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科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实践中,创新和创业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并在"两堂"之中融合创新和创业教育。通过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两堂"结合,将创业教育引入第一课堂;通过改革考核机制,调动师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方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需求下,在西方创业教育经验启示与"以创业带动就业"理念引导下,考虑到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使在校大学生能够形成创业精神、意识与素质,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技能,熟悉创业流程,我们提出"两个结合理念,两种层次目标,两条体系途径"的创业教育模式,即以"一个结合"(即经管素养形成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创业教育的理念,确立两种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创新岗位工作的人才与创造就业岗位的人才),构建实现两种人才培养的"两条体系途径"(即课程体系与实践活动体系),营造完备的创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能力。在国内经济形势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大学生就业压力下,基于大商科理念,以商学院为主体,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依托,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形式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4.
从实践出发,初步凝炼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即以"生态化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切入点,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建教学团队与创新创业培养基地、完善学业能力评价制度"为六大抓手,不断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和课程结构改革,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增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项目驱动与三个课堂交互模式下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三个课堂(课程教育、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为载体,以项目为蓝本贯穿整个三个课堂,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条件及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从而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率及院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校培养GIS专业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但目前的GIS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因此,高等学校的GIS专业教育,特别是985高校的GIS专业教育要改变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当前课堂一线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潜能。必须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成为在老师的参与、指导和建议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新知识并能够更新知识的过程,变学生"学会"新知识为"会学"新知识,发展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倡导“零适应期”教育理念回归工程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热点,以工科教育的要求为依据,提出将"零适应期"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加强仿真教学与培训,激发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加强仿真教学与培训,激发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加强职业培训中的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人格塑造,拓展学生的创业能力。我们期望通过倡导"零适应期"教育理念,使工科教育回归工程与实践,体现工科教育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需求下,在西方创业教育经验启示与"以创业带动就业"理念引导下,考虑到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使在校大学生能够形成创业精神、意识与素质,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技能,熟悉创业流程,我们提出"两个结合理念,两种层次目标,两条体系途径"的创业教育模式,即以"一个结合"(即经管素养形成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创业教育的理念,确立两种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创新岗位工作的人才与创造就业岗位的人才),构建实现两种人才培养的"两条体系途径"(即课程体系与实践活动体系),营造完备的创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
探究创新人才内涵,探索"闭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闭环"创新人才平台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立足于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参加创新活动实现学中做、做中创,学创结合,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出,"互联网+"已经席卷并深度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力量和再生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根据《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2.
在认真分析办学特色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立并践行了培养目标,即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建构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国网保定供电公司通过对新员工实行"五三"(即五年三期)跟踪培养,对其成长进行积分量化考核,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才成长环境,最终帮助新员工具备岗位胜任力,助推新员工快速成长成才,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进步。1 "五三"跟踪培养体系1.1完善新员工的胜任力模型企业通过采用战略文化演绎、资料分析、BEI行为访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要求,探索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及进行相应的平台建设,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河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于2012年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代表的工程能力,"卓越计划"项目的验收主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形式完成,因此,从学生的工程能力内涵出发,寻找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着力提升工程能力培养力度势在必行。专业工程能力培养要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只有将培养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才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电力电子  相似文献   

16.
吴艳 《电器评介》2013,(22):193-193
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合格人才。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意义和路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选择精神培养是他们面向未来、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在充分认识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培养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以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为基础,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如何创新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在分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应放在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上,并以此为宗旨构建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在中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而普通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最重要的基地,如何以此为契机,梳理制订适合自己"校情"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渗透到广大师生的骨髓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关对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际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即按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职业人才的基本标志,职业素养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工作态势与发展。如何将企业元素引入课堂一直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采用模拟公司招投标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网络综合实训,是对行动导向的一种本土化改造和新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