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3,(1)
农业科学的发展同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有着难分难解的联系。中国传统哲学的系统整体观广泛渗透到传统农业生产的实践和农学理论之中,而近代农学则从因素分析着手推动农业的进步,机械分析论色彩明显,现代农学正面临新的理性选择,系统综合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现代农业形成更大的负荷能力和更好的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在所有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中,我认为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其名的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为深度报道所下的定义最接近它的本质:“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换言之,深度报道“深”就深在以现实问题的解释分析为核心,为呈“点”状分布的有关新闻事实编织出一个正确地确定其社会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系来。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就是“求是”。于是,深度报道便有了不同于客观报道的种种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本文主要站在人文关怀角度对电视深度报道展开分析,从对电视深度报道的焦点变化入手,分析电视深度报道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进而探究改善电视深度报道缺少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大学课程在社会思维方式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代思维方式作为生长点,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经济获得不断增值,但却带来了全球气候的异常等恶劣的生态问题,严重危及到了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使人类社会面临危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综合性的整体的思维方式。中国大学作为知识的中心,在思维方式的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大学课程尤为重要。文章就目前大学课程在价值取向、课程的形式结构、课程的实质结构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不利于综合思维方式培养弊端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实现突破口的首要问题是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现突破口的首要问题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于学馥(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理论的思维有着不可忽现的作用,本理论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突出了这一点和哲学问题。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实质是一场智能战争,大系统、大工程的兴起,单一学科已经无法解...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全媒体时代,新闻源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新闻工作更具挑战性,这就使新闻记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备了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剖析,结合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批判性思维对于新闻记者的重要性,进而就如何培养新闻记者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正确的问题意识,正视在新闻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看不到"、"问不出"、"写不对"的突出问题。通过宏观上熟悉国家大政方针、与时俱进学理论;中观上了解社会民情、行业发展做专家;微观上以事物发展的转折点、突破点、特殊点为着手点,锻造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素养、思维方式、专业精神,更好的为时代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建筑创作》杂志社准备就"日建设计"的两个工程实例做较详细的深度报道。我想对于这家设计公司和案例的深入分析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界还是有许多参考意义的。众所周知,日建设计是日本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是有着113年历史的老牌事务所。从1950年改名为日建设计以来也有63年的历史了,据称至今为止已在40多个国家中建成了两万多个工程项目。像所有的事务所都要跟随经济状况的起伏而惨淡经营一样,日本的设计事务所在二战以后,既赶上了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景气,也遇到世界性和地域性的经济危机和冲击。诸如两次石油冲击,泡沫经济的破灭及经济长期低迷以至近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事务所必须在经营方针上不断地调整、适应,以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创作上的竞争力,所以评论认为:"(日建设计)其组织、活动及作品内容,不仅和西洋而且也和日本的其它设计组织有很大的区别。"日建设计不是那种以建筑师的名字为招牌的设计事务所。早期曾以长谷部竹腰二人的名字称之,但战后其设计体制马上有了变化。它强调的是其"会  相似文献   

10.
《建筑创作》杂志社准备就“日建设计”的两个工程实例做较详细的深度报道。我想对于这家设计公司和案例的深入分析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界还是有许多参考意义的。众所周知,日建设计是日本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是有着113年历史的老牌事务所。从1950年改名为日建设计以来也有63年的历史了,据称至今为止已在40多个国家中建成了两万多个工程项目。像所有的事务所都要跟随经济状况的起伏而惨淡经营一样,日本的设计事务所在二战以后,既赶上了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景气,也遇到世界性和地域性的经济危机和冲击。诸如两次石油冲击,泡沫经济的破灭及经济长期低迷以至近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事务所必须在经营方针上不断地调整、适应,以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创作上的竞争力,所以评论认为:“(日建设计)其组织、活动及作品内容,不仅和西洋而且也和日本的其它设计组织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建筑》2016,(24)
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预言了未来信息社会的愿景,比如计算机革命、人工交互网络、日益结构化的组织、没有围墙的大学等。如果说当时我们听着还感觉像天方夜谭的话,那么三十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都已成为现实。这也正应验了他的一句名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在这本著作出版10年以后,托夫勒又说:"世界是以一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报纸深度报道发展至今,已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中国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如何?面临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挑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于新锐媒体网络,又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报纸深度报道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本文试从这一系列问题入手,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7)
融媒体时代,网络和随处可见的移动端为媒体工作带来了便利,但对于承担报道重任的新闻记者来说,如何准确地把握形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大主流媒体舆论场,同时为观众传递真实、准确,甚至是优于其它媒体的信息,又成了新一轮的考验。为此,笔者通过日常新闻报道中的实例,结合融媒体环境,谈谈对新闻策划报道中的变与不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4)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发展,如今新闻内容的涵括面、传播面都越来越广,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也直接或间接地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工作可谓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性,尤其是处于新闻工作一线的记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当下新闻工作的新要求,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对国内外新闻记者工作的了解与认识,对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4)
解释性报道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并受到众多受众的拥护。较之传统纸媒和新兴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具有发展解释性报道的巨大潜力。本文主要探讨电视媒体发展解释性报道的优势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电视解释性报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7)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保护自然、力求环境与发展相协调基础上的发展观。要想达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变革传统的经济法。经济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由社会本位向生态本位的变革,而其核心是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部门经济法绿色化变革是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
深度报道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深度报道,大多坚持从专业学科知识的视角把握新闻事件的个性;以理论的科学性透视新闻事件背后的普遍意义;以学者的专业性和理论性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深度。所以,深度报道具有专业性、理论性和学者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7)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观,并且是建立在力求环境与发展相协调和保护自然的基础之上。变革传统的经济法是达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的前提。由社会本位向生态本位的变革是经济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其核心就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这一变革。实施这一变革的重要保障是部门经济法绿色变革。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1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新。教法创新,学法也会跟着改变。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的情况下,备好教法,课堂上就可以内化为学法;在学生感知、领会、记忆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时,学法也可以转化为教师的教法。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一定历史时期思维方式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不同时期的思维方式对该时期混凝土设计理论和方法有明显的限定作用,揭示思维方式与混凝土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设计理论的发展历史,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望实现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更广泛、更高层次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