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陆地地震资料处理中,消除面波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体波通常是比较困难的。面波在地震记录上表现为一种很强的规则干扰波,具有振幅强、频率低的特征。三维地震资料的十字交叉排列道集内,面波的分布呈现锥形,因此利用三维锥形滤波技术能够压制面波,突出有效信号。但三维锥形滤波的应用效果与观测系统有关,有时在十字交叉排列上的炮线方向炮点是稀疏的,对于这种观测系统,应用锥形滤波的效果又将如何呢?尝试从三维锥形滤波在稀疏十字交叉排列道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来分析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十字交叉排列的稀疏性会影响去噪的保真度,同时会产生空间假频。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阐述了三维锥形滤波与二维视速度滤波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了影响三维锥形滤波效果的因素,据此设计的锥形滤波器滤除面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维锥形滤波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地震信号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选择合适的速度参数条件下,可以在去除面波干扰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地震波有效反射信号。  相似文献   

3.
二维小波变换在去除面波干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华  潘冬明  张兴岩 《石油物探》2007,46(2):147-150
在原始地震记录中,面波干扰往往会掩盖有效信号,降低资料的信噪比。常规的一维滤波和F—K滤波方法在去除面波时,会损害有效信号,丢失一些有用的地质信息。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具有分频和局部分析能力,可以从地震资料中将面波分离出来,而不伤害有效波。二维小波变换去除面波的基本原理是:首先依据面波和有效波视速度的范围,在时间一空间域把原始单炮记录分成没有面波和含有面波的记录;然后应用二维小波变换对含有面波的记录进行时频分析,将其变换到时间、频率、空间和波数四维域中,利用有效波与面波在频率域和波数域上的差异进行面波分离,去除面波,提取有效波,并进行信号重构;最后将重构的信号与没有面波的记录叠加,即可得到去除面波干扰的资料。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二维小波变换去除面波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信号得到了加强,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和12井三维地震工区的地表结构复杂,不仅发育折射波、面波、强能量噪声等原生干扰波,而且发育多次折射波等次生干扰波。去除此类干扰波是确保有效波成像的关键。因此,有针对性地应用锥形滤波去噪和分频噪声压制技术去除了和12井区的原生、次生干扰波,有效提高了该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宽方位角地震数据采样不满足数据采样相对均匀的要求,其主要特征为:①实际地震道相邻道之间距离小于理论道间距;②横向炮检距越大,相邻道之间距离越小,其变化率也越大,检波线的空间采样越不规则。宽方位角地震数据的上述特点导致能量较强的折射波、面波等线性噪声的时距曲线形态随着横向炮检距的增大而向双曲线变化,因此用常规线性干扰波压制技术不能完全消除线性噪声。为此,本文分析了线性时差校正联合二维傅里叶变换滤波技术及基于十字交叉排列的三维锥形滤波技术压制宽方位角线性干扰波的效果,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从不同角度调整地震数据的空间采样,使其变得均匀,满足不同域的转换算法对空间采样的要求,均能很好地压制宽方位角地震数据的线性噪声。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的叠前分离面波技术,即依据面波和有效波视速度的范围,把原始单炮记录分成不受面波影响的区域和受面波影响的区域,然后利用二维小波变换对受面波影响的区域进行时频分析,从中提取有效波,再将其与不受面波影响的区域合并,就得到分离面波后的记录,该方法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好,自适应性强,没有任何限制条件。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叠前分离面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观测系统变换的3D去面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反射勘探资料中,面波噪音是最常见的噪音.如何有效去除面波噪音,一直是去噪处理中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去除面波噪音,提出一种基于观测系统变换的3D倾角滤波方法,并分析了应用该技术的关键问题.通过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前后的剖面及频谱对比认为,基于观测系统变换的3D倾角滤波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面波,既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又不损害有效信号.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种去面波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的去面技术是以拓宽有效频带为前提,并使数据采集和室内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基本思路是:在野外数据采集阶段采用不等间距接收方式,以便使室内处理时可以不采用普通的二维滤波,而采用高保真去面波技术。这样就在消除面波的同时保留信号的低频成分,达到使地震资料频谱向低频端展宽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记录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沙特BERRI三维过渡带地表条件复杂,野外采集的资料观测系统可变性大,给资料处理带来很大难度。针对这些特点,探讨了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措施。通过垂直叠加,提高了复杂过渡带三维资料单炮与叠加剖面的能量和信噪比;根据点坐标唯一性的原理,重新定义道头字对其数据体与接收道进行排序,消除了无序对数据处理的影响;在变观测系统情况下,进行子炮观测系统与垂直叠加炮集观测系统的检查,有效确保质量控制;在完成垂直叠加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处理流程与参数,消除了面波干扰;通过叠后反褶积,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多次波,提高了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中各种干扰尤其是面波非常发育,给常规地震勘探提出了挑战。传统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对远排列面波压制效果欠佳,处理实践发现,基于十字排列的三维锥体滤波技术是有效的面波压制方法,该方法在去除面波的同时保留了丰富的低频信息,为黄土塬区的地震勘探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1.
