三环萜烷的丰度优势,伽马蜡烷含量也较高。原油具有硫芴优势,三芳甲藻甾烷和甲藻甾烷欠发育;成熟度指标表征其为成熟油。认为该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中、下寒武统烃源岩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原油C7轻烃化合物中甲基环己烷含量较高,二甲基环戊烷和正庚烷含量较低,石蜡指数为3~13,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宽,且不具奇偶优势,多数样品Pr/Ph分布在3.6~8.2;甾烷化合物主要由规则甾烷构成,C29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且异构化程度相对较高;藿烷含量相对较高,藿烷与规则甾烷比值为1.5~6.7,伽马蜡烷含量较低,同时可以检测出丰富的二萜烷;芳烃组分中检测到惹烯,甲基菲指数为0.71~1.42,三芴系列化合物以芴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平湖组原油母质来源以陆生有机质为主,多数形成于氧化-强氧化的湖沼相沉积环境,少数形成于弱氧化的半深湖相沉积环境,现今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是辽河外围盆地中勘探程度最高、发现油藏最多的地区。通过原油样品的精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陆西凹陷包1块和包14块原油的成熟度、生源输入和沉积环境特征。陆西凹陷包1块和包14块原油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Pr/Ph小于0.6;甾烷分布以C29甾烷为主;三环萜明显小于五环萜,三环萜/五环萜比值小于0.15,三环萜以C23为基峰,五环萜以C30为基峰,Ts/Tm在0.7~1.0左右,含有一定量的γ蜡烷。但二者也有一定差异,包14块成熟度略高;正构烷烃分布包1块多以C20为基峰,包14块多以C21为基峰;包1块C15-21/C22-28比值比包14块高;包1块具有较高的γ蜡烷指数,指示沉积时较强的盐度环境;包1块藿烷/甾烷比值较低,可能反映藻类比较发育和高盐度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