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欣 《数码摄影》2006,(10):92-95
徽州古村落是以清末微州府及周边地区的现存村落形态为代表的皖南山区村落群体。历史上的微州一府六县政区,包括现在黄山市的三区四县,加上婺源、绩溪、旌德三县。此区域内优美的自然资源与特有的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形成了皖南大徽州,犹如展现的千年画卷.散发着温婉古朴的微文化气息。其中不少山村非常耐看.或深隐于松竹桑林中.或落座山脚,或藏卧山腰。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针对当前皖南地区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形象系统现状的调研报告,调演中选择了当前皖南地区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徽州古村落聚集地:宏村、西递、潜口、歙县等,从它们的旅游品牌的视觉形象入手,通过对徽州古村落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的相关设计进行实地考查、调研,探究影响徽州古村落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相关因素,然后结合相关理论与营销实际进行深入分析,抓出主要问题,为后续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品牌形象规划设计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手艺"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为论述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为思辨基础,通过审视手艺的双重属性,将其放置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中,从文化的维度审视手艺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当前古村落旅游服务的现状,挖掘深层次文化体验,研究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旅游服务系统设计。以莱芜一线五村为例进行古村落旅游服务实地调研,走访当地居民、游客和其他用户,了解其在旅游服务中的定位,挖掘各个接触点,形成有机闭环,从而设计有针对性并适合大多数用户的不同旅游服务体验。服务系统设计能够将古村落旅游服务过程中的所有服务接触点进行深层次的、系统性的探索和创新,对接触点进行创新设计,使整个体验流程变得更顺畅,让村民和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并有效协作,延续村落文化活力,使古村落重现生机,以此提高旅游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并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5.
谢兴宇 《网友世界》2013,(24):87-87
古村落公共空间是承载村民日常生活的公共场所。它合理的整治规划能满足村民对活动场所的归属感、安全感和支配性的需求,也同样满足游客观光、交往、休闲、住宿等各种要求。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从其规划布局,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整治措施等方面,阐述有关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整治措施和规划形态;同时概括说明我国江南古村落在整治规划的基本原则、目标、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皖南花猪是安徽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群体较大,纯种母猪达2.3万头。该猪种遗传纯度高,并具有耐青粗、性温顺、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宜腌制火腿等特点。由于皖南山区特定的自然条件,长期近亲繁殖,形成了若干个封闭的各具特点的近交群体,特别是外形特征、繁殖性能和生长肥育性能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为皖南花猪的品系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70年代后期皖南花猪育种协作组便着手开展品系繁育和品种资源的选育与利用。经过多年选育,基本上形成了皖南花猪两个品系的一套繁育体系,促进了皖南山区养猪“三化”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地形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土地利用优化及景观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地形复杂、覆被类型多样、以旅游干扰为主的张家界市永定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多个年份的景观类型图与高程、坡度、坡向分级图逐个叠加并进行分类统计;从景观水平指数和类型水平指数中选取斑块密度(PD)、聚合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等8个景观指数,计算指数年份变化,探讨其地形分异规律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海拔梯度特征,80%以上的土地面积集中于海拔300~800 m与坡度6°~35°的区域;(2)无论是景观水平指数还是类型水平指数,其地形分异特征明显,且高程与坡度的分异明显高于坡向分异;(3)地形梯度较大区域(高海拔陡坡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以自然生态演变导向为主,而地形梯度较小区域(低海拔缓坡区域)的演变受社会经济因子干扰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性"是观念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性,纪念性公园景观的本质"纪念性传达"中存在着诸多"非物质性"因素。文章通过研究观念艺术中的"非物质性"与纪念性景观设计之间的耦合关系,论证发现"非物质性"从脱离物质载体消解自身本身物质性、创作手法等方面对纪念性公园有着明显的启示,其启示超于表层,涉及到思想观念等非物质层面,指导纪念性公园景观走向"非物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酷”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并形成了相应的审美文化。在“酷”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和生活的青少年,其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具有一定的共性。由于青年已然成长为当前最具消费能力和潜力的群体,他们的需求必须得到重视。本文对“酷”的概念及其文化特质进行了论述,并对“酷”产品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创产品往往具有高附加值、高精神性等特征,但如今的文创往往存在千篇一律、缺乏创意、文化内涵贫瘠等问题。文章先对“文”的概念、特征与层次结构进行分析,随后对“创”的概念、形成与特点进行解释,然后说明在文创设计中“文”与“创”的深层联系,最后以三星堆“青铜面具”冰淇淋为案例对其文创设计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三星堆景区文化旅游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南部郴州、永州、衡阳三市下辖县乡保留有大量明清两代依存的古民居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存价值。但在现代发展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始终存在各类矛盾,一则过度开发导致古村落的保护失利,二则保护过度阻碍了古村落的现代化发展进而影响当地社会发展进程缓慢。