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前后及运行情况。对比分析了生物接触氧化和生物转盘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要比采用生物转盘处理工艺低得多,且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宁波白峰污水处理站一期工程采用生物转盘的核心处理工艺,转盘直径为4 m,是目前国内直径最大的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能力为0. 6×104m3/d,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介绍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的设计参数,并对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此外,针对生物转盘工艺在不同水力负荷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低水力负荷情况下生物转盘的处理能力无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陈才华 《山西建筑》2009,35(11):182-184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生态园区污水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以生物转盘(RBC)为主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以及污泥在沼气池内进行常温厌氧消化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得出了该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已达到标准要求的结论,从而推广该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BICT)工艺中厌氧生物选择器的停留时间、污泥浓度和碳磷比等运行参数对选择器厌氧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通过污泥转移保持厌氧生物选择器中较高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了污泥的释磷水平、强化了系统的除磷能力。当厌氧生物选择器的停留时间为1 h、系统泥龄为5 d时,厌氧生物选择器的释磷效果最优。此外,运行过程中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SVI值一直保持在80~120 mL/g。  相似文献   

5.
采用PPP模式新建了3D-RBC立体结构生物转盘工艺污水处理站,处理南方某村镇生活污水。稳定运行后出水COD为38.1 mg/L,NH3-N为2.7 mg/L,总氮为12.8 mg/L,总磷为0.34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采用3台生物转盘设备,仅需启动、停止操作,无需风机曝气,占地约60 m2,生物转盘电耗为0.108k W·h/m3。该工程工艺部分投资约200万元。工程实践表明,采用3D-RBC立体结构生物转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运行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采用阶段培养法对厌氧生物滤池的启动效果,考察了高盐条件下HRT、温度对厌氧生物滤池处理腌制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段培养法可以驯化出适合处理高盐废水的厌氧生物滤池工艺。HRT为36 h时,厌氧生物滤池对腌制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为81%,废水B/C为0. 55,出水VFA为30 mmol/L。水温在20~25℃时,厌氧生物滤池的运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厌氧生物滤池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近十多年来在普通厌氧生物滤池(AnaerobicBiofilter,AF)基础上,逐渐出现了一些变型,如厌氧生物滤池两级串联工艺、两级循环工艺、厌氧污泥床———滤层反应器、变速厌氧/缺氧生物滤池等。目前,一批生产性的AF已投入运行,处理效果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8.
自回流生物转盘/植物滤床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小、有机物浓度相对偏低、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且不易收集的特点,提出了自回流生物转盘与水生植物滤床组合工艺,并开展了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稳定运行时对总氮、总磷、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0.8%、60%和57.9%.生物转盘对氮的去除归因于与脱氮池的组合,生物转盘出水回流至脱氮池后,使硝化、反硝化得以进行完全;水生植物滤床主要通过生物和化学的协同作用去除污染物.该组合工艺的运行成本为0.15元/m^3,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多年来,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的加剧,促进了厌氧生物处理的发展。一大批高效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出现,使厌氧生物处理在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显示出了运行费用省、能量消耗少、能回收沼气能源等突出优点。八十年代中,不少国家进行了利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城市废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十分令人振奋的成果。表明城市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方向、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间歇曝气生物滤池长运行周期下的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蓓  龙腾锐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54-57,61
