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6)
"结构"概念是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认识论的核心,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结构主义学者认为,借助结构的模式可以研究出隐藏于社会内部的真正结构。《忧郁的热带》一书充分体现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思想,作者以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展现不同区域的文化结构,为学者们提供许多论证。本文以《忧郁的热带》一书中的事例为论据,分析人类学中的结构与反结构,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结构概念以及掌握人类学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区分"结构主义"在语言学、哲学思潮、建筑学等几个不同层面的含义,简单清晰地梳理出"结构主义建筑"的几个脉络,并明确"结构主义建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颜萍 《工业建筑》2005,35(1):93-95
先分析了结构主义的出现、本质以及它的特征 ,继而探讨了结构主义对建筑创作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
《时震》是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冯内古特的封笔之作。小说没有固定的情节和叙事模式,文本呈现片段性、断裂性,消解了传统小说的二元对立结构,颠覆了原有的权威和秩序。后结构主义理论用解构的方式来重建文本,为理解和阐释《时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芦正懋 《山西建筑》2009,35(17):15-16
介绍了结构主义是一种认识事物、解析现象的方法,指出民居独特的文化地理因素有着原型的价值,对结构主义与中国传统之民居建筑进行了分析,从民居建筑空间进行了论述,以达到重新思考结构主义建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用罗兰·巴特的后结构主义("作者之死")的艺术批评方法,分析特奥·凡·杜斯伯格的作品——《玩牌者》。  相似文献   

7.
构成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有一位美国建筑师在访华时,惊讶于不少中国建筑师对后现代主义之兴趣。他在一篇报告中写道:“我不禁想对他们说:后现代已经过时,你们应当去追随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他的这一番话促使我去了解“解构主义”,并连带对一直吸引我的“构成主义”(constructirism)及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进行一些比较性的分析,居然收益不少。现将个人体会报告如下。五十年代末,我国曾经批判过一种认为“结构就是美”的“结构主义”思潮。据说,这一批判来自当时在华的苏联专家。它可能是泛指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或“国际风格”,也可能是专指苏联十月革命后初期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结构主义的阐述与分析,总结结构主义思想在建筑中的运用和体现。并从结构主义多个特点出发对某国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建筑作品代代木体育馆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结构主义建筑特征以及如何将其设计方法运用与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115-116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美国描写学派是20世纪前半叶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两大主流学派,其根本贡献在于认识到了语言单位的两种根本关系:对立关系和组合聚合关系,提出了处理这两种关系以便提取单位、给单位分类、说明单位组合的基本方法:对比和分布。汉语语法研究借鉴了结构主义的方法,形成了中国的结构主义,对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5)
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特点是认为文学作品取决于结构和系统,要理解文学作品,就要把握好结构、系统以至深层规则,把握好作品中的"二元对立"的元素。这些语言学中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被运用到了文艺学中,突出了文学的语言意义,使得文学开始重视自身内部规律的研究探讨,希望通过具体的文学现象来探索出文学内在的普遍本质,这就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不仅仅体现出一个民族当前风貌更加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底蕴,人本主义对古典建筑设计的研究启示我们在追寻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艺术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传统古典建筑。文章从明末建筑设计师计成编著的《园冶》出发,探索古典建筑设计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契合点,分析建筑设计的结构主义形式美和与古典林园结构主义审美,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9)
雅克·拉康作为继弗洛伊德后最为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大师,他将索绪尔的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引入精神分析领域,创造性发展了精神分析学。他关于无意识主体以及将语言维度引入主体性的研究,颠覆了结构语言学的理性语言观。拉康理论对20世纪中后期西方思想文化界及文艺理论界均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作者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跟随克莱默教授学习、工作的经历:在其指导下,对1960年代在建筑学领域中盛行一时的荷兰结构主义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更清晰地认识到克莱默的建筑理论思想;并将结构主义理论用于援助非洲的项目设计与实践,后续又完成了以中国苏南水乡变迁为认知主体的博士论文,最终由结构主义思维引路进入到形态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傅兴  董雅 《建筑与文化》2016,(2):140-141
本文从结构主义的哲学意义出发,通过与概念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含相结合,分析得出结构主义所具有的整体新、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征。通过与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提出能够影响未来城市发展面貌的概念城市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提出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出现,新概念、新生活方式与传统城市规划概念产生越来越多的不适之处,这给城市规划领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也促使其需要不断进行内部调节,以适应这种周期越来越短、节奏变化越来越快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义龙 《山西建筑》2008,34(3):55-56
研究了后结构主义的产生背景,从模糊性、异质性及人本性三方面探讨了后结构主义思潮与混沌规划理念,剖析了后结构主义思潮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以使当今及未来的城市规划保持城市规划的持续活力和不朽魅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3):172-173
本次论文的研究基于对后结构主义思潮的深入探讨,重点分析了后结构主义思潮对世界文学的影响。首先提出了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具体内涵,随后分析了泛文化的文学批评观,另外指出了后结构主义思潮下的"世界文学"变化,具体分为不断扩充的世界文学内涵、文学经典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整体秩序与群化思维:结构主义建筑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勇 《新建筑》1999,(6):38-40
面对多元风格建筑的剧增,建筑城市越来越需要一种秩序化、简析化的整体性。结构主义建筑创作观念中的“数量美学”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群化思维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建筑形态学和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从基本要素、概念结构到形态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设计转换过程,说明形态结构对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作用。对建筑形态学与结构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以功能结构、材料结构、环境结构、形式结构和有机结构为代表的建筑形态结构为框架,对新时代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结构主义作为西方20世纪中后期最盛行的思潮之一,在人类学和建筑学中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两个学科中的结构主义在名号、流行时间、表述方式、关注对象上有所交叠,又在发展脉络、具体内容上有着各自的独立性,可以说是一次学科间巧妙的邂逅。人类学和建筑学,前者更重视解释世界,后者更重视改造世界,进而形成了两股结构主义思潮间的诸多差异;而两者对于建筑之社会性的共同关注,则为这一邂逅提供了关键性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借鉴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两方面剖析建筑造型的内在结构关系,以此阐述建筑的造型是如何被人们所感知的,并进一步揭示出其中所隐含的逻辑规律,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建筑造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