由此来看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是阻碍文化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了对湘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控制研究,希望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思路,为湘南古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水还能让人感受其动的喧嚣、静的平和,以及柔弱的晶莹清爽。在景观诸多构成要素中,水是最具吸引 力的一种景观构成元素,水体可以独立形成景观艺术品,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等组合共同形成独具风格的景观艺术作品。 早期水体景观多与艺术形体相搭配,特别是与观赏性较强的雕塑进行组合,所形成的水体景观装饰性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同 时也拉近了水体与人的互动距离,让人们能够亲近和接触水体景观。水体在城市景观环境改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 都表现为水体景观的实用性、装饰性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利用研究区1977、1985、1999年三个时相遥感数据,获得景观格局类型分布及特点,将景观格局类型进行重组,获得近50年来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了简单直观地反映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性,从景观格局单元演变方式、景观格局“增减”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为长白山地区具有特殊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景观梯度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且景观梯度特征与流域地形梯度以及地貌结构特征相协调。长白山地区景观结构在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条件变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景观纵向结构从低部向上移动,横向结构从明显的景观类型梯度特征变化为单一类型景观,而景观内部结构特征则表观破碎化,为此提出景观格局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主要背景,探讨了景德镇景观陶瓷艺术设计的意义,重点从政策支持、环境位置、人才助力、设计展览及大众参与等方面,为景观陶瓷艺术提出可行性的设计路径,从而为“试验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沈阳市棋盘山地区最具代表意义的托斯卡纳风格、英伦风格、北美风格和西班牙风格四种风格别墅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SD 法对筛选出的四种不同风格的八个别墅区样本进行综合性景观评价,绘制其心理评价曲线图,并利用SD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和 相应数据进行综合性比对分析,最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得出形态因子、多样性因子、氛围因子、形式因子和色彩因子 五个因子轴。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棋盘山别墅区建筑风格多样,景观风格千篇一律,并且植物景观单一缺乏对文化的表达。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沈阳市棋盘山别墅区的建筑风格与景观风格要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协调统一,注重植物景观与建筑风格的和谐,突 出对特色文化景观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情感因素对用户界面设计的影响,打破基于物质性产品设计的传统设计原则,总结出适用于界面设计的设计原则。对物质性产品和非物质性产品(用户界面),这两类产品的分析,确定情感因素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应用两个用户界面的案例来分析情感化设计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探究情感因素对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影响,并指导用户界面进行情感化设计。通过对物质性产品和非物质性产品的比较分析,得出设计有了本质上的改变,用户界面设计应打破传统的设计原则,即"形式追随功能",将用户的情感作为设计的主导,形成遵循情感因素的形式美法则。在用户界面中,以形式激发功能。  相似文献   

17.
马海江 《网友世界》2014,(17):254-255
新疆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体育文化的形成植根于军队,发展与屯垦戍边事业,在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中具有独树一帜的特征和价值;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以兵团精神为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为促进兵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兵团城市化背景下,体育文化体制、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文化内容必须走创新之路,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民居是古村落的精华,传统民居是乡土建筑的主体。而乡土建筑又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代表和反映的是地方文化,也是人们审视区域村落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以桂林兴安县秦家大院的民居建筑为个案,人文的角度去探讨秦家大院的审美特征,并阐释秦家大院建筑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建筑所展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古民居的分布与发展演变为变量参数所形成的古村落拓扑图,通过对Lebesgue测度计算形成几何拟合数值曲线,在引入优美图优美标号的基础上,形成对村落优美度η的勒贝格测度值,在古村落发育(时间增长)过程中,η值是单调变化的。以徽州地区存在1000年古村落google卫星图像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获得不同年代民居拓扑图,依据上述方法对村落拓扑中优美图进行统计量化,定义出村落优美度值η。结论认为η介于8000左右时,村落民居年代人文分布丰富;而低于6000时村落民居数量发展上升,但人文资料零乱;在700年左右的村落中,η值稳定在9600附近,呈现出古村落的明显拓扑特征。通过村落优美度按年代变化的η值曲线,对村落的(年代)演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设计的发展趋势——强调为“情感”而进行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设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相对于物质的非物质形态的设计,主要是指软件或游戏界面的设计;另一层是基于物质的非物质因素的设计,在形式上,还是像工业社会那样进行着物质性设计,但其内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工业化的社会里,物质形式的表达只是基于对功能的考虑,物质的“数”和“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在非物质的社会中,物质的形式不仅仅拘泥于对功能的表达,而强调的是为“情感”而进行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