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花生油分别对油条、薯条、鸡翅、豆腐4种食材进行32 h连续煎炸,对每隔2 h所取煎炸油样进行极性组分、氧化甘三酯聚合物含量的检测,并与不加任何食材的空白煎炸油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花生油连续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极性组分、氧化甘三酯聚合物及其他指标的综合变化。结果表明:随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油中极性组分、氧化甘三酯聚合物含量升高,煎炸油酸值升高、色泽加深,反式脂肪酸含量升高,经32 h连续深度煎炸,油条、薯条、鸡翅、豆腐、空白5种煎炸油中极性组分从初始的3.34%分别增至32.98%、30.61%、15.50%、29%、47.02%,其中油条、薯条、鸡翅、空白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分别在32、24、30、16 h时超出27%的国标限量。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从初始的0.43%分别增至18.97%、23.68%、6.52%、16.92%、38.83%。煎炸油中极性组分与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R2分别为0.996 4、0.993 7、0.9972、0.974 0、0.991 2。经32 h连续煎炸,5种煎炸油的酸值从初始的0.17 (mgKOH/g)的分别增至7.15、2.24、2.39、2.75、2.18(mg KOH/g);反式酸含量从初始的0.17%增加至0.34%、0.28%、0.39%、0.38%、3.54%。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油炸食品类型对煎炸油废弃指标的影响,选择馓子、牛肉丸、加沙分别代表淀粉基、蛋白质基和混合基食品,以大豆油、棉籽油为煎炸油,研究不同油炸温度条件下不同类型油炸食品对煎炸油酸价(acid value,AV)、总极性组分(total polar compounds,TPC)及废弃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品油炸过程中煎炸油AV、TPC 均逐渐上升;油炸食品类型对大豆油和棉籽油的AV、TPC 和废弃点均具有显著影响;大豆油油炸过程中,牛肉丸、馓子、加沙分别在160、170、180 ℃条件下劣变速度最快,废弃点分别为40~48、48~56 h 和48~56 h;棉籽油油炸过程中,牛肉丸、馓子、加沙分别在170、180、170 ℃条件下劣变速度最快,废弃点分别为48~56、48~56 h 和48~56 h。不同条件油炸过程中油脂AV 和TPC 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7,(6):91-93
现有煎炸油质量评价指标存在特征指标专一性不强、适用范围有限等缺陷。对煎炸油中极性组分与TGP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极性组分与TGP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关系。通过试验得出多次使用的煎炸老油中TGP含量远高于新鲜煎炸油,用TGP含量评价煎炸油质量具有可行性。相较PCs指标,TGP的稳定性更能使其客观反应油脂的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4.
风味是薯条受欢迎程度的决定性感官特征。煎炸油一旦加热,油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食物的风味。在高油酸菜籽油(RO)煎炸过程中,煎炸薯条(FF)的风味发展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包括诱导阶段(总极性化合物(TPC)的含量为3.0%~8.0%)、最佳阶段(TPC的含量为8.0%~20%)和降解阶段(TPC的含量为22%以上)。为了区分各阶段的关键香气化合物,选择了极性化合物为3.0%(FF1)、10.5%(FF2)和27%(FF3)的高油酸菜籽油制备的薯条及其相关油(RO1、RO2、RO3)进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FF1中,(E,E)-2,4-癸二醛(油炸气味)含量较低,这可能是FF1样品感官评分较低的原因。与FF1和FF2相比,FF3具有较高的己酸(汗臭味)、庚酸、壬酸、苯乙醛和反式-4,5-环氧-(E)-2-癸烯醛(金属气味),导致FF3的风味恶化。此外,FF3中2,5-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6-甲基-吡嗪的减少导致了较低的烘焙风味,可能使得感官评分下降。同样,RO3中(E)-2-十一烯醛、己酸、庚酸和壬酸含量较高,其酸败评分增加,从而降低感官评分。当TPC含量超过22%时,油的过氧化作用会引起酸败味,因此煎炸后期应加以控制,通过研究煎炸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的变化,对开发具有最佳风味的油炸产品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产加工与餐饮企业为降低成本需要合理重复使用煎炸油,为保证煎炸食品的安全性,有必要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以便于企业对煎炸油品质进行监控。选用目前生产加工及餐饮企业广泛使用的12种煎炸油为监控对象,包括大豆油、棕榈油、高油酸菜籽油等7种单品油和5种不同组成的调和油,煎炸处理薯条、鸡块和鱼排3种常见快餐食品,试验每12 h取样检测煎炸油中的总极性组分含量(TPC),对比研究柱层析法及TESTO 270快速检测法的结果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快速检测仪检测样品TPC,当TPC20%时,其结果与柱层析法具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系数为0.744~0.984,P0.01),但当TPC20%时,相关性减弱(Pearson系数为0.553~0.929,P0.01),R~2值为0.149 2~0.863 2。当TPC介于20%至27%之间时,TESTO 270快速检测法的结果有3.6%假阳性,TPC大于27%时,假阴性结果比率为10%。