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需要,我们开发了车辆性能微机自动测控系统。本文结合十堰市车辆自动检测线,对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主动前轮转向对车辆操纵稳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建立了车辆横向动力学模型,在相平面上考察了车速、路面附着系数及前轮转角等对车辆横向稳定域的影响,提出了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系统的目标及结构,设计了横摆角速度H∞反馈和前馈控制器并进行综合。通过计算机模拟,考察了反馈控制对车辆横向稳定域的影响及H∞。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在蛇行闭环操纵工况下的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大大提高了车辆横向稳定性能,并对侧向风干扰、车速、路面附着系数及前后轮转弯刚度等参数变化具有极强的鲁棒性,从而最终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影响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计量性能的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动态计量性能评价数学模型,给出了公路车辆自动衡器动态计量性能的评价方案,为公路车辆自动衡器的计量性能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换挡性能是评价变速箱工作性能的关键指标,换挡性能试验是车辆变速箱台架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设计与开发了试验台架,构建模拟的车辆变速箱运转环境,对车辆变速箱换挡性能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汽车生产企业优化变速箱换挡性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车辆对动态驾驶环境的适应性,针对纯电动物流车三挡变速系统,提出了一种充分考虑道路坡度与车辆载重,同时兼顾车辆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综合性能换挡规律.分析道路坡度与车辆载重对车辆行驶阻力矩的影响,制定了具有动态适应性的动力性换挡规律与经济性换挡规律.以0~50 km/h的加速时间与加速过程能耗为目标,建立了综合性能换挡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车辆总体性能评价系统的评价要素、系统框架和评价特点,建立了车辆总体性能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并提出在车辆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在车辆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车辆总体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系统论述了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基本特性,并将总体性能综合评价系统与支持向量机两者结合,通过对轿车的总体性能进行了应用验证,获得清晰直观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计算机测试装置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需要,研制了分布式计算机检车装置。该装置以工业PC机为上位机,单片机系统装置为下位机。实现对检车线车辆的自动连续检测,获得有关参数,进而判别车辆是否合格。  相似文献   

8.
独立旋转轮对轨道车辆由于左右车轮解除耦合作用,失去了传统刚性轮对所具有的自动复位能力。为改善独立旋转轮对的导向性能,提出一种独立旋转轮对车辆的自适应导向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自动识别车辆是否处于曲线段并且计算曲线半径的大小,针对不同线路状态采取适合的控制策略,实现独立旋转轮轨轨道车辆的运行的自适应控制。在加入自适应控制后,独立旋转车辆恢复了纵向蠕滑力和直线复位对中能力,使独立旋转轮对具备更加优良的导向性能。总体来看,自适应控制下的车辆的曲线导向性能与安全性能均优于独立旋转轮对车辆;在小半径曲线上,自适应控制车辆具备比传统刚性轮对车辆更加优良的曲线导向性能以及安全性能;在曲线半径较大时,由于纵向蠕滑力不足,自适应控制车辆的导向性能要弱于传统刚性轮对车辆。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重型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基于重型汽车空气悬架的刚度特性,建立简化的重型汽车1/4车辆模型。对车身加速度和道路应力因子系数进行线性加权处理,并作为车辆的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设计了基于空气悬架系统的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及混合天地棚控制器,对比分析了分别在低、中、高3种不同车速下,被动悬架与不同控制策略下空气悬架的车辆行驶平顺性、道路友好性及综合性能指数。结果表明,不同车速、不同控制策略对重型汽车行驶平顺性、道路友好性及综合性能的影响明显不同,混合天地棚控制策略下的空气悬架性能最优,其行驶平顺性、道路友好性及综合性能均优于PID控制策略和模糊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转向车轮四个定位参数,导致了轮胎与地面相互作用复杂化。所以,转向车轮定位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必须重视。本文比较了海南洋浦昌华运输有限公司在同一车型上变更车轮定位参数前后,一个年度内上下半年对车辆油耗和轮胎寿命的统计数据。并且列举了海口某机动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对营运车辆进行检测时,一批车辆转向车轮侧滑量,证明新车或在用车辆,均必须保持正确匹配的车轮定位参数。  相似文献   

11.
