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讨论了活性白土对芝麻油的脱色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了脱色的最佳条件:即活性白土的用量3g/100g、接触反应时间30min和脱色温度80℃等。  相似文献   

2.
活性白土对芝麻油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活性白土对芝麻油的脱色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了脱色的最佳条件:即活性白土的用量3g/100g、接触反应时间30min和脱色温度80℃等。  相似文献   

3.
李林开 《粮油加工》2014,(12):46-47
研究了在优化的脱色条件下,脱色剂对核桃油中苯并芘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活性炭对核桃油中苯并芘脱除效果明显不同。加入油质量的3%的活性白土和0.3%的粒度120-200目的酒类专用粉末炭JT-205的混合物,可以将核桃油中超标的苯并芘(苯并芘含量为34μg/kg)脱除至10μg/kg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苯并芘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4%以上。而粒度(30-60目)的普通活性炭在相同条件下苯并芘的脱除率只能达到20%,核桃油中苯并芘含量从34μg/kg脱除到25μg/kg,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优化的脱色条件下,脱色剂对油茶籽油中苯并芘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油茶籽油中苯并芘脱除效果显著,加入油质量3%的活性炭可以完全脱除样品中的苯并芘(苯并芘含量为7.12μg/kg);活性白土基本不具备脱除苯并芘的能力,但在活性炭中加入活性白土后,活性白土优先脱除油茶籽油中色素等杂质,为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保留了吸附能力,使得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效率提高,在3%活性白土的存在下,加入油质量0.3%的活性炭即可达到单独使用3%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量,相当于将脱除苯并芘的能力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对芝麻油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以满足注射用油的色泽要求。以脱胶、脱酸处理后的芝麻油为原料,首先对脱色剂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考察混合脱色剂比例、脱色温度、脱色时间、脱色剂用量对注射用芝麻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注射用芝麻油的脱色工艺进行优化。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硅藻土和活性白土混合比例为1∶4,脱色温度91℃,脱色时间21 min,脱色剂用量3.7%。此工艺下芝麻油的吸光度(450 nm)为0.039,脱色率达78.65%。脱色芝麻油除略带白土腥味,其他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注射用油标准。  相似文献   

6.
吸附脱色对芝麻油中木酚素及维生素E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用量的活性白土、活性炭对芝麻油进行吸附脱色,通过对脱色芝麻油中芝麻酚、芝麻素、芝麻林素、细辛素、维生素E含量及脱色率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吸附剂对芝麻油中木酚素、维生素E含量及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优化芝麻油吸附脱色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活性白土脱色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大幅度降低(平均降幅31.33%和44.70%),芝麻酚含量降低幅度较小(平均降幅25%),细辛素含量从无到有并随活性白土用量的加大持续增加,维生素E损失较大(平均损失率13%),脱色率较高(平均65.15%);活性炭脱色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平均含量较脱色前基本没减少,芝麻酚含量明显降低(平均降幅41.2%),细辛素未检出,维生素E损失较少(平均损失率5.7%),脱色率较低(平均23.27%)。为提高脱色芝麻油中芝麻酚含量和脱色率,应选用活性白土脱色,且适宜的用量为3%;为提高脱色芝麻油中木酚素和维生素E含量,应选用活性炭脱色,且适宜的用量为2%;采用活性白土对芝麻油进行吸附脱色时,为减少脱色芝麻油中木酚素的损失,采用40 min、100℃的脱色条件为宜;为减少维生素E损失同时又能兼顾脱色效果,采用20~30 min、80℃脱色条件为宜。  相似文献   

7.
碱炼对菜籽油苯并芘脱除及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苯并α芘(BaP)是致癌性最强的多环芳烃,因其亲油性而容易集聚于油脂中。本试验以菜籽油为原料,研究碱炼脱酸过程中加碱量、碱炼时间、碱炼温度和超碱量对脱除菜籽油中苯并芘及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炼时间40 min、碱液浓度8°Bé、超碱量0.2%、碱炼温度80℃的工艺条件下,菜籽油中BaP的脱除率达52%,其含量由10.1μg/kg降低至4.8μg/kg,菜籽油色泽由R5、Y40降至R4、Y30。合理的碱炼脱酸条件对于兼带脱除油脂中BaP及脱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硅胶、活性白土、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对改性大豆油的脱色效果。从硅胶用量、脱色时间以及脱色温度方面系统考察了硅胶对改性大豆油脱色的最佳条件;此外,还考察了脱色后改性大豆油的运动黏度、酸值、倾点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硅胶脱色效果最好;在硅胶用量1.0%、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3 h的条件下,以硅胶为脱色剂对改性大豆油进行吸附脱色,脱色率可达37.5%;脱色后改性大豆油运动黏度(40℃)由123.7 mm~2/s降至117.3 mm~2/s,运动黏度(100℃)由20.9 mm~2/s降至16.8 mm~2/s,倾点由34.3℃降至26.5℃,酸值(KOH)由9.9 mg/g降至9.0 mg/g。  相似文献   

