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经济高效地去除城市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中的氮磷元素,本研究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一体式反应器中分别建立了反硝化除磷(DPR)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185天,在缺氧/厌氧和外加COD/NO3--N比仅为0.7条件下,PO43--P和TN的去除率高达96.91%和97.75%,最终出水PO43--P和TN的浓度低至0.22mg/L和3.30mg/L,意味着该系统极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不依赖氧气和有机碳源量。DPR对系统PO43--P和TN的去除均占主体部分(99.07%和60.23%),而PDA对总氮(TN)的去除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4.53%→37.52%)。批次实验表明:①COD(300mg/L)显著抑制DPR菌活性,PO43--P主要是在缺氧状态下以NO3--N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为电子供体通过DPR途径去除;②高效短程反硝化过程(亚硝酸转化率92.25%)稳定为厌氧氨氧化供给电子受体(NO2--N),DPR系统剩余NH4+-N主要被NO2--N氧化去除,因此DPR+PDA系统实现了高效同步脱氮除磷效果。高通量测序表明,Accumulibacter(7.41%)是DPR系统功能性除磷菌,Thauera(7.24%)和Candidatus Brocadia(3.12%)为PDA系统关键脱氮菌。  相似文献   

2.
A2N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2N(厌氧/缺氧和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是基于反硝化聚磷菌缺氧吸磷理论开发的新工艺。介绍了A2N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对其影响因素诸如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NO3-和NO2-的浓度、原水中COD与TN的质量比、容积交换比及出水SS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给出工艺关键影响参数的设定范围。  相似文献   

3.
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比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传统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通过分析认为反硝化除磷菌(DPB)能够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从而大大节省耗氧量,缓解常规工艺对外加碳源的需求。如何在不增加工艺流程复杂性的同时,在工艺中充分富集DPB是反硝化除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脱氮除磷新途径--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反硝化除磷的原理和两种反硝化除磷新工艺。反硝化除磷缓解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碳源紧张的矛盾 ,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替代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聚磷 ,可节省曝气量、降低运行成本 ,是一种有前途的脱氮除磷途径  相似文献   

5.
厌氧HRT对A/O除磷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考察厌氧水力停留时间(AHRT)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在实验室连续流厌氧/好氧(A/O)除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统计了不同AHRT下系统除磷效果及胞内贮存物的变化。设计批式实验,考察了AHRT较长情况下生物增强除磷代谢过程,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厌氧聚羟基链烷酸酯(PHAs)分解和厌氧糖原合成现象,提出聚磷不足情况下聚磷菌代谢的假想模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指出A/O除磷工艺AHRT的确定应以PHAs的合成量最大作为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试验,考察电子受体的浓度和种类、MLSS对反硝化聚磷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浓度的提高有利于除磷,但过高的硝酸盐浓度(40 mg/L),会导致脱氮效果降低,进而影响下一周期的厌氧释磷效果;在较低的亚硝酸盐浓度下(5 mg/L),有少量摄磷;当亚硝酸盐浓度大于20 mg/L时,对反硝化除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MLSS增加,厌氧释磷量和缺氧摄磷量均增加;单位MLSS释磷量和单位MLSS摄磷量均与MLSS变化趋势相反;当MLSS大于11.3 g/L时,MLSS的增加对厌氧释磷量和缺氧摄磷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的耦合对实现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和推动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机理的基础上,充分讨论了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的微生物菌群关系及影响两者耦合的控制因素。分析得出,控制系统在温度为30~35℃,DO为0.2~0.5 mg/L,pH为7.5~8.0,进水有机物质量浓度在100~200 mg/L的条件下运行,有利于实现两者的耦合。  相似文献   

8.
董继红 《辽宁化工》2009,38(12):924-926
反硝化除磷能够实现以相同的基质同时脱氮和除磷,是国内外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讨论和分析了MISS、碳源、C/N和C/P、污泥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等其他因素对其的影响,为反硝化除磷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的实现与维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应用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的实现途径与维持方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对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化缺氧吸磷对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作用和稳定维持反硝化除磷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A/O分段进水工艺向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运行方式的转变,可以成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最高比例达39.2%,污泥缺氧吸磷速率为3.19~4.48 mg P·(g VSS)-1·h-1。缺氧/好氧吸磷速率和磷去除率随厌氧池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体积分配为34/102/204 L(1/3/6)。控制污泥回流和内循环分别为100%相似文献   

