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馨雨 《四川建筑》2009,39(4):48-49,52
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美学特征及风水理论对于中国建筑美学的积极影响,针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提倡尽快地促进风水学的现代化,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从而将传统风水学中的精华有机地融入运用到当代建筑学之中。  相似文献   

2.
论风水美学与传统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的“风水”,主要是指古人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生态、景观等一系列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定,以及相应的规划和建筑措施的总括。那么,风水学有着显著的美学特征,尤其注重自然美、象征美、构图美和人文美的创造,其美学理论千百年来对传统建筑有着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风水学的自然美主张观照山川,巧加改造,从而获得自然美和建筑美的和谐统一,因此,理想居住环境描述为“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杜甫诗)。人们常说的“风水宝地”其实又称为“四神地”,  相似文献   

3.
风水学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园林学、预测学、伦理学、美学于一体,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联系与协调,特别关注地形、地势、地貌,看重山水、道路、地质、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各要素的融洽。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风水学已融入到中国建筑的方方面面,无论官式宫殿,或是民间住宅,均受其影响;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村落,均渗透着风水的思想与观念。而在众多的古建筑中,风水塔又是其中独特而神秘的风水建筑,并已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风水理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风水学的建筑价值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黄帝陵.“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恰恰与西方的现代生态建筑理念不谋而合,又由于风水环境观的实用价值和哲学意义,再度唤起了近代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相关领域对它的祟拜和信赖.通过对风水理论的再发现,从风水理论的哲学思想、审美价值、建筑环境、生态观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它对当今世界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人居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孟涛  郝赤彪 《山西建筑》2006,32(5):25-26
从对称美、和谐美、象征美、人文美四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的美学特征,并对各个美学特征在实物中的具体体现以及象征意义作了说明,从而深刻展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6.
祁嘉华 《建筑》2006,(19):75-76
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华古建筑,不难发现其中神秘而又博大的精神内涵。得山水而美的风水思想,蕴大气之美的恢宏气度,造意境之美的独特匠心,在中华大地上萌芽和发展,构成了中华建筑美学精神的基本维度,并得到了长久传承。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4,(6)
本文在风水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作为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形势宗流派的重要理论——形势说,运用现代建筑风水形势说理论浅析紫禁城的规划设计,希望通过本文为契机,能为进一步研究建筑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风水学即“藏风得水说”古代经典著作《葬书》解释说“藏气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古人又叫“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风水学伴随我国传统建筑两千余载。讲求风水.即建筑环境要符合风水要求.如风向水流的地势等.这主要反映在古代皇帝陵墓的建筑上。这种把人工改造和地形选择利用相结合.以综合地构成一种特定的环境.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风水热”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在欧美各国及港澳地区兴起.有许多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中国风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建筑环境学。  相似文献   

9.
洪亮平 《城市规划》1994,18(4):35-39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并非一个单纯的体系,而是受到各种思想与文化的影响。本文从“文化分类”入手,分析了“风水学说”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并初步论述了“风水”背景下,“山水城市”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圆明园风水启”说开去——皇家园林与风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1997,(1)
关于园林,各界学者一直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剖析,追寻其中的真意,却始终回避一个方面——风水学。随着风水研究在城市、村落、宫宅、陵寝等诸多领域的逐步深入,以“天人合一”宇宙观为基础,风水理论所具有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在充分观照自然景观的前提下通过人文景观的营造表达人与自然的两情相洽;同时在“崇效天”的理想追求中,按照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一类的“宇宙图式”来把握和经营宅居环境而形成的象征主义这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精神,已成为共识。那么,作为广义建筑范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其创作过程中是否也有风水的参与呢?事实证明园林中确有风水,典型者莫过于集大成之清代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1.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古曲建筑艺术的突出特征之一即是建筑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机地协调统一,无论是城廓、宫殿,寺庙书院、还是官宅、民居都讲风水之理,因山水之势,借自然之景,尚花木之美;中国园林建筑更是师法自然,堆山理水,植花芳草,栽木育林,筑亭台楼阁,并运用对景、借景、分景、障景、框景等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以人工的方法浓缩再现无限的大自然的美,表达人和自然协调统一的审美理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文豪都曾赋诗著文描写赞美,这里我们不妨摘录一些大家较为熟悉的著名诗句:曲径通…  相似文献   

12.
分形理论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分形之美扩大了传统形式美的范畴,转变了人们对美的认识。建筑的形态与时代的审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分形建筑审美就此产生。本文从分形建筑美学的角度解读了日本东京表参道TOD'S大楼,以此来充分认识分形美学,并思考在建筑的发展中如何创造与自然结合的具有生命力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对北京城市以中轴线为特色的建筑美学之自然延伸,是北京城市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时代与民族之美”、“功能与形式之美”、“统一与均衡之美”、“理性与情感之美”以及“抽象与象征”等多维视角展现了鲜明的“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审美特色,这种特色既是对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也是对于西方现代建筑审美特色的积极借鉴,同时也表现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建筑设计的美学意义在于其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世界建筑的重要文化事件而为世界各国在文化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平等对话,实现多元文化交流互补提供一个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自信的倡导下,建筑风水学说作为建筑史研究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应该拥有更加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对风水文化与其在当代建筑中运用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风水文化,作为前人在建筑营造中经验的总结,去除一些封建糟粕后,仍然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在建筑群落或者建筑单体的选址,建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中,风水文化都可以继续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气”作为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气”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历代哲人理论思维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的发展。风水学从古代哲学“气论”学说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结合风水实践加以发挥,逐渐将“气论”发展成为自己的基础理论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气”的中国风水理论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形势派”还是“理气派”都是以寻找能够“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而展开选址和布局等风水操作。风水学术语中常见的“生气”“迎气”“藏气”“纳气”“聚气”等概念,也都紧紧围绕着“气”这个核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建筑与健康的主题,从建筑卫生学的角度对"风水"的堪舆理论进行了解译,探讨了风水学中"形法"与建筑环境的关系、风水学中"理法"与建筑卫生的关系,并提出了从建筑卫生学高度从三个层次进行对接来认识和借鉴传统"风水"理论的实践经验,不仅有利于风水理论剔除糟粕、建立起科学的的理论体系,也对本学科的发展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湖南邵阳新邵县爽溪村为例,探求风水学理论下人居环境约束性指标,尝试将风水学理论融入乡村振兴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不断提升乡村空间品质,找到属于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一、风水学理论 风水学是基于山水的环境学,与人居环境密切相关,通常来说,好的风水才能产生好的人居环境.因此,风水学中的约束性指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人居环境产生相应作用,从而对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天地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统一,这与风水学的主张是一致的。风水学的科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虽然现代环境、空间、生态、心理等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风水理论不谋而合,但风水学中的很多玄学理论仍然充满神秘的色彩。对待风水学的态度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水观念实际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道、释诸家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综合了中国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现代很多中国人都认为“风水”是迷信的.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以人为中心”、“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历史的共鸣,不仅对中国的建筑也对世界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建筑风水文化的经验认真研究总结,别除迷信,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20.
建筑风水学的科学性已越来越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认同,自“首届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以来,本刊陆续刊发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建筑风水学文章,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此,本刊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加到此行业,共同探讨健康科学的建筑风水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