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α-蒎烯的产量,对YJM2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了适合发酵α-蒎烯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Plackett-Burman实验方案筛选出了影响α-蒎烯产量的3个重要因子;通过中心组和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3个因子的最佳浓度:微量元素溶液63.78μL/100m L,蛋白胨9g/L,葡萄糖2.77g/L。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产α-蒎烯,48h后的α-蒎烯产量达33.26mg/L,比优化前提高了6.75倍。  相似文献   

2.
α-蒎烯对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α-蒎烯对重要储粮害虫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α-蒎烯对杂拟谷盗成虫具有较强的驱避、触杀和熏蒸作用。其驱避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在α-蒎烯与乙醇按体积比1.6∶1处理剂量下处理72 h后驱避率达到90.91%,驱避活性达到Ⅴ级。其触杀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α-蒎烯在3.00μL/cm2处理浓度下处理48 h后触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即达到100%。α-蒎烯在10、20、40、80μL/L处理浓度的熏蒸作用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4.96%、99.16%、100%和100%。  相似文献   

3.
研究佛手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和关键香气成分。佛手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挥发性物质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GC-MS-O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4.69%)、γ-松油烯(20.42%)、β-甜没药烯(4.59%)。采用稀释法和强度法分析发现D-α-蒎烯、D-柠檬烯、β-芳樟醇、别罗勒烯、4-松油醇、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的香气强度;D-α-蒎烯、β-蒎烯、β-罗勒烯、橙花乙酸酯、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风味稀释因子。综合分析认为D-α-蒎烯和α-佛手柑烯是佛手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对柑橘青霉病菌意大利青霉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采用孢子萌发的方法测定了马尾松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因提取溶剂的极性而异,其强弱顺序依次是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选取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气质联用分析,发现样品中主要包括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β-石竹烯、莰烯、β-荜澄茄油烯等20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α-蒎烯和β-蒎烯抑制柑橘青霉菌的活性最强,是马尾松松针抑制柑橘青霉病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次为月桂烯;莰烯、罗勒烯、3-蒈烯、β-石竹烯对柑橘青霉病菌的孢子抑制作用最弱。因此,α-蒎烯和β-蒎烯作为安全、高效的熏蒸型柑橘采后抑菌剂具有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华  陶能国  王长锋 《食品科学》2012,33(13):130-13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皮精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9种成分,主要包括柠檬烯(12.18%)、β-芳樟醇(10.88%)、γ-松油烯(9.37%)、5-亚乙基-1-甲基-环庚烯(9.37%)、β-月桂烯(9.36%)、β-蒎烯(8.12%)、2-蒈烯(7.8%)、α-蒎烯(6.74%)、辛醛(5.14%)、α-侧柏烯(3.99%)和β-水芹烯(3.31%)等。并测定不同体积分数椪柑精油对指状青霉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积分数不高于0.25%时,椪柑精油对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精油体积分数高于5%时,对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椪柑精油对指状青霉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谷瑶  伍琪 《食品工业》2024,(2):271-27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的造林19个月的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鲜叶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的主要分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叶的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19%, 0.44%和0.35%。粗皮桉叶挥发油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α-松油醇(25.226 1%)、异龙脑(11.433 7%)、α-蒎烯(11.034 9%)、反式-松香芹醇(8.711 1%)、葑醇(6.041 3%)、柠檬烯(5.017 8%)、桃金娘烯醇(4.531 9%)、β-石竹烯(3.246 2%)、β-蒎烯(3.001 3%)、松香芹酮(1.846 7%)。尾巨桉叶挥发油成分中相对含量最大的为桉叶油素(38.372 3%),其他含量相对较多的成分为α-蒎烯(17.975 4%)、α-松油醇(7.984 3%)、乙酸松油酯(5.091 4%)、异龙脑(4.526 5%)、反式-松香芹醇(2.092 7%)、崁烯(1.224 1%)。大花序桉叶挥发油相对含量最大的为α-松油醇(41.676 3%),其他含量相对较多的成分为β-蒎烯(6.785 4%)、α-蒎烯(6.081 8%)、...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同时测定竹叶花椒挥发油中 α-蒎烯、桧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γ-松油烯、萜品油烯、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α-石竹烯、β-石竹烯12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产地的竹叶花椒中挥发油进行提取,以1-壬醇作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法建立了竹叶花椒挥发油中的12种挥...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同时测定玉米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试样经乙腈-水溶液(体积比80?20)提取,复合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后,采用Syncroni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固定相,以0.5%冰乙酸-乙腈-甲醇(体积比10?45?4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检测(Ex:333 nm,Em:470 nm)。结果表明: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检出限分别为5.65×10-2μg/kg和4.53×10-1-μg/kg;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0 ng/mL(r=0.9999)和10~500 ng/mL(r=0.9999);3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5.81%~98.31%,RSD值为1.24%~1.65%。20批试样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测定值分别为0.59~0.69μg/kg和3.84~5.22μg/kg,均无过量残留。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佳等优点,适用于同时检测玉米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9.
