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电极配置是电除尘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讨论了工业中常用的6种阴极线与C480阳极板配置时的极板表面电流密度大小和分布,分析了不同电极配置形式对电场特性的影响。为改善RS线和BS线结构存在的支撑圆管“电流盲区”现象及BS线内侧芒刺对外侧芒刺电晕的抑制,提出了阴极线结构优化方案;结合三电场中试实验,给出了电除尘器前、后级电场电极配置组合应用的布置形式。电极配置组合方式优化后,电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可降低77.68%。  相似文献   

2.
关于电催化剂活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电催化一词最早是在1936年由Kobozer[1]提出来的。电催化是通过电极材料选择性地改进电化学反应的总速率,使之得到最高的产品收率和节省总能耗的一门科学。其意义在于能提供有较低能量的活化途径,使电极反应在较低的过电位下以较高的电流密度进行。电催化剂在多相催化中是指电极。与普通催化反应一样,电催化反应速率与电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关,即依靠降低反应活化能促进反应速率u然而,电催化反应还受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电场作用及电解质性质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归结为交换电流密度、电极过电位对电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电催…  相似文献   

3.
电-多相催化氧化降解松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Mn多相催化氧化和电氧化方法降解松香废水,制备了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研究了活性炭、分子筛、Al2O3等不同载体和不同金属组分对电-多相催化氧化降解松香废水效果的影响,获得具有较高活性的含Fe和Mn多组分催化剂,通过能谱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多相催化剂的元素成分和微观结构.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4种不同钛电极的伏安曲线.选择催化活性较高的钛电极.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和较强的催化功能,以其为载体的催化剂效率高;催化剂中两种组分好于单一组分,其中以Fe+Mn制备的催化剂效果最好;RuIrSnMnTi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对于COD为2 300 mg/L的低浓度松香废水的电氧化降解,采用催化剂后,COD去除率由31%提高到63%:而对于COD为6 500 mg/L高浓度松香废水,电-多相催化氧化降解COD去除率达88%,可有效降低COD.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镀和表面溅射工艺对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前表面进行了电催化剂--铂的表面富集。这些方法可以减少铂的用量,提高铂的利用率,并使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电极构型对流通型碳纤维电极从AuCl-4稀溶液中电沉积金行为的影响.在顺流操作方式下,整个电极能够在极限电流条件下工作,利用电沉积分布曲线计算了传质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式.逆流方式可以使电沉积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提高整个电极的利用效率.利用数学模型对各种实验曲线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不同电极方式交变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废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罗亚田  熊彩蕾 《辽宁化工》2009,38(3):166-169
以酸性蓝模拟废水为受试溶液,考察交变脉冲电絮凝法采用不同电极形式的效果。通过对模拟废水的处理实验,得到用单一铁电极、单一铝电极以及铁铝混合电极等3种电极方式处理酸性蓝废水的最佳条件,并进行对比,得出使用铁铝混合电极处理废水兼具单一铝电极和单一铁电级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ANSYS的ECT系统传感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8电极电容传感器的电场进行模拟仿真计算,比较分析不同介电常 数的介质对电场的影响,计算无径向、有径向以及径向电极插入管壁不同深度的电容值.仿真结果表明,加径向电极使电场趋向均匀,传感器电极之间的干扰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Ansys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电场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电极结构不同时的电场分布及其对纤维直径的影响,以及电压大小对纤维直径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对照分析,发现电极结构包括圆板电极和圆环电极影响熔体静电纺丝的电场分布,但场强最大都出现在喷嘴处,并随接收距离的增大成不同趋势减小,但中空电极能集聚电场,稳定场强,获得更细的纤维。  相似文献   

9.
改进用于磷酸燃料电池中气体扩散电极和电催化剂的方法制备的气体扩散电极在浓磷酸为电解质和150℃条件下,其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性能与美国Giner公司生产的商品气体扩散电极相比较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泼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电催化剂和气体扩散电极简化了制备程序,提高了其组成的纯度,改进了气体扩散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工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硅酸盐学报》2020,(1):15-20
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tilphysics模拟仿真,从极化电场加载的角度分析了电极结构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中压电纤维极化电场分布的影响,发现电极间距增大和宽度减小,有利于增大纤维中均匀活性区域,提高有效电场的加载,从而获得高压电性,同时电极间距的调控效果更为明显。实验制备MFC并进行了铁电响应和压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叉指电极间距和减小叉指电极宽度,能有效提高MFC的极化响应程度进而改善了其压电性能,实验结果与模拟仿真一致。  相似文献   

