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网建设是一个新课题.本文论述了建设江苏省智能网的必要性、可行性、智能网的基本结构及省内智能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就省内智能网的结构体系、设备的选择、建设的步骤、业务种类的开放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峰 《现代通信》2006,(11):35-36
中国智能网网络结构的演变智能网(IN)能够快速、简便、灵活地提供各种新的补充业务,在世界各国得到飞速发展。中国于1996年开始建设国家智能网,1997年5月建成并试验开放第一项国家智能网业务300电话卡,到1997年年底,又开放了800、600两项业务。在智能网建设初期,为了做到投入少、建设快、尽早推出业务,同时考虑到业务开放初期用户多集中在大中城市,所以SSP基本上建在八大区中心局的一个交换机上,比如当时的东北三省,所有智能业务均由沈阳的TSH3交换机(当时称TS4)承担;而SCP仅设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并分别负责汇接各大区的智能…  相似文献   

3.
李伟章 《电信技术》2005,(12):88-90
早期电信网络的呼叫控制、业务承载与业务提供均由一个设备(程控数字交换机)提供。而后出现了提供语音增值业务的智能网,实现了呼叫控制、业务承载与业务提供分离,但它不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在移动网发展短信增值业务过程中,移动运营商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内容,开始对外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OSA,Open Service Access),以便引入第三方(SP/CP)进行新业务开发,这时才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开放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智能网(IN)的思想起源于美国。80年代初,AT&T公司就采用集中数据库方式提供800号(被叫付费)业务和电话记帐卡业务,这是智能网的雏形。后来,国际电联ITUT在1992年公布了Q.1200系列建议,即智能网能力集1(CS-1),正式命名了智能网一词。智能网是在现有交换与传输的基础网络结构上,为快速、方便、经济地提供电信新业务(或称增值业务)而设置的一种附加网络结构。智能网提供新业务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做到快速、经济和方便。由于智能网技术有标准模型约束,系统的实现可以独立于将要生成的新业务,且有…  相似文献   

5.
李平 《电信技术》1996,(4):20-21
智能网新业务——附加费率业务李平附加费率(PrimiumRate)业务是智能网建议中新定义的一种业务,它的含义是:用户拨叫特定号码,可以从信息提供者(IP)处获取信息,呼叫由主叫用户付费(通常比普通话费高),呼叫收入一部分返回给被叫,即IP(IP通常...  相似文献   

6.
梁芝贤 《现代通信》2002,(12):24-24
智能网是用于产生和提供电信业务的体系概念,是一种用来提供和处理智能新业务的通信网。它不是独立存在的网,而是叠加在现有程控交换网上的一种网,依靠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程控交换网联系在一起。智能网能使网络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用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能力。目前中国向广大用户提供的“200业务”、“300业务”、“800业务”以及“600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等,都是智能网提供的智能业务。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电信的统一安排,各省采用长途接入的方式,利用全国骨干智能网开放覆盖全省范围的300、600、800三种智能网业务、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网业务开放存在以下问题:业务种类少。利用全国智能网骨干网只能开放300、600、800三种智能网业务。随着智能网业务的推广,用户对其他智能网业务的需求也会增加。由于利用骨干网设备只能开通三种智能网业务,用户对其他业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业务量不能满足需采,尤其是电话卡类业务。智能网业务一推出,即得到了广大电信消费者的欢迎,300电话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智能网业务接入点距高用户…  相似文献   

8.
但丽云 《通信世界》2003,(11):41-4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不断涌现,智能网的演进给电信网络乃至数据网络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Internet和基于IP的网络及业务发展迅猛,为智能网的发展带来活力,智能网与Internet的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无线网络(GSM,CDMA),PSTN,Internet正逐步融合成一个  相似文献   

