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5,(4)
推动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利于消除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探索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贫困和欠发达地区而言,市场机制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资源优势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积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度安排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唐晓旺 《小城镇建设》2011,(6):81-83,87
基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点,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剖析了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城市主导产业、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云南省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官渡古镇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经济因素的方法。并总结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历史街区保护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缩小或不至于进一步扩大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纷纷制定赶超战略,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虽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既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欠发达地区不能再走发达国家或地区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一条能使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得以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新路,也就是新型工业化之路。产业集群模式作为新…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因为人口是人类社会的主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同样也离不开人口,若不能为经济发展造就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口环境,就不可能实现人口与经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如果资源、环境得不到合理开发、保护,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为欠发达地区,有250万农牧民没有脱贫,财政收入低已成为制约内蒙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因素。 一、人口增长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①人口与物质资料。马克思人口理论告诉我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经济和人目的关系上,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自身生产、经济对人口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经济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但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丰富,自然景观多元,是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所以认清现实,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平衡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探讨了生态经济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的战略方针。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对那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欠发达地区来说,转变其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潘琼  张勇  王福定 《规划师》2002,18(10):81-83
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特点、原因和趋势,明确异地城镇化的概念和指导思想,认为异地城镇化是当今和未来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2):269-271
根据可持续发展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关系,建立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评价的指标,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不利于西部地区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存在的客观原因、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目前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从而实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进程中,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文章以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址为对象,系统分析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结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方针,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对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具体的开发模式和策略,寻求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红色文化景观遗址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保护与发展——以云南省为例谈历史文化名城的动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更新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隐患,进一步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之路,指出必须以动态发展的观念看待历史文化,才是当前经济条件下历史文化延续和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曾娟  林琳 《新建筑》2011,(2):33-35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梳理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居的主要类型,并综述非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在现阶段保护现状和典型问题;分析了该类民居保护过程中各方力量的博弈状态,总结了保护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最后提出具体保护策略,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非文保单位民居保护提供可资参考的措施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文化的多样性得到认同并予以特殊关注。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以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为龙头,带动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谋求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存共进,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即是以此为出发点,藉怒族聚居区的开发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
<正>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研究,本文从生源、师资、社会和经济四个角度概括了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保障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1.生源条件较差。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1)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也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欠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限制。绿色经济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在保护中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追求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有机协调,是现阶段一种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首先概述了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随后辩证分析了山东省发展绿色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具备的优势,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发展绿色产业等方面,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类居住》2011,(3):14-15
聊城,一个地处中国山东省西部、经济相对沿海地区欠发达的内陆城市,在短短三十多年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聊城与全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样,都面临着如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巨大挑战.为此,聊城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完全符合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联合国提出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区域辐射与沿海经济低谷崛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落成 《规划师》2001,17(1):34-37
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通过对沿海省会城市与周围地市以及上海与周围地市联系强度分析发现,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差别较大。加快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进程是促进其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杨嵩 《城市建筑》2014,(15):393-394
房地产业作为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产业,在确立产业地位时,必须以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而定,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根据房地产业政策调整,从根本上促进就业与产业发展。本文就我国欠发达区域的房地产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地探究。  相似文献   

20.
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植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入手,依据国内外诸多利用地下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实例,对大城市、山岭地区、江河水域交通运输采用隧道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越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利用可减少车辆对环境的污染及山岭地区的植被破坏,保证交通全天候畅通运行且不影响水路航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的防御能力。实践表明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