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煤调湿技术的优点煤调湿技术可降低入炉煤水分,并将其水分控制在一个适宜的目标值;此外,还可以降低煤焦耗热量、增加入炉煤堆积密度、提高焦炭质量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炼焦煤的粒度组成,各粒级煤质变化趋于均匀;装炉煤堆积密度提高约5%,焦炉生产能力提高5%至10%;焦炭强度大大提高,M40可提高1%至2·5%,M10可改善0·5%至1·5%;焦炭反应性降低0·5%至2·5%,反应后强度提高0·2%至2·5%;在保持焦炭质量不变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可多配加弱黏结性煤10%至12%;降低煤焦耗热量326 MJ/t(约5%);提高高炉生产能力1%至2%·煤调湿技术应重视解决的问题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必须围绕2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实现节能,二是如何实现环保·节能,就是尽量利用焦炉烟道气的余热,不增加新的热源,达到节以的效果;环保,就是煤调湿后,由于含水分较低,在输送、装煤过程中细粉煤会出现“飞扬”现象,带来环保问题,对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此外,煤料在上煤塔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大倾角皮带,运行成本较高·如果煤调湿技术的实施方案设计合理,则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如果设计方案中没有解决以上问题,实施过程中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围绕现有焦炉设备和炼焦生产工艺,有些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提高焦炭质量和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其中煤调湿(CMC)越来越受到炼焦行业的关注,煤调湿技术确实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煤调湿技术原理简介煤调湿技术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将炼焦煤料再装炉前去掉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控制在6%左右,然后装炉进行炼焦生产·CMC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其有严格的水分控制措施,能确保入炉煤水分的恒定·该技术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所含水分,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稳定控制入炉煤所含水分,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既可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会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企业使用该技术可收到入炉密度增大、焦炭及化工产品增产、焦炉加热用煤气量减少、焦炭质量提高和焦炉操作稳定等效果·煤调湿技术近几年的发展近几年,煤调湿技术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日本先后开发了三代煤调湿技术:第一代是导热油干燥方式·该方式利用导热油回收焦炉煤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的显热;然后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导热油对...  相似文献   

3.
在Li-Zn铁氧体(Li0.5Fe0.5)0.7ZnFe2O4基础上,用Co2 离子代换其中的(Li Fe3 )0.5离子,研究了(Li0.5Fe0.5)0.7-yZn0.3CoyFe2O4(y=0.00;0.005;0.01;0.02;0.03)铁氧体磁性与Co2 离子代换换量y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o2 离子代换量的增大,晶格常数增大,而气隙率及居里温度减小,当代换量y<0.005时,饱和磁性极化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Let φ(x)be a real function for all x≥o such that O≤φ(x)<∞for 0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rFe_(0.7)Cu_(0.2)Mo_(0.1)O_(3-δ)(SFCM)阴极粉体及Ce_(0.9)Gd_(0.1)O_2(CGO)电解质粉体,并将二者以质量比为7∶3的比例进行机械研磨,得到SFCM-CGO复合阴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800℃下煅烧1h后未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且与电解质接触良好。将阴极SFCM和复合阴极SFCM-CGO分别在电解质CGO上组装成三电极体系半电池,采用交流阻抗法和线性扫描法测试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如下: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两种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均有所提高;700℃时,半电池SFCM-CGO/CGO的面积比界面电阻为0.364Ω·cm2,明显小于半电池SFCM/CGO的面积比界面电阻1.062Ω·cm2;相同温度下,电压为0.8V时,半电池SFCM-CGO/CGO的极化电流密度为0.418A·cm-2,比半电池SFCM/CGO的极化电流密度高出0.236A·cm-2。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基于中国知网对<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下载频次为89 107次,访问量为175 325次,其中轻工业和手工业类文献的下载频次为13 437次,占总下载频次的15 %,总访问量为30 283次,占总访问量的17.2 %;造纸工业、皮革工业和食品工业三者文献的总下载频次和总访问量分别为12 211次和27 621次,分别占总下载频次和总访问量的13.7 %和15.6 %.刊物的网络访问量和用户访问量逐年增长,特别是轻工业和手工业类文献的网络引用和传播情况最为显著,而信息科学与技术论文的访问量和引用频次也呈稳步增长.上述数据也反证了网络对科技期刊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0,(6):I0001-I0010
<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