以α-蒎烯生产菌株YJM28为供试菌株,对其发酵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ogistic等方程进行了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出了α-蒎烯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及相关参数。并且对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分析可知,发酵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能够较好的吻合,说明所建立的发酵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的反应α-蒎烯的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柠檬桉果实和柠檬桉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两者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柠檬桉果实中主要组分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柠檬桉果实挥发油得率为0.76 m L/100 g(以鲜重计),柠檬桉叶挥发油得率为1.3 m L/100 g。柠檬桉果实挥发油中有37种成分,其中单萜类9种,氧化单萜8种,倍半萜5种,氧化倍半萜7种,芳香族化合物1种,其他化合物7种,主要成分具体为:1R-α-蒎烯、γ-松油烯、石竹烯等;桉叶油的主要组分为:香茅醛、β-香茅醇、异胡薄荷醇。两者相同组分较少,有α-蒎烯、异胡薄荷醇、α-松油醇等,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萜烯类化合物处理细胞,探究青稞酒中所含有的7种萜烯类化合物是否会对细胞自噬产生影响。LO2细胞设立对照组和不同质量浓度萜烯类化合物处理组;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O2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1A/1B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LC3和P62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免疫法观察LC3和P62/SQSTM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营养及饥饿条件下,α-蒎烯处理后的LC3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上调,P62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其余6种萜烯类化合物:香茅醇、β-石竹烯、月桂烯、罗勒烯、柠檬烯、β-紫罗酮对细胞自噬均无显著影响。在LO2细胞中,萜烯类化合物α-蒎烯或具有促进细胞自噬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机理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腾飞 《中国酿造》2022,41(4):20-26
蒎烯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主要以α-蒎烯和β-蒎烯两种形式存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能源、化工、军事、医药和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目前蒎烯的获得途径主要是通过从植物松节油中进行高效精馏分离提取,但是这种方式具有成本高、效率低、操作工艺复杂、污染环境等弊端。所以,随着微生物学代谢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发展,利用底盘生物构建蒎烯代谢通路来生产蒎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该文主要总结了目前蒎烯在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中的合成途径以及提高蒎烯产量的策略,并且说明了提高宿主菌株对蒎烯的耐受性对蒎烯合成的影响,提出了蒎烯生物合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对未来蒎烯在生物中合成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添加乙二醇为共沸剂,探索添加乙二醇减压共沸精馏分离松节油中α-蒎烯、β-蒎烯,并与减压精馏进行比较,考察前者分馏效果,为公司放大试验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数据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休闲色拉米挥发性物质的测定结果为:休闲色拉米在发酵初期(1 d)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为α-蒎烯、乙酸和辛酸,在发酵结束时(7 d)为:乙酸、3-羟基-2-丁酮、2-丁酮、1-羟基-2-丙酮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胡麻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方法:样品经甲酯化后用GC-MS法分析,对比37种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总离子流,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色谱柱为DB-5MSUI,6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30℃;程序升温。