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8)
本文将传统CoVaR理论推广到高维情形,分别采用了两类动态D藤Copula模型,即随机自回归模型(SCAR)和广义自回归得分模型(GAS),对我国上证行业指数中五个典型行业指数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和上证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行业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在股市动荡时期剧烈波动,整个样本期间的相关性水平较高,凸显了系统性风险;动态D藤Copula模型相较于静态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行业指数间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为高维变量间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提供了一个广义的框架;要防范我国的系统性风险,应加强对风险水平较高行业的监管,重视风险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9):76-81
互联网金融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因区域间网络结构、知识差距和吸收能力、经济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可能呈现空间溢出效应特征。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和P2P网络借贷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的莫兰指数呈"倒U型",表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技术创新遵循罗杰斯的经典技术扩散理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模型的空间系数均为显著正值,验证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扩散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剔除空间溢出效应后,所估计的自变量系数在作用方向、数值大小和显著性上都更为合理。为降低互联网金融技术扩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应重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区域发展战略,提高区域间互联网金融知识溢出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我国电商模式的互联网金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极为迅速,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冲击着传统金融业。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行业内外监管不完善、网络技术漏洞等多方面的原因,互联网金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极易引起金融系统风险。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职责;推动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合作;普及金融知识,强化公众金融理念,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更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
"互联网+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经阶段,如何利用强大的互联网工具,用崭新的互联网思维提升传统金融行业的优势,优化传统行业的短板是在"互联网+"时代生存的首要目标。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革新,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尝试,一定会突破原有的界限,在新的机遇中实现突破,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基于18家互联网货币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指数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二元DCC-GARCH-CoVaR模型以探究互联网货币基金之间及其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与互联网货币基金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大。第二,互联网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互联网货币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更强。第三,银行系、基金系互联网货币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有正的风险溢出效应,这意味着银行系、基金系互联网货币基金能够加剧我国商业银行所受到的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其对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基础形成一定的挑战与冲击,使金融市场和行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本次调查范围以佛山市为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佛山市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出现了5种现状和3个现实困境,因此佛山市高校金融专业教育也必须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正>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之间相互渗透,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传统金融之外非常重要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及新兴业态,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国互联网金融实践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理论体系不够成熟,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4):77-78
在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中,可充分发挥互联网便利获取中小企业即时动态非财务数据(如交易频率、客户活跃程度、满意度等)的优势,掌握中小企业基本状况、互联网交易状况、互联网服务质量、供应链行业状况等指标,以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影响因素,准确、及时了解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程度,突破传统以财务指标为主衡量金融风险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可借鉴期货风险管理的经验,设计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盯市制度,以逻辑回归风险判别器进行信用风险判断,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现有金融网络实证研究鲜有涉及机构陷入困境引发风险关联的描述,而现实中的系统性风险往往通过这种极端情形下的关联进行传导。选取2008—2017年上市金融机构数据,以机构间极端风险溢出能力建立有向加权网络,对我国金融行业间的风险动态关联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指标对其中关键金融机构节点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风险溢出网络对极端金融事件有较好描述作用,网络整体在危机期间的极端风险关联水平较高,2017年金融风险有所释放;银行机构节点具有较强的风险外溢属性,证券机构较易受到其他网络节点的风险冲击,网络中风险溢出关键节点正从早期的国有商业银行向证券业转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
互联网改变了许多领域的经营模式和行业格局,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更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产生了影响。本文首先对比国内、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渗透以及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