本研究为TESTO 270快速检测法在煎炸油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棕榈油作为煎炸用油,面制品为原料,在连续无添加新油的油炸模拟体系中,探究不同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煎炸油中极性组分(PC)含量、酸价(AV)、甘油三酯聚合物(TGP)含量、脂肪酸组分、多环芳烃(PAH4)含量影响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煎炸时间延长,AV、TGP含量、PAH4含量、PC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FA...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煎炸食品更美味、更健康是食品科学不断追求的目标。主要对影响煎炸食品风味、口感(质构)、吸油等品质和新风险因子等方面2019—2022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系统阐述其“宽钟罩”型的风味曲线的来源、演变及物质关系;介绍口感(质构)的物理表征和影响机制,以及煎炸食品的吸油机理和降低含油率的新技术;并进一步对煎炸过程的甘油核心醛和单环氧脂肪酸两个风险因子的形成机制、检测分布、潜在毒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煎炸食品品质的改善和风险因子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不同浓度的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加入小麦粉中,探究PGA对小麦粉糊化特性、面团流变性、微观结构及馒头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PGA后小麦粉的糊化温度由58.8 ℃升高至59.5 ℃、最大拉伸阻力由518 EU增加至597 EU,增加了近15%,同时水分在面团中的分布更加均匀,面团的硬度增加、流变特性中的损耗角的正切值tanδ(G''/G")持续增加,最终导致馒头的比容、光泽度和咀嚼性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当小麦粉中PGA浓度为500~1 000 mg/L时的馒头品质最佳,过量的PGA会缩小馒头体积,使馒头口感变硬。PGA的亲水亲油性质促使水分更加均匀分布在面团结构中,显著影响面团的操作特性,促进馒头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小麦品质状况,基于小麦品种及种植区域,采集了2020年收获的小麦1 971份,进行了品质指标检测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对各优质小麦标准的符合度,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的粗蛋白含量、面筋含量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分别为14.3%和33.1%,而面筋质量稍差,面筋指数平均值为68;粉质稳定时间平均值7.1 min,最大拉伸阻力与拉伸能量整体水平一般,平均值分别为355 EU和70 cm2。小麦粉食品品质方面,本年度面条整体水平较好,平均值81分,馒头和面包加工品质总体水平不高,食品感官评分平均值均为74分,达到80分以上的样品分别为30.5%和43.3%;蛋糕加工品质较差,达到80分以上的样品占比仅14.3%。符合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7.7%,符合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0.007%,符合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的样品占比36.5%,其中符合该标准中优质小麦要求的样品占比28.3%,符合优质强筋小麦样品占比6.6%,符合LS/T3109-2017《中国好粮油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78.4%,其中符合强筋硬麦的占比6.8%。  相似文献   

10.
冰淇淋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相食品,由分散在半冷冻溶液中的脂肪球、气泡和冰晶组成。其脂肪含量通常为8%~16%,在冰淇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脂肪摄入过多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采用脂肪替代物部分或全部代替冰淇淋中的脂肪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冰淇淋中脂肪替代物的研究进展,侧重于不同类型脂肪替代物的介绍,以及脂肪替代物对低脂冰淇淋理化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其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研发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在高温油炸过程中的快速劣变,市场上油炸用油的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研究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市场上复杂油炸条件下的油炸用油质量快速检测中的表现,共从上海市10个行政区的市场上共采集油炸用油样品107个,包括大豆油96个,起酥油11个. 通过测定油样的极性组分和黏度,发现6个(占总样品数56%)油样的极性组分超过国家标准,说明市场上油炸用油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通过线性分析发现极性组分和黏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2为0892,除去样品中11个起酥油后R2则达到0927. 用低场核磁共振仪测定各油样后,通过对多组分T2弛豫图谱中T21峰面积(S21)比例的分析发现,S21比例与极性组分和黏度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2值分别为0860和0840,除去油样中的起酥油后R2值略有上升,分别达到0865和0854. 这说明可以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达到快速检测市场上油炸用油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水酶法提取油脂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酶解及乳状液破乳。