结果:建立的α-亚麻酸在0.2~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0.1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胡麻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直接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产自云南怒江的新鲜草果壳和种仁中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从中鉴定出30种香气活性成分,包括烯烃13种、醇10种、醛6种、醚1种。以2-辛醇和2-异丙基苯酚为内标,对27个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量;使用定量结果和阈值,计算其中22种成分的香气活性值。根据香气活性值,确定出新鲜草果壳和种仁中关键香气成分分别为17种和16种;其中1,8-桉叶素、(+)-α-蒎烯、反-2-辛烯醛、反-2-癸烯醛、β-罗勒烯、芳樟醇、α-松油醇、榄香醇、反-橙花叔醇、β-蒎烯、桧烯和4-萜烯醇是新鲜草果壳和种仁共有的关键香气物质,它们使二者香气具有相似之处;而香叶醛、α-水芹烯、橙花醛、萜品油烯、反-2-十二烯醛、β-月桂烯、正己醛、d-柠檬烯和β-石竹烯是导致二者香气有所不同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香橼精油的组成及香气活性成分的GC-MS-O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橼皮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辨仪联机技术(GC-MS-O)对其成分组成及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香橼精油中柠檬烯的含量最高,为精油的50.53%,其次为对伞花烃(16.40%),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还有γ-萜品烯(8.70%)、罗勒烯(5.03%)、β-蒎烯(3.35%),α-蒎烯(2.66%)和β-月桂烯(2.30%)。另外,检测出11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已鉴定的9种为α-蒎烯、β-蒎烯、对伞花烃、柠檬烯氧化物、里那醇、4-萜品醇、反-对-薄荷-2,8-二烯醇、丙酸松油酯、乙酸橙花酯、巴伦西亚橘烯。嗅闻结果显示,伞花烃和丙酸松油酯可能对香橼的特征香气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三次方程Ef(x,y):=f(mx+y)+f(mx-y)-mf(x+y)-mf(x-y)-2m(m2-1)f(x)=0在non-Archimedean空间中的稳定性问题,其中m为任一实数且m≠1且m≠0.证明了如果G为一赋范空间,X为一完备的non-Archimedean空间.f:G→X是一个映射,δ>0,使得当(A)x,y∈G时,有‖Ef(x,y)‖≤δ(ρ(‖x‖3)+ρ(‖y‖3)),其中ρ:[0,+∞)→[0,+∞)满足ρ(|m|t)≤ρ(|m|)ρ(t)及ρ(|m|)<|m|,那么存在惟一三次映射Q:G→X,使得‖f(x)-Q(x)‖≤(δ)/(2|m|3)ρ(‖x‖3) ((A)x∈G).  相似文献   

19.
陈彤  曹庸  刘飞  郭斌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2):217-222
本文采用GC-MS建立8个不同产地22种陈皮挥发油的指纹图谱,选取了其中的7个色谱峰作为共有模式图的特征峰(左旋-alpha-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邻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萜品烯和异松油烯),并将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峰和一些微量成分作为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分析数据源,应用相似度分析法和PCA统计分析法找出22种陈皮挥发油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22种陈皮挥发油的相似度在0.886~1之间,来自广东四会、四川、江西南丰、广东新会和广西-桂林的样品获得了良好的区分,而来自广东云浮、广西梧州和广东清远这3个产地的样品聚成了一类,最终确定共有峰中左旋-α-蒎烯、α-法尼烯、β-蒎烯和微量组分中的大根香叶烯为显著贡献的主成分组分。根据主成分组分的含量变化能显著区分陈皮挥发油的不同产地,本研究可对陈皮挥发油质量的整体控制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提取鉴定狗牯脑、庐山云雾茶与婺源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3种茶叶进行品质鉴别。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可对狗牯脑、庐山云雾茶与婺源绿茶进行有效区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且能客观反映出挥发性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差异;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3种茶叶中的2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分别为庚烷、2-正戊基呋喃、3-蒈烯、异胡薄荷醇、α-松油醇、马鞭草烯酮、芳樟醇、壬醛、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凤梨醛、丁酸叶醇酯、雪松烯、β-石竹烯、β-紫罗酮、δ-杜松烯、5-戊基间苯二酚、橙花叔醇、雪松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