9.
以菜籽油的色泽红值和叶绿素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了凹凸棒土、活性白土、活性炭和双氧水4种脱色剂对菜籽油在中低温(40~80℃)下的脱色效果,同时考察了凹凸棒土与活性炭、活性白土与活性炭组成的复合吸附脱色剂对菜籽油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在较低添加量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较高添加量相当的脱色效果;活性白土-活性炭复合脱色效果优于凹凸棒土-活性炭,在添加量为2%时,80℃下可使菜籽油的叶绿素含量降低32. 5%、70℃下使菜籽油色泽红值降低30. 6%;双氧水对于去除菜籽油叶绿素和降低色泽红值效果明显,70℃下,0. 4%双氧水(10%)使菜籽油叶绿素含量降低9. 0%、0. 6%双氧水(10%)使菜籽油色泽红值降低25. 0%。活性白土-活性炭脱色和双氧水脱色后的菜籽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标四级菜籽油水平;就单位质量浓度脱色剂的脱色效果来说,双氧水的脱色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潲水油氧化-吸附法脱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潲水油理化特征,研究了双氧水、白土对潲水油脱色后的吸收光谱,建立了光谱法监控对潲水油进行双氧水氧化和活性白土吸附脱色的新方法。研究表明,25.0 g潲水油中加入3.0mL双氧水、再用1.25 g或2.50 g白土脱色时,脱色效率分别为88.1%和92.0%,若是将其放置1周,则脱色率分别可以提高到96.9%和98.1%。脱色处理后的潲水油无不良气味,可以作为洗涤产品中添加的皂化物的工业原料,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亚临界CO2提取黑芝麻油渣中芝麻油的工艺。确定了亚临界CO2提取黑芝麻油渣中芝麻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32℃,CO2流量48 L/h,在此条件下芝麻油的得率为11.18%,得到的回归方程拟合良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亚临界CO2和市售两种芝麻油中的脂肪酸和其它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CO2和市售芝麻油中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亚临界CO2提取的芝麻油澄清、透明,具有芝麻香气,品质良好。本文为亚临界CO2提取芝麻油渣中芝麻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混合吸附剂对葵花籽油中16种多环芳烃(PAH16)及色泽进行吸附脱除。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活性白土、活性炭、混合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葵花籽油中PAH16及色泽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吸附脱除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在混合吸附剂用量为活性白土3%+活性炭1%、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5 min的最优条件下,葵花籽油中BaP(苯并[a]芘)、PAH4(欧盟限定的4种多环芳烃)、HPAHs(6种重质多环芳烃)、LPAHs(10种轻质多环芳烃)、PAH16的脱除率分别为99.88%、95.49%、97.63%、83.63%、85.71%,残留量分别为0.02、2.09、0.83、42.18、43.01μg/kg,BaP和PAH4残留量达到并明显优于出口欧盟的要求,同时油脂脱色率为79.43%,达到了一级油的色泽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同时兼顾花生油色泽,采用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复合吸附剂对花生油中苯并(a)芘进行吸附脱除,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活性炭种类、复合吸附剂添加量、复合吸附剂配比、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花生油中苯并(a)芘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和FC1X活性炭复合对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具有最好的脱除效果,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合吸附剂添加量2%、活性白土与FC1X活性炭质量比20∶1、吸附时间20 min、吸附温度130℃,在最优条件下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降至0.12μg/kg,远小于欧盟限量2μg/kg,色泽为Y10、R0.7。复合吸附剂能有效吸附脱除花生油中99%以上的苯并(a)芘,且花生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电子鼻在芝麻油及芝麻油香精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鼻时芝麻油、芝麻油香精和其他油脂样品进行了分析.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有效识别芝麻油、芝麻油香精和其他油脂,且电子鼻对芝麻油和其他油脂的识别比对芝麻油和芝麻油香精的识别效果更好;2号芝麻油香精和芝麻油样品的香气较为相似,其香气的模拟比较成功;电子鼻能够识别不同储存时间的芝麻油样品,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样品在PCA图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这可能与芝麻油在储存过程中发生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浸出芝麻毛油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进行芝麻木酚素的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芝麻素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高相液相色谱仪对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进行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芝麻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次数3次、料液比1∶4、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95%、搅拌时间0.5 h、静置时间2 h、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芝麻素提取率为86.99%;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中芝麻素含量为48.73%,芝麻林素含量为5.71%。  相似文献   

16.
17.
现有的传统技术一般难以区分压榨芝麻油和精炼芝麻油。本研究以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为内源性指标依据,通过对多个不同品牌的正常压榨芝麻油和多个不同来源的精炼芝麻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正常的压榨芝麻油和精炼芝麻油在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的含量上有极显著性差异(ρ<0.01),压榨芝麻油中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的含量一般均小于0.5%,其中氧化甘油三酯寡聚物均小于或等于0.1%,而精炼芝麻油中的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的含量均大于0.8%,其中氧化甘油三酯寡聚物均大于0.1%。用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的含量来鉴别压榨芝麻油和精炼芝麻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转化芝麻油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CGMCC1.2231菌体细胞转化芝麻油生成共轭亚油酸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诱导产酶阶段亚油酸的添加量,以及转化反应温度、缓冲体系pH值、乳化剂种类对共轭亚油酸生成量的影响,进而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转化条件。在诱导产酶培养阶段加入0.15%(v/v)的亚油酸,转化温度30℃,反应体系pH值为7.4,使用牛血清白蛋白乳化底物的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最高生成量可达45.682mg/mL。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对酸性染料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燃煤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酸性蓝193与酸性黑1进行吸附脱色,研究了影响脱色的因素.结果表明:粉煤灰10g/L时,2只酸性染料的吸附在初始30min内基本达到平衡,高温改性粉煤灰的吸附脱色性能明显提高.2只染料在酸性条件下的脱色率高于碱性条件,脱色效率最佳.随染液初始质量浓度增大,染液的脱色率不断降低,但粉煤灰吸附量却不断增大.粉煤灰及改性粉煤灰对2只染料的恒温吸附脱色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恒温吸附方程,吸附参数表明:粉煤灰对水溶性酸性染料的吸附过程容易进行,粉煤灰及改性粉煤灰对2只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为准二级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