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亚平  陆晓平 《江苏水利》2011,(6):25-25,27
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基或软弱地基,这样的地基不能满足结构物的建设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软弱地基是指由软土(淤泥及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松散砂土及其他具有高压缩性的土层构成的地基,这些地基的共同特点是模量低、承载力小。地  相似文献   

2.
<正>一、一般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直接利用软弱土层作为建筑物地基时,一般应按以下要求进行:(一)软弱土层为淤泥和淤泥质土时,应充分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二)若软弱土层为冲填土、建筑余泥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并且均匀性和密实性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相似文献   

3.
梁军  石炜  沈芝莹  陈娟 《治淮》2015,(2):47-48
一、概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小、工程形态多样,用引水、提水、蓄水等多种方式灌溉农田,常建设在田间,施工条件差,单体工程投资低。软弱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为软土地基。近年来,淮安市里下河地区射阳湖周边有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软土地基上兴建,但以软土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有很多不利因素,由于软土的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不能承受较大  相似文献   

4.
软弱地基包括:受力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软塑饱和黏性土、松软充填土、素填土、杂填土等高压缩性土所构成的地基;新近沉积欠密实的和在地震条件下可液化的粉土和沙土地基。文章介绍了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法,着重从设计、构造措施及适用范围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三山区保定排涝站排涝进水闸底板建基面位于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层上,该层土厚3.90~6.90m,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属松软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土的强度要求.工程采用水泥粉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该工程水泥粉喷桩处理软弱地基的计算方法、施工工艺,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1 软弱地基 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按形成因素可分为人工素填土软基,海相、河相和湖相沉积的淤泥质软基;山洪冲积的夹碎石的粘性土软基。由于这些复杂的因素造成了软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低的不良特性,在软基上建造的构筑物,由于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达到提高软基强度、降低软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鉴于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土地基5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高等特性,在软地基上修建筑物,尤其是水工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否则会因地基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使建筑物变形。为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层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本文结合在舞阳河旧州段防洪堤工程中地基处理的成功例子,对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土地基5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文章主要介绍了淤泥软土地基桩基法、换土法、灌浆法、排水固结法、加筋法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江苏里下河地区软弱土的成因及工程特性,介绍在里下河地区工程设计中采取的换土垫层法及深层搅拌法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并用两个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说明这两种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指出应因地制宜选择切实有效、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于层数较少的建筑物,宜采用换土垫层法,对于层数较多的建筑物,以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方法较为经济合理,两种方法都应进行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相似文献   

12.
<正>地基变形是造成建筑物裂缝、损坏、倾斜等事故的重要原因,地基处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软弱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减少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保证地基稳定,确保建筑物安全。设计中考虑让建筑结构主动适应软弱地基变形,在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使建筑物安全可靠且经济合理,更应成为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受淤泥软土特性的决定,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需进行处理。文章探讨了五种处理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西缘,里下河地区的软土地基一般为:淤泥质黏土、淤泥质粉质壤土及杂填土等,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针对建筑物地基处理工程量相对较小、地理位置偏僻的小型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常采用木桩加固地基法,既便于项目实施,又符合工程经济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基指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差的地基以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容易液化的地基,引起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软弱地基中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镇压层法,预压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挤密石灰桩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  相似文献   

16.
平原地区水闸常用的土基基础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垫层法、强力夯实法、振动水冲法、桩基础(木桩、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桩等)、沉井基础、预压法(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1.垫层法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换填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此法多适用于软弱土位于基础底面下的浅表层,厚度不大,且下卧层无软弱夹层。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50 kN/m2。1软土地基上堤防失稳的原因引起软土地基上堤防滑动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软弱地基中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主要有两方面因素:①由于剪应力的  相似文献   

18.
陈龙生 《中华建设》2012,(9):266-267
1.软土地基中的桩基应用常见的软土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及抗剪强度低的土构成的地基,具有强度变化缓慢、加荷载易变形,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等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弱地基;软土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流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土力学性质,工程利用条件较差;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变小而产生固结变形,随着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扩散,土的有效应力  相似文献   

19.
应用砂石垫层法处理多层建筑物的浅层软弱地基,效果良好。具有就地取材、安全可靠,施工简便,造价低,工期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钟岳峰 《中华建设》2011,(4):110-111
当天然地基的强度不足或土的压缩性较大,不能够满足构造物对地基的要求时,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地基处理。淤泥、粘土等组成的软土地基,由于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和均匀性差,在工程中常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水泥土搅拌法能够有效提高软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模量,因此在市政道路路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