常规二维滤波方法难以消除复杂地表区弯曲测线地震记录中的浅层干扰。本文从分析地震记录中初至波和有效波时距曲线的形态出发,提出了将初至波校直的去噪方法。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消除弯线炮记录中的浅层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垦71井区三维VSP资料波场分离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张卫红  陈林  高志凌 《石油物探》2006,45(5):532-536
三维VSP资料是多偏移距VSP资料,资料中多种类型的波叠合在一起形成复杂波场。从复杂波场中分离出单一的保幅反射波波场是三维VSP波场分离的重要工作。常规二维VSP波场处理方法单一,难以适用于复杂的三维波场处理。针对三维VSP资料的波场特点,以分离上行反射P波为例,将单一波场分离方法加以适当组合,对垦71井区三维VSP实际资料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波场分离处理中叠加消去法和中值滤波相结合以及F—K滤波和中值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单一方法的缺陷,波场处理后获得了波组特征明显、波场清晰单一的上行反射P波保幅波场,取得了较好的波场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空间采样间隔条件下,基于面波和反射信号几何差异的去噪方法难以有效压制面波,因此提出基于炮集反射信号振幅统计压制强面波能量,然后通过有效信号和面波的相位差异统计剩余面波能量,最终压制面波的方法。该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处理效果不受信噪比的影响,具有自适应空变能力,对存在空间假频的面波能量也有较好的压制效果。通过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以及与f-k滤波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炮集统计振幅和统计相位的面波压制方法能够压制面波及其假频能量,同时可以保护有效反射的低频能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稀疏信号理论及有效反射波与面波的形态特征不同,将含面波炮记录单道化,采用形态分量分析(MCA)方法分离面波。MCA方法的核心是选取适当的字典,从有效反射波与面波的形态差异出发,选取-维非抽样离散小波波变换(UDWT)字典和局部离散余弦变换(LDCT)字典,-维UDWT字典用来稀疏表示面波部分,-维LDCT字典用来稀疏表示有效反射波部分。采用块协调松弛算法(BCR)求解目标函数,将单道化的含面波单炮记录分为有效反射波部分和面波部分,进而达到去除面波的目的。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利用本文MCA方法能够有效压制面波,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有效反射波(特别是反射波的低频、低波数成分),是-种保幅的面波压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震记录中的转换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些隆起区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常常出现倾斜短同相轴,呈条带分布;而在单炮记录的远炮检距位置上,于正常反射波之后,出现视速度较低的同相轴。经计算确认,这些是转换波。转换波的存在,严重地降低了记录的信噪比。消除这类转换波的措施有:1.资料采集时要有足够的排列长度和覆盖次数;2.处理时运用叠后二维滤波和多次波消去法。文中给出的实际资料,充分地证明了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技术动态     
数据重建技术压制三维地表多次波及其实际应用二维消除与地表有关多次波技术(SRME)已较为成熟,广泛采用的消除三维地表多次波的方法是2.5维 SRME方法。这种方法在crossline方向地下无变化的假设下,将地震数据转换到合适的网格上进行二维 SRME。SRME并不要求在crossline方向地下无变化,但在三维实现时必须利用额外的信息,即地表的炮点和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野外二维试验的结果,对二维常规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对三维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会造成相邻面元内最小炮检距、方位角甚至空间波场出现剧烈的跳跃变化;细分数目越多,则跳跃性、突变性越大,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越严重。对于三维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面元本身的属性,包括炮检距及方位角的均匀分布,而且要考虑相邻面元间变化,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缩小排列线距、炮排距等,尽量减小空间的变化。通常二维以二分为宜,三维以四分为宜。  相似文献   

18.
在海底电缆(OBC)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中,陆检Z分量中除面波干扰外,还存在一种难消除的横波侧漏干扰噪音,这种横波噪音具有矢量性、振幅强、频带窄、相速度低的特点,并且在十字交叉排列的共检波点道集上表现为三维锥形特征。针对这种横波噪音特征,结合地震采集施工特点,提出在十字交叉域共检波点道集上的三维小波变换锥形滤波去噪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采用局部模拟噪声,仅针对干绕波存在区域内进行,回避了传统方法如F-K滤波等所带来的有效信息丢失问题,而且进行自适应的减法运算消除干扰,增强了去噪的保真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针对性去噪处理。该方法在渤海某区块实际资料的处理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噪音衰减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9.
小波域能量分类约束极化滤波法是一种根据面波强能量、椭圆极化率大的特点,在小波域借助瞬时极化分析手段,对多波地震信号进行面波压制的滤波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能量、频率、视速度、极化属性四参数联合压制面波,在最大可能压制面波的同时,保留与面波频带混叠的有效波信号,是低信噪比多分量资料处理中压制面波的有效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川西拗陷新场地区的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域能量分类约束极化滤波法能有效地对低信噪比多波多分量资料进行面波压制,同时能很好地保留有效信号,并且其处理效果受极化率压制阈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地震记录中的面波是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面波压制方法有其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S变换与二维离散小波变换联合的面波压制方法。首先利用广义S变换分离原始地震记录中的面波,为减少分离过程可能对低频有效反射波造成的损伤,将分离出来的面波记录再次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分解,得到4个小波系数分量,然后对包含面波成分的低频高波数分量进行高通滤波,滤除面波,保留有效反射波,最后进行小波系数分量重构,将滤除了面波成分的重构结果叠加到已分离面波的地震记录中,实现对面波干扰的联合压制。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广义S变换与二维离散小波变换联合的面波压制方法能够在有效压制面波干扰的同时,减少对有效反射波的损害,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