10.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AOA(厌氧/好氧/缺氧)工艺内源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实验重点研究了生物填料的快速挂膜情况、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和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接种污泥后系统污染物去除性能迅速提高,阶段Ⅲ出水COD、NH4+-N、TIN、TP平均浓度分别为33.36 mg/L、1.80 mg/L、5.27 mg/L和0.23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77.4%、94.6%、84.3%和94.2%。FISH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中功能菌聚糖菌GAOs占比13.5%,聚磷菌PAOs占比11.1%,生物膜上硝化菌AOB占比18.3%,NOB占比9.2%。在无外加碳源条件下,系统利用原水内碳源通过后置内源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实现深度脱氮除磷,同时AOA工艺只有污泥回流,较传统A2O工艺节省了硝化液回流能耗,运维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1.
新型厌氧反应器COD去除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厌氧反应器对COD去除影响因素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污泥负荷、水力停留时间(HRT)、容积负荷、进水COD、VFA、出水SS等因素对CO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COD去除的主要因素是污泥负荷、HRT和容积负荷,次要因素是进水COD、VFA和出水SS,当反应器内COD污泥负荷在0.297 2~0.464 7 kg.kg-1.d-1之间、HRT=7 h时,COD的去除效率维持在72%~90%。  相似文献   

12.
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A2/O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设立预缺氧区(即建立A-A2/O工艺)、外加碳源等手段,强化A2/O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强化后的A2/O反应器对COD、TN及TP去除效果良好,COD、T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98%、85%。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缺氧区除磷量占总除磷量的17.18%。反硝化除磷现象的产生降低了碳源缺乏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提高碳源的利用效率。为采用A2/O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硝化聚磷理论,结合MBR工艺的优点,在传统A2O工艺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并联式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工艺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碳源不足、硝酸盐氮供需矛盾等问题;通过省去沉淀池,节约了占地面积。针对常规城市污水,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体积回流比为50%,内体积回流比为100%时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NH4+-N、TP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99%、94.4%和67%。  相似文献   

14.
溶解氧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使用人工配水,以A/O/A/O方式运行,考察了溶解氧(DO)对脱氮吸磷的影响,并结合批式试验进一步研究了NO_2~--N,NO_3~--N 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试验证明,在SRT=15 d,ρ(MLSS)=3 200 mg·L~(-1)的条件下,ρ(DO)=2.5 mg·L~(-1)时氮和磷的去除效果最佳,TN、TP、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6.26%、99.87%、90.46%和85.57%.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杨和麦卡蒂(1968年)提出的厌氧滤池动力学关系式进行了验证和修正。结果表明,该关系式用来预测厌氧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当准确性。关系式中参数e主要由温度、污泥浓度、有机负荷等运行条件确定。以溶解性COD代替BOD计算有机物去除率E、以填料区有效容积代替空池容积计算水力停留时间HRT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MIBR-纳滤组合工艺在生活污水回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膜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MIBR)与纳滤系统相匹配,构建MIBR-纳滤组合工艺,研究MIBR-纳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HRT为8 h,MIBR-纳滤系统对污水中的COD、NH3-N的去除率都达到99%以上,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更显示了其优越性,膜对整个系统起到了稳定和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SRT对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小试规模A^2/O工艺结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2D),考察了实际污水中污泥龄为8、10、12、15d时对脱氮除磷的影响,并建立了AVO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除碳和脱氮率基本不受污泥龄的影响,去除率分别为80%~88%和57%~65%;聚磷菌释磷和吸磷受污泥龄的影响较大,以12d时脱氮除磷效率为最高,出水基本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COD、NH3-N和P在各反应器内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在短污泥龄时受模型结构限制,NO3^·-N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在长污泥龄时NO3^·-N的模拟精度达93%,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工艺运行;通过分析模拟优化结果,得出最佳污泥龄约为13d,与试验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曹亚丽  王霞  胡凯  孙杏  侯克锁 《净水技术》2022,41(2):58-62,86
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影响AAO工艺脱氮除磷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改良型AAO-MBR工艺处理某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夏季时HRT对处理装置出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中CODCr、氨氮的去除效果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50%、98.90%.TN去除率为26.50%~56.60%,随厌氧...  相似文献   

19.
王蕊  谢丽  陈金荣  周琪 《水处理技术》2012,38(4):21-24,34
采用间歇试验,以葡萄糖为碳源,加入不同量硝酸盐的人工配水进行不同m(COD)/m(NO3--N)下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研究。当m(COD)/m(NO3--N)≥7时,发生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反应;而m(COD)/m(NO3--N)=3或5时,反硝化不完全,未发生产甲烷过程。进一步通过与单独产甲烷体系对照,发现反硝化过程对产甲烷过程存在抑制。随着m(COD)/m(NO3--N)的增大,体系对NO3--N的去除率越高,直到100%。且发现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中,优先利用丙酸,乙酸积累,而后被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