11.
The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synthetic wash wastewater by a combined multi‐phas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method was evaluated using porous graphite as anode and cathode, and CuO–Co2O3–PO43? modified kaolin as catalyst. The synergic effect on COD removal was studied when integrating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or with the effective modified kaolin in a single undivided ce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COD removal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than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individual processes.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of pH 3, 30 mA cm?2 current density, very effective reduc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was achieved with this combine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90%) of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as obtained in 60 min in the treatment of simulated wash wastewater (anionic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DBS]). This method was also applied to treat wastewater form paper‐making and resulted in a COD reduction of 84%.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is combined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was proposed. The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could be decreased by the high reactive OH? that were produced via the decomposition of electro‐generated H2O2 activated by the synergic effect of electro‐field and catalys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ulti‐phase catalytic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Copyright © 200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铁碳内电解-SBR生化法处理硝基苯废水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碳在水中发生的内电解过程可有效去除硝基苯废水的色度 ,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并对CODCr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进水CODCr为 34 0 0mg/L的硝基苯废水 ,经内电解法预处理后 ,脱色率可达 75 %,CODCr去除率也可达 6 0 %左右 ;后续处理采用SBR工艺 ,其去除CODCr效果较好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排放要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电解阳极间接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在废水中加入NaCl电解质,考察了电解阳极间接氧化法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分析了废水中电解质NaCl对制药废水电解过程中CODCr、色度去除的影响,并对不同用量NaCl电解效果进行了对比。另外还用电解质Na2SO4、NaNO3作了对比实验来说明NaCl产生的电解阳极间接氧化的存在。最后对甲红霉素废水进行中试实验,结果表明,NaCl电解产生的NaClO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促进了CODCr的去除,同时还发现,废水中氨氮的存在不利于废水CODCr的去除。  相似文献   

14.
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整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染整废水。运转结果表明:CODCr及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7%和97.1%,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在染整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黄宪升  李良  关晓彤 《辽宁化工》2011,40(11):1185-1188
研究了阿布拉霉素废水的湿式空气氧化和混凝-酸解预处理技术。分析了COD、阿布拉霉素、NH4+浓度、BOD5/COD。监测了废水的色度和味。在1L反应器中,于200℃和4 MPa条件下,对阿布拉霉素废水进行了无催化剂、RuO2/Al2O3和RuO2/CeO2/Al2O3的湿式空气氧化。结果表明在湿式空气氧化法中,使用催化剂RuO2/Al2O3和RuO2/CeO2/Al2O3反应150 min后,阿布拉霉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2%和55.0%,COD去除率达到40.0%和46.0%,BOD5/COD增加到0.49和0.54。使用混凝-酸解法预处理,COD和阿布拉霉素去除率轻微下降,BOD5/COD增加到0.45,污水不适合生物处理。在WAO中,废水的色度和味被有效控制,反应时间明显缩短。在阿布拉霉素废水的湿式空气氧化中,HO2.可以促进有机化合物氧化。CeO2的加入能够促进阿布拉霉素废水的湿式空气氧化中催化剂RuO2/Al2O3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新型破乳剂用于采油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一种处理采油废水的新型破乳剂,利用该破乳剂处理某油田采油废水,CODCr去除率可一次性达到85%以上,油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处理后的水再经砂滤,CODCr值可达到100mg/L以下,油含量可达到10mg/L以下,达到了含油污水的国家级排放标准,为油田采出废水达标排放找到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7.
微电解法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工业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二硝基重氮酚 (DDNP)是一种优良的起爆药。概述了DDNP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研究了微电解处理工艺。实验表明 ,微电解法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温度为 2 5~ 30℃ ,微电解反应时间为 48h ,V(Fe)∶V(C) =(1 1~ 1.5 )∶1,曝气量 40L/h ,中和池pH =9~ 10〕对DDNP废水进行预处理有较好的效果 ,能降低废水的CODCr和色度 ,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出水CODCr降低 80 %以上 ,色度几乎为 0。  相似文献   

18.
超声降解造纸黑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超声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在超声作用下,液体产生超声空化效应,可有效降解水中一些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利用超声技术(US)及超声与组合高级氧化技术(AOPs),例如US-H2O2,US-H2O2-FeSo4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此技术可一定程度降解造纸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造纸废水的CODCr及TOC均有一定程度降低,有望成为生化法处理造纸废水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氧化絮凝床治理电脑生产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氧化絮凝复合床(OFR)对电脑废水进行了处理,探讨了催化剂种类、槽电压、极距、空气流量及絮凝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电脑废水的COD去除率高达92.12%,经絮凝处理后水的水质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破乳+Fenton试剂法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破乳-Fenton试剂法对机械厂磨床车间废乳化液进行处理(原水CODcr=290000mg/L,BOD5=28000mg/L)。结果表明:使用合适的破乳药剂,破乳后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97.8%;之后投加适量的Fenton试剂进行氧化处理,最终出水CODcr为684mg/L;BOD5/COD由0.094增至0.47,可生化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