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铅硐山由于山上有古人采矿留下许多老硐而得名。1985年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提交了地质勘探报告,获铅锌金属量112.13万t。2001年在铅硐山西延(东塘子)提交地质详查报告,获铅锌金属量7.32万t,2002年成立了东塘子铅锌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产在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界面,地层控矿明显,矿体形态产状受铅硐山-东塘子背斜控制突出,具有典型的背斜控矿特征。东塘子铅锌矿是深部找矿成功的典型范例。从地表矿体露头开始→由表到里→由浅到深→顺藤摸瓜寻找隐伏背斜(矿体)的方法是深部找矿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分布于陕西省凤县城东南直线距离14km处,属于三岔镇管辖范围。该矿处于秦岭凤太矿田南部,地层控矿明显,矿体产出受背斜控制突出,背斜控矿特征比较典型,该矿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矿床从发现至今,经不断研究,目前探明铅锌资源储量在200万t,但该矿床的西侧深部矿体隐伏部位找矿潜力巨大。文中结合实践,在分析探讨陕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寺沟-银洞梁背斜南翼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初步查明的次级褶皱就有四个,从北向南依次为北枝次级倒转向斜、北枝次级背斜、南枝次级向斜和南枝次级紧闭背斜,寺沟铅锌矿产在南枝次级紧闭背斜的南翼,是典型的背斜控矿,该背斜向西倾伏,西部仍有找矿潜力。该区褶皱发育,控矿的南枝次级紧闭褶皱相对非常紧闭,宽度小、高度低,不容易判断、识别,这就给深部找矿带来难度。用常规钻探探矿方法,准确探到南枝次级紧闭背斜(矿体)的几率较小,用钻探控制深部矿体一是要准确判断、预测深部背斜(矿体)位置;二是要从已知背斜(矿体)开始,沿矿体倾伏方向小间距向深推进。  相似文献   

4.
陕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位于秦岭凤太矿田南部,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及背斜构造所控制,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该矿床自发现以来,经过多年工作,虽已提交200万t铅锌资源量,但矿床西延深部矿体隐伏部位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本文结合近年来深部探矿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认识,论述了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主要矿体在深部的分布状态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寺沟-银洞梁背斜南翼有两个次级小背斜,而南枝次级紧闭狭窄小背斜为控矿背斜,寺沟铅锌矿就产在南枝次级紧闭狭窄小背斜的南翼,矿体的侧伏向与背斜的侧伏向完全相同,但侧伏角并不相同,背斜的侧伏角26°,矿体的侧伏角32°,故矿体越向东越接近背斜鞍部及侧伏端,形态多为弯曲的板状,越向西越距背斜鞍部及侧伏端越远,形态多呈规则板状,深部找矿一定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甘肃冶金》2015,(6):65-70
本文在东塘子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几年在矿区工作的实际,归纳总结出东塘子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控矿因素。并紧密结合铅硐山-东塘子"M形"复式背斜东(铅硐山矿段)西(东塘子矿段)构造演化规律及矿区外围类似构造分布特点,提出下步四大找矿思路,为东塘子铅锌矿区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吴文堂  杜坚  程龙 《甘肃冶金》2019,41(1):91-94
通过回顾凤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露头、浅部、深部三个地质找矿阶段,认真分析各个找矿阶段的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优缺点,进而总结出切合本区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将对当前风太矿田乃至其他类似隐伏铅锌矿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家湾铜矿位于凤太矿田北部银母寺-大黑沟复背斜南侧的丹桂沟-水獭沟背斜西部,与北部的银母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成矿条件有利,通过对区内铅锌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成矿条件的总结分析,认为本矿点向深部、东部找矿潜力较大,找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大黑沟铅锌矿位于凤太矿田西部的银母寺-大黑沟铅锌(铜)成矿带东部,为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小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大黑沟背斜北翼,受层间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典型热液型矿床蚀变特征。在调查大黑沟民采坑道基础上,结合银母寺-大黑沟铅锌矿带矿体赋存特征,分析认为深部具有寻找隐伏铅锌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东塘子背斜北翼存在含矿隐伏背斜,背斜(矿体)在铅硐山铅锌矿与东塘子铅锌矿采矿范围的边界线附近,长度80~100 m,厚度2~5 m,铅+锌品位在10%左右,矿体向南倾,向西侧伏,侧伏向290°左右,侧伏角35°~40°,目前该矿控制的高度在200 m以上,最低标高在1 350 m。该矿为手搬崖铅锌矿在采、探矿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盲矿体。该矿的发现提醒我们勘查不能留死角,为以后的找矿、资料开发又多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背斜控矿"是多年来在凤太矿田铅锌矿找矿勘查中所有地质人员的共同认识。根据资料,我国所有铅锌矿床背斜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在详细叙述凤太矿田背斜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凤太矿田的找矿前景,认为"隐伏背斜"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矿田铅锌矿体在空间展布上,具有成带性、成群性和明显的同向性。经常一区多带、一带多矿、一矿多体。即可能在己知矿体的走向和倾向方向、在其周围上下盘、旁侧,可能有它的姐妹矿存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矿田下步找矿靶区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金窝子—210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地块与塔里木板块接壤部位的红柳河裂陷槽内。区内主要出露含金背景值较高的下二叠统哲斯群凝灰质砾岩、砂岩和碳泥质页岩等碎屑沉积岩系;构造以近NE向为主,其次为近SN、NW向逆冲断裂体系及呈NE向延伸的叠瓦式背斜和向斜;岩浆岩主要有金窝子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体,呈规模较大的岩基侵位于金窝子背斜核部。矿床类型均为石英脉型,由多条细脉和网脉构成呈透镜状和扁豆体状延伸的脉群。区内第四系覆盖较厚,利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定位隐伏矿(化)体效果较好,对圈定的地表异常带进行了工程验证,在深部见到对应蚀变体和石英脉。该区总的找矿方向为以寻找金窝子、210金矿体赋存刚性地垒体系及金南、零南向斜两翼构造部位及深部定位与210特征相似的隐伏矿体及其沿走向、倾向延伸部位。  相似文献   

13.
