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无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的频率特性以及无经动力吸振器参数的选择。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阻尼吸振器及无阻尼吸振器的吸振性能作了分析与比较。同时,探讨了吸振器类型及其参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主要陈述了有阻尼动力吸振器的设计以及优化的理论推导,并指出设计的基本条件和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和解决方案,对于有阻尼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气主动悬架在高频段的振动问题,设计一动力吸振器,建立带动力吸振器的空气主动悬架的1/4车辆动力学模型,结合最优控制相关理论,对带动力吸振器的空气主动悬架控制器进行设计。运用Matlab编程功能对动力吸振器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了最优参数。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带动力吸振器的空气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进行频域和时域的仿真研究,并与不带动力吸振器的主被动空气悬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带有动力吸振器的空气主动悬架在高频段的减振性能明显优于被动空气悬架和常规空气主动悬架。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汽车室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利用动力吸振器降低车内噪声的方法研究。针对某款SUV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后排噪声超出乘客接受范围的问题,经噪声测试、主观评价并结合工作振型(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简称ODS)分析,确定副车架在200~300 Hz频段下与车身产生了较大共振耦合。提出在副车架上增加有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方案,建立吸振器数学模型,通过测试吸振器固有频率以选用合适的吸振器。同时,对副车架进行振动传递函数(vibration transfer function,简称VTF)测试,以确定吸振器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副车架在增加吸振器优化后,能够将后排212 Hz的峰值噪声降低4 dB,在232 Hz降低6 dB,同时在200~250 Hz频带内平均降低了3 dB,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该方案为汽车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了一种工程化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建立梁类波导吸振器的振动能量耗损模型;分析和探讨温度、外界激励频率及梁类波导吸振器的结构参数等与波导吸振器吸振特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证实了梁类波导吸振器优良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机振动动力吸振器参数的最优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主振动系统分别受外力激励和基础激励的随机振动动力吸振器进行分析比较色主质量位移方差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吸振器本身位移的许用范围,提出了两类基于随机振动的动力吸振器最优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吸振效果明显,证明所给公式是有效的,这对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和使用造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力吸振原理的随机振动减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随机振动下某器件加速度响应过大的情况,设计了2 款无阻尼梁式动力吸振器。以器件上最大加速度响应有效值最小化为减振设计目标,以吸振器安装位置、尺寸等参数为设计变量,对吸振器进行优化设计,比较了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吸振器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梁式吸振器结构简单,质量比小,在不改变印制板布局的前提下,能显著减小器件的加速度有效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拓宽传统定参数颗粒阻尼吸振器的有效减振频带,设计了一种变质量颗粒阻尼吸振器。对变质量颗粒阻尼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并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颗粒容器内水量与最佳减振频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变质量颗粒阻尼吸振器可以通过改变颗粒容器内的液体量调节其最佳减振频率,拓宽了吸振器有效减振频带。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智能动力吸振器,它利用磁流变液作为吸振器的弹性和阻尼元件,通过改变外加磁场,控制磁流变液的剪切模量来改变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增大吸振器的吸振频带。并对吸振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便于控制系统选择参数,智能调节吸振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作业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配作业规划问题,考虑了装配操作类型、装配并行度和重定向次数对装配作业的影响,将遗传算法与集对分析理论中的优选技术相结合,得到了一种装配顺序规划的新方法.为了有效地缩小遗传算法的搜索空间,采用了基于几何和工艺约束的启发算法.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生物进化计算模型,在优化计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的缺陷,影响了其在一些问题求解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生物免疫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遗传机理的优化计算模型,避免了遗传算法易出现早熟、搜索效率低及不能很好保持个体多样性等问题.并以免疫遗传算法为基础,研制了优化设计支持IGBODS(Immune & Genetic based Optical Design Support) 系统, IGBODS系统已在多个优化问题中得到应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免疫遗传算法在优化设计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与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巷道式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环形轨道式导引小车系统(RGV)的效率是瓶颈.针对大物流量下RGV的动态调度问题,提出分组运输的方法,运用遗传算法把任务分配给各RGV,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实用的编码方法.通过物流仿真软件eM-Plant比较了分组方法和先来先服务(First-come-first-serve)方法的效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研究了RGV数量、出入货站台的数量以及每组任务数对产出量的影响,得到了相关的仿真数据,为环形轨道式导引小车系统的实际规划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设计,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算法整定模糊PID增益系数的方法。基于二自由度的1/4车辆模型,根据模糊控制原理和PID控制方法,设计了主动悬架的模糊PID控制器。利用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遗传算法,以悬架二次型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采用适应性比例法确定选择概率,整定了模糊PID的增益系数。优化结果表明,整定后的模糊PID控制主动悬架相对被动悬架综合性能良好,说明了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对模糊PID控制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选取合理的机器人校准形位比多次测量将获得更优的结果,而且使测量误差对机器人校准参数识别的影响最小。介绍了采用遗传算法(GA)对基于模型机器人校准的测量形位优化选取的方法,并对MOTOMAN SV3工业机器人进行了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未来产品需求可预测的情况下,对具有多个计划期的车间内动态设备布局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动态设备布局中设备重置费用简化为设备移动成本与产能损失成本,结合静态设备布局问题连续模型以及动态设备布局问题离散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针对不等面积设备的动态多期布局问题的连续模型,并设计了改进型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此算法具有新颖的编码策略以及自适应选择交叉算子,具有良好的寻优能力.最后通过对一个3×8动态连续型设备布局问题的实例验证,证明了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线路板拆解加热参数,保证元器件有较高的拆除率和合格率,通过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加热参数与元器件拆除率和合格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验证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用遗传算法对无数学表达式、多目标、离散值的线路板拆解问题进行多次优化,均收敛到同一个解,说明最优解的稳定性与正确性;按照优化参数得到的元器件拆除率和合格率的网络预测值和试验值都很高,说明加热参数优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弹箭气动参数是影响弹箭飞行运动的重要因素.在弹箭气动参数优化过程中,传统优化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为此,提出了混合遗传算法用于弹箭参数优化.它将传统模拟退火方法与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相结合.仿真结果表明,混合基因算法比单一算法优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电磁防振锤结构参数,对其结构建立了参数化模型;以此为基础,以电桥电阻平均功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以电桥平衡方程为主要约束条件,用遗传算法对电磁防振锤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与机械防振锤相比,电磁防振锤在风振频率为(6~40)Hz范围内防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带传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坤  魏锋涛  任雷雷 《机械》2006,33(7):18-20
建立了以带轮体积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数学模型,并运用实数编码策略、联赛选择机制及通过动态调整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引入自适应算子对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应用于同类零件的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