许麾 《中国设备工程》2023,(10):112-114
以南美地区某有轨电车项目为例,说明有轨电车车辆设计难点与平衡。以履约为目标,最大程度实现项目车辆合同要求与综合性能的“最优平衡”为努力,介绍车辆设计在长度及重量控制与合同要求平衡方面所做的工作,说明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履带车辆主动悬挂减振性能和能耗达到综合最优,基于正交试验方法开展履带车辆主动悬挂多点布置优化设计。首先,建立了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道路模拟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其次,开展了履带车辆悬挂系统正交试验,分析了4种典型路面下各子悬挂对悬挂系统减振性能影响的敏感性;最后,设计了主动悬挂作动器的6个布置方案,通过建立基于线性二次最优(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简称LQR)控制的履带车辆主动悬挂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典型路面下各布置方案对悬挂系统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能耗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履带车辆主动悬挂作动器的布置优化,可以实现悬挂减振性能和能耗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改善换挡操纵性能是提高车辆综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控制参数的变化.根据换挡规律的要求,自动选择档位以及换档时刻是车辆操纵性能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换挡规律是自动变速系统的核心。换挡规律设计的好坏,在静态设计时难以表现出来.也无法进行优选,主要问题是:设计完换挡规律后.在台架试验或样车试验之前,无法进行换挡规律的相关验证.只能是经过物理试验验证后才能再次修改。严重影响了车辆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14.
《机械》2018,(12)
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铁道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分析,调用SIMPACK计算不同车辆悬挂参数下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包括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等指标。采用脱轨系数、倾覆系数、轮轨横向力评价指标对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评定,优化分析采用最优试验设计方法构建了近似模型,经过优化计算,车辆的动力学综合性能提高了30%以上,每一个动力学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唐双利  秦松涛 《装备制造》2009,(11):140-140
汽车制动性是汽车安全性的主要性能之一,车辆制动性能检测法规、标准和检测技术是进行车辆制动性定期检测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并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相关参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变速箱是液力机械传动式铲运机动力传递系统的重要单元,对整车动力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挡位选择理论和传动比分配方法,对变速器的挡位数和传动比进行分析设计;在此基础上,对传动系统的牵引性能、爬坡性能、加速性能进行分析;基于工程车辆性能仿真软件AOVAT 3.0,对设计的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基于对牵引性能、加速性能、爬坡性能等的判断,判断档位和传动比设计是否可行.结果可知:所研究的变速箱共设计4个档位,传动比分别为4.48、2.48、1.37、0.67,车辆的最大牵引力大小满足车辆的设计要求,各挡位能实现的车速较理想,车辆的加速性能相对较好,车辆的爬坡能力满足使用要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比车辆的设计要求,变速箱的档位和传动比设计满足要求,可以作为实际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耀  于德介  宋晓琳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8):1972-1975
为克服路面一车辆系统中存在的动态行为不确定性,针对1/4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神经元PID的自适应控制器,并采用二次型性能指标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系统在随机路面激励条件下的时域响应,计算了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考察了在变参数条件下控制器的鲁棒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改善车辆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平顺性和舒适性,且鲁棒性好,对模型参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便于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汽车齿轮机构的工作特点与齿轮油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润滑与密封》2004,(1):96-97,110
本文根据车辆齿轮传动机构的工作特点及对齿轮油的性能要求,介绍了车辆齿轮油的分类方法和车辆齿轮油的选用原则,特别强调了选用车辆齿轮油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车辆综合试验台可对工业车辆的制动性能、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进行测试评价 ;该系统应用计算机对测试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绘制曲线 ,打印测试结果。介绍该测试系统和测试实例 ,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完善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0.
车辆综合试验台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亿祥  李桂萍 《山西机械》2000,(4):51-52,54
车辆综合试验台可对工业车辆的制动性能、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进行测试评价;该系统应用计算机对测试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绘制曲线,打印测试结果。介绍该测试系统和测试实例,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完善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