甘肃毕家山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毕家山铅锌矿区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地质特点入手,阐述了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地层、岩相、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讨论了的矿床成因。提出应在矿区周边、深部开展找矿工作,加强对隐伏状态的背、向斜构造在空间展布的研究,注重沿层找矿,寻找隐伏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4.
凤太矿田找矿历史有记录以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最早是岩浆热液成矿论,发展到层控、海底喷流学说。控矿因素也是由最早的岩相地层控矿,发展到现在的背斜控矿理论。事实上找矿主要靠的是控矿因素和空间展布特征,而不是矿床成因。从凤太矿田分布有大量的隐伏背斜来看,找矿仍有很大的空间,未来找矿方向应从寻找隐伏背斜入手,把复杂的找矿变成简单的寻找背斜,在背斜构造环境内圈定成矿有利部位是找矿的捷径,便于操作,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频谱激电法和高精度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在河南省西部多金属成矿带上进行深部隐伏金属矿体勘查。研究表明,利用CSAMT方法进行隐伏岩体的确定,再利用SIP法对目标体埋深进行具体定位,确定其含矿性,对于指导该区隐伏矿找矿具有重要作用。利用CSAMT方法在该区共圈定隐伏岩体2个,其走向NW,并向NE倾伏;运用SIP法在2号剖面进行实测,发现了双峰异常特征,认为该处可能有金属硫化物富集,与CSAMT测深推断的断层破碎带相吻合,由分析可知,该金属硫化物呈浸染状。由于开采埋藏较深的隐伏矿体风险较大,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调查可以降低风险,减少物探勘查的多解性,提高地质解释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找矿突破,在薄竹山地区开展了1∶20万重力测量,并进行了钻探工程验证,进而确定了隐伏花岗岩体的埋藏深度及形态特征。研究表明,薄竹山地区隐伏花岗岩整体呈纺锤状,沿北西向延伸,向下延展至白牛厂隐伏花岗岩上,并与其深部相通;隐伏深度一般大于200 m,最大深度不超过1 100 m;依据隐伏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划分了3级成矿远景区,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陕西金龙山金矿区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山金矿区的空间展布严格受背斜和断裂的控制,其中北东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断裂,尤其在背斜核部和断裂交汇处易形成厚大矿体。因此,在强短轴背斜和断裂构造及交汇处是成矿的有利构造条件,本文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表明,在矿床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地球化学采样介质和遥感信息难以鉴别深部矿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可以反映深部矿的信息,但传统地球物理信息解释的多解性,影响了深部找矿靶区预测的精度和效果.为了消除物探信息的多解性,提高深部找矿靶区预测精准度,本文应用大数据思想和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大桥地区航磁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基于航磁信息的金找矿靶区定量预测系列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湘东曲溪金矿的找矿工作,采用路线地质调查、构造填图、矿床(点)考察、岩石地球化学和遥感解译等方法,对矿区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总结了曲溪金矿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建立了控矿模式,即认为含金围岩是一套冷家溪群浅变质粉砂岩;区内NNE向深大断裂是导热和成矿的通道,与深大断裂走向夹角较小的次级断裂,是矿区较好的容矿断裂;区内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矿质来源。根据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在矿区深部及其外围圈定了沙埚里、鸡洞坑和1号脉深部3个找矿靶区。尤其是对前人工作认为的沙埚里金锑矿点,本次工作后发现其实际为一金钨矿点,这为本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