9.
内外要闻     
全国智能网工程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的12个城市的业务控制点,计划于今年8月开始试运行。这表明我国长途电话网已开始向智能化迈进。 全国智能网一期工程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成都、西安、武汉8个大区中心和杭州、福州、济南、合肥四个省会城市建设与长途程控交换机综合的智能网业务交换点和智能网外围设备,同时,还将在北京建设一个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对网络软件进行管理和开发生成新业务。建成后的全国智能网一期工程将开放被叫集中付费(即800号业务),记帐卡呼叫(即300号业务)及虚拟专用网(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全国移动智能网已经在全国155个城市开通了自动漫游的预付费业务─—“神州行”,中国联通也已经开通“如意通”预付费业务。今后,移动智能网将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下面对中国移动已开放的或即将开通的新业务做一简介。 1.预付费业务 预付费业务为用户建立一个可以充值的账号,用户可以像使用普通手机一样拨打电话和接收来话,系统既能根据用户的资金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呼叫,又能在通话过程中实时监视,用户资金用完,立即切断通话。无论从国外的趋势还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引入预付费业务,一方面可以开拓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移动智能网近14年的建设及发展,传统的增值业务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更新的业务需求。但从智能网可提供的网络能力来看,有些能力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还将被保留或增强。本文基于现有智能网网络架构、业务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业务发展受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智能网将进行能力开放的发展思路及未来业务网架构的调整方向,并结合目前智能网设备的情况,现网SCP未来调整及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小灵通租机业务是福建电信利用省智能网系统在省内各本地网范围内开放的一种在宾馆、酒店等代办点以租赁方式向用户提供小灵通终端实现实时计费、结算功能的业务。  相似文献   

13.
白杉 《电子与自动化》1999,(6):13-13,17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网业务也在我国逐渐兴起。智能网(IN)是一个提供各种新业务的平台,是为了增强网络的智能化程度而在现有通信网上设置的一些网路单元。该体系不仅适用于现有的公用电话网,而且能用于PSPDN、移动通信网、窄带ISDN和宽带ISDN。作为新兴的业务平台,智能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际电联(ITU)公布的智能网业务已达25种之多,并且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市场需求和网络能力的限制,目前我国仅开通了被叫集中付费、记帐卡呼叫和虚拟专用网业务。800:被叫集中付费业务这是最为我国公众所熟…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际上智能网业务标准化情况,介绍了我国目前开放智能网业务的情况,阐明了智能网业务与目前平台上开放的同类业务的关系,并对发展智能网业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何宁 《电信技术》1996,(10):15-18
省内智能网建设方案探讨···········江苏省邮电管理局何宁1智能网的结构智能网(IN———InteligentNetwork)能够在网络中迅速引入新业务,其结构主要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业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智能网(InteligentNetwork)是一种新兴的技术,1992年3月国际电联ITU-T通过了基于PSTN业务的智能网国际标准CS-1(能力集1),引入了大量的高级业务与快速业务分配和指定功能;1997年ITU-T通过了智能网CS-2标准,定义...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张劲 《数据通信》1998,(2):56-60
对智能网及其物理结构简单叙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智能网业务控制点(SCP)的功能结构、硬件组织结构,并对智能网业务逻辑程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这些都是在进行智能网控制点设计及实现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3 智能网(IN)3.1 基本概念 智能网概念的提出,是围绕着向用户提供各种新的业务,如在国际上使用较多、为众人所熟悉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通常称800号业务)、“信用卡呼叫”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等,智能网的目标不仅在于今天能向用户提供许多业务,而且着眼于今后也能方便、快速、经济地向用户提供新的业务。因此,智能网为向用户提供新业务采用了一种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智能网工程的建设背景,网络结构,网路组织,业务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对七号信令系统的应用,国际,国同,省内智能网关系等相关内容的介绍。最后,对广东省智能网的远期发展趋势作了介绍,并提出了近期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慧 《中国新通信》2003,5(4):31-34
智能网的宗旨是快速、方便、经济、灵活、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随着智能网的不断发展和智能业务的不断增加,用户申请多个智能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实际应用的智能网系统尚无法真正解决多业务叠加的问题,造成用户使用不便以及智能业务推广缓慢。本文通过对智能网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多业务叠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并提出了总控业务的概念,为智能业务叠加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