研究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艺,结果表明,膨化米糠粉碎过40目筛,按1∶7.5(w/v)料液比加入超纯水,pH值9.0、57 ℃添加2%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 L)酶解150 min,离心后调节乳状液pH值至7.0,60 ℃下搅拌60 min破乳,此工艺可获得84.1%以上米糠提油率;水酶法提取米糠毛油的品质特别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明显优于传统溶剂法提取米糠毛油;糖酶无法提高挤压米糠的提油率,碱性条件更利于米糠油脂提取;碱性条件及CaCl2处理,无助于水酶法提取米糠油乳状液的破乳;20%~30%乙醇处理,可提高乳状液的破乳率。研究创制的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艺,可促进水酶法制油工艺在植物油脂行业的推广与应用,实现米糠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相对其他国家,印度的米糠油是利用率比较高的。作为一个有食用蒸谷米传统的国家,印度可用于榨油的米糠质量相对较好,由米糠榨取得到的米糠原油的质量也很高。因此,与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米糠原油相比,印度米糠油的生产加工过程相对简单。印度主要采用物理精炼法精炼米糠油,精米糠油的产量一般较高。但相对而言,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也很高。例如,谷维素的含量占精炼米糠油总质量通常为1%~5%,在印度尽管生产米糠油的大都是小型加工厂,但其生产相对高质量米糠油的技术已日趋成熟。概述印度米糠油的生产技术,并简述该领域的前沿技术。特别针对印度几十年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对米糠油生产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米糠油或稻米油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一种健康植物油。与其他植物油相比,米糠油具有均衡的脂肪酸,拥有较高含量且独特的微量成分、微量营养素或不皂化物。目前研究表明,米糠油中的谷维素含量超过1.5%,提供了营养和药物功能。更多的研究在开展中来证明米糠油多方面的广泛功能。米糠油富含植物甾醇,有许多研究关注其营养应用价值。此外,米糠油含有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尤其后者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如预防乳腺癌等。越来越多地营养学或生物学研究证明,当米糠油适当加工后在食品中使用时,具有特殊功能。因此,在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中,都在探索米糠油在食品和制药领域的应用。对米糠油的营养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以"荷兰十五"品种的马铃薯和4种食用油为研究对象,考察煎炸过程中油种类对薯条质构、失水吸油动力学常数、水分空间分布、晶体结构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油和米糠油炸制薯条的表面硬度高于其它两种油。水分损失动力学结果表明使用棕榈油炸制薯条的表面水分损失速率最快(0.053 6 s-),其次是米糠油(0.027 5 s-),高油酸葵花油最慢(0.021 6 s-1)。核磁共振影像也证实了这一结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米糠油和棕榈油炸制薯条的淀粉-脂质复合物含量高于其它两种油。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棕榈油和米糠油炸制薯条的表面比其它油更致密。表面失水快、淀粉-脂质复合物含量高以及表面的致密性对薯条质构的增加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稻米油的等温及非等温结晶熔融行为,并分析稻米油冷冻析出物的组成。结果表明:等温剪切流变是表征稻米油冷冻性能的有效手段。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稻米油的结晶起始温度逐渐降低,熔融焓呈现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稻米油在4 ℃条件下储存90 d后出现的冷冻析出物的晶型主要为β型,由较高熔点和较高结晶温度的甘油三酯组成,其熔融峰值温度为21.5 ℃,两个结晶峰值温度分别为5.6、43.9 ℃。相对于稻米油原料,稻米油冷冻析出物的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C16:0的相对含量较多,不饱和脂肪酸C18:1和C18:2的相对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薏米是我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作为一种传统健康食品,薏米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禾本科植物之王”。目前研究发现薏米能够抗肿瘤、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压,还有助于消化、镇痛、抗炎、清热消暑、美容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薏米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化妆品的研发以及各类食品的加工生产中。综述了薏米蛋白、薏米多糖、薏米油、薏米多酚及其他活性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工业中的最新应用情况,旨在为薏米的多维度利用以及薏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G)和低甲氧基果胶(low methoxyl pectin,LMP)对油炸甘薯淀粉吸油率的影响,使用低场核磁共振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分析了添加0.5%(w/w)、2%(w/w)AG和2%(w/w)LMP的油炸甘薯淀粉的油含量及其分布、热性质等。结果表明,添加AG或LMP可以显著降低油炸甘薯淀粉总油含量,油主要分布在淀粉颗粒表层,淀粉结晶类型由A+V型变为V型,糊化焓和相对结晶度明显降低。与添加LMP的油炸甘薯淀粉相比,添加AG后总油含量、相对结晶度和糊化焓更低。添加AG质量分数为2%时,油炸甘薯淀粉糊化程度最高,淀粉颗粒表层呈连续、致密结构,总油含量和表层油含量均为最低。可为健康、低脂油炸淀粉类食品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