采用厌氧预酸化-间歇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长运行周期下间歇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性排除厌氧富磷液的方法,可有效减缓生物膜中磷的积累,从而延长了反应器的运行周期,降低了反冲洗频率。在长运行周期下,间歇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性能良好,但长期在低进水碳源浓度下运行时,会对系统的生物除磷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厌氧生物转盘系统中成功培养了ANAMMOX菌及颗粒污泥,实现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运行.当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容积负荷均为0.051 kg/(m3·d)时,系统对两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15%和99.56%.为节省能耗,将系统温度由40~41℃降至35℃,2 d后反应器发生了丝状菌污泥膨胀问题,直接表现为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不断下降;镜检发现污泥结构松散,出现了大量的丝硫菌.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和丝硫菌发生链式协同作用,导致丝硫菌过量繁殖和污泥流失.通过采取停止向试验进水中投加有机物并同时升温的措施,有效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恢复了ANAMMOX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与厌氧污泥膨胀床(EGSB)串联的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等3种工艺的除污性能。结果表明,厌氧生物滤池出水COD浓度较高,好氧生物滤池出水水质不够稳定,而采用活性污泥法作为EGSB的后续工艺,则出水水质良好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完全厌氧完全混合反应器(HCSTR)和不完全厌氧移动床反应器(HMBBR)的中试装置的连续运行,对棉针织印染废水不完全厌氧生物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设计完成了集反应-分离为一体的不完全厌氧反应器,处理规模为2000m3/d。运行的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与现有混凝沉淀预处理工艺相比,不完全厌氧预处理技术运行成本下降60%,污泥产量下降75%,出水的生化性提高,BOD5/CODCr为0.35。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污泥中典型的药理活性化合物(Ph ACs)——氯贝酸、三氯生、卡马西平和双氯芬酸,采用超声或快速机械转盘联合厌氧消化[中温:(35±2)℃、高温:(55±2)℃]工艺,通过GC/MS检测分析,研究其去除效果和特性。结果表明,当中温厌氧消化的污泥龄由10 d(高温厌氧消化系统为7 d)提高到20 d,中温厌氧消化系统对三氯生的去除率由44%提升至74%,高温厌氧消化系统则由52%提高到了74%;采用声能密度为0.05 W/m L的超声强化预处理30 min后,后置超声联合高温厌氧消化对目标物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3%(氯贝酸)、76%(三氯生)、64%(卡马西平)、73%(双氯芬酸),尤其对通常认为较难去除的卡马西平,去除率较高温条件下的直接厌氧消化(去除率为56%)增加8%;采用前置和后置快速机械转盘(转速为100 r/min、处理2 h)与厌氧消化联合,对目标物的去除率有一定的提升,特别是后置转盘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对双氯芬酸的去除率增加8%,去除率达到68%。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转盘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研究生物转盘内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除磷效果以及对生物膜的影响。试验在已建生物转盘进行,处理水量为400m~3/d,TP平均浓度为2.11 mg/L,PAC投加量为60 mg/L。结果表明,在生物转盘投加PAC对TP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使用管道混合器,这期间生物膜性状良好,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和82.2%;当加药点在生物转盘内部后端、转速为0.6 r/min时,TP去除率为82.5%,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可见,在生物转盘投加PAC可以实现高效除磷,并且对系统的处理能力和生物膜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南方地区A县乡镇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为例,具体分析了生物转盘组合工艺在乡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营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物转盘组合工艺基本上可以满足乡镇污水处理要求;采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的生物转盘组合工艺便于降低成本和形成规模效应,为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创新设计了一个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生物转盘(RBC)—A2/O联用系统,并对新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新工艺针对生物转盘处理量小但处理高效的特点,创新将其作为预处理工艺,再联合A2/O工艺对后期废水做进一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转盘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0.4 h时,其生物膜中形成了可观的微生物菌落规模,生物转盘对COD、TP、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9.40%、5.65%、23.42%,有效地减轻了后续工艺的负担。新工艺对COD、TP、TN的整体去除率分别达到95.26%、96.95%、61.22%,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新工艺的可行性。新工艺解决了单独采用生物转盘时处理量小等问题,也为大规模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过程中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厂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及其构筑物,分析了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运行工况。结果表明,厌氧消化系统中污泥高有机质含量、适量FeCl_3的引入以及合理的沼气能源出路有助于实现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以工业葡萄糖液;啤酒废水及酒糟废液为基质、采用一相两相厌氧工艺连续及间歇运行的试验结果。表明相分离能通过调节厌氧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体的相对数量,强化污泥活性及运行稳定性,两相厌氧工艺特别适宜于处理高浓度(有机负荷决定反应器运行)溶解性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现有PTA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保障外排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某石化企业新建了厌氧生物滤池以预处理PTA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表明,高浓度PTA废水经过厌氧预处理后,下一级纯氧曝气池的负荷降低,沉淀池出水COD<60 mg/L,达到了排放标准。介绍了厌氧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运行影响因素及开车阶段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