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3)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应用日益普遍,仲裁对第三方资金的兴趣和需求都在上升,在一些地区,多年来第三方资助模式一直是法律领域的显著特征之一。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在现阶段是很多当事人普遍选择适用的解决纠纷的程序,虽然效率高、保密性强,但是仲裁成本的高昂使得很多当事人望而却步,因此有必要将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第三方资助模式加以讨论,分析其中的优势与风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2)
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攻坚阶段,虽然探望权执行案件无论是占比执行案件总体数量,还是绝对值体量都属很少的特殊案件,不过其执行难度是公认的"硬骨头",因为探望权行使方式不明确,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执行措施具体等原因,确稍有不慎,执行法官身心俱疲,不但不能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利,还会引发很多次生问题,造成信访等不良社会效果,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减轻法院执行法官工作压力,笔者通过对巴南区法院探望权执行案件执行难的简单分析,提出个人拙见,希望可以为切实解决执行难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0)
新时期,我国的刑事案件整体数量正在逐渐降低。运用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尤其是在轻伤案件中,若当事双方能够自愿和解,则对于双方当事人、司法单位以及全社会都会产生较正面影响。部分轻伤刑事案件运用和解制度实现向过失犯罪转型。新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司法部门对于刑事和解制度会制定更多细则,以规范刑事和解行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文章在分析了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规定基础上,研究了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势,包括:有利于满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司法机关提高效率。并思考了新时期运用刑事和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了未来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3)
夫妻忠实协议是双方当事人为了稳定婚姻关系而签订的协议,双方相互约定要忠实,一旦其中一方违背忠实约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自上海首个夫妻忠实协议纠纷案件出现,夫妻忠实协议纠纷案件逐渐增多,协议的效力问题成为学界和司法审判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平衡忠实协议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统一实践中的效力判断标准,为法官的定案提供充分的依据,认定夫妻忠实协议的效力很有必要,这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
实务数据表明,我国民事缺席判决的可接受性较低。其原因在于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不平等、法官职权过大以及缺席判决适用要件宽泛。在三大因素共同驱使下,通常在当事人一方缺席时,无论案件裁判时机是否成熟,法官一律作出缺席判决,由于没有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其裁判结果自然难为当事人所接受。为提升缺席判决的可接受性,缺席判决之作出须以裁判时机成熟为前提,其适用应满足两个要件。一是出席一方向法院提出缺席判决申请,二是给予未出席的当事人充足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公序良俗原则是我国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由于它的灵活性的特点,它的出现弥补了现代法律规定的不足,给了法官以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平衡了双方当事人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但由于公序良俗原则又具有抽象性、灵活性的特点,使法官在运用时必须谨慎小心,禁止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我国的公序良俗原则,力求我们能够准确的运用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5)
和解与调解都是追求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下的合意,只不过调解中有了第三人的指导,但纠纷的最终解决还是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调解只是和解的一种形式,在民事诉讼模式逐渐向当事人主义改革的今天,应当逐步取消调解制度,建立包含调解下和解的和解制度。具体思路是:以现有和解制度规定为基础,吸收调解制度的合理内核,摒弃调解制度的不合理因素,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完善我国现有的民事纠纷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3)
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实现司法责任制关于审判权的改革,增加法官的亲历性和独立性,统一裁判尺度,作为"法官裁判智库"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成为全国大多数法院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的配套机制之一,为法官独立办案提供参考的法律意见,以实现审判权与裁判权的统一。本文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的性质功能定位、运行模式、现实困境作出分析,发现虽然我国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有可供发展的土壤和可参考的经验,但其实际运行模式和效果与制度理想设计存在一定反差,理念和实践层面出现制度漏洞,为此从制度层面构建专业法官会议制度,规范制度运行程序,以发挥其"锦囊"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7):40-42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案必讼"的情况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人民法院案件压力与日俱增。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司法资源和纠纷总量"僧多粥少"的现状问题十分严峻,构建完善功能互补、程序衔接恰当、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需求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有效化解医疗纠纷十分必要。实践证明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对利用诉调对接平台解决医疗纠纷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医患双方当事人提供一个快速解决医疗纠纷的渠道,减少医患双方诉讼成本。通过诉调对接平台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医患双方当事人提供多渠道、多角度、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渠道,满足双方当事人多元化纠纷解决需求。目前司法实践中利用诉调对接机制解决医疗纠纷仍存在很多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该问题给予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
合同目的,首先是典型交易目的,分为抽象视角审视的与具象视角审视的两种;在某些情况下动机也被认定为合同目的,即主观目的。在"共同行为"的场合,双方当事人有共同的合同目的;但在"契约"的场合,每一方当事人都有自己单独的合同目的。一般说来,效果意思涵盖的范围宽于典型交易目的。合同原因与合同目的间的关系应视何种原因理论而定。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应指某种事实(严重)影响了当事人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与根本违约具有相近的含义,只不过二者的视角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1)
争点是当事人呈请法官审理的对象,争点整理程序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固定争点,为开庭审理做准备。争点整理程序是集中审理的前提,是确保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集中审理是争点整理的制度保障。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关于争点整理程序的相关规定,故此,争点整理程序的建立是充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
精神病人离婚案件中,配偶往往既是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也是对方当事人,这时如何确定精神病人的诉讼代理人就成为一个难题。如果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虽然有法定代理人但由于利益相抵触等原因不能够行使诉讼代理权时,法院应为上述当事人指定特别诉讼代理人。建立特别诉讼代理人制度,能使程序法的诉讼代理制度与实体法的民事代理制度相对应,弥补法定代理制度的不足,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指定特别诉讼代理人制度可以从启动方式、指定特别诉讼代理人的选任、监督程序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6)
出于对合同履行过程当中,在实际的履行期届满之前,发生当事人意志以外以及意志以内的情形的违约风险,在不同的法系里,该精神由不同的制度得以表达和体现,在大陆法系国家其体现为不安抗辩权,与此同时,在判例法当中,其体现为预期违约。而我国的《合同法》同时将这两种制度予以规定。但从这两个制度的概念出发,作为一种消极被动型的权利,不安抗辩权是合同的一方可以对抗其应当先履行的合同义务,可以说是一种消极性的权利制度,然而,预期违约则更像是一种积极进攻性权利制度,其可以在合同履行期截至之前向合同一方主张违约责任,两种制度从不同的法律后果上实现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平衡的价值追求。完善两种制度的内容,使其更好衔接并行从而达到对双方当事人利益期待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1)
公告送达是我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如今在司法实践中趋于一种形式化的办案程序,法院公告送达的目的仅仅是履行送达程序,至于受送达人的程序利益在所不问。通过对某些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及书记员访谈了解到①,采用公告方式送达的案件中,受送达人通过公告得知诉讼信息而参与到诉讼中的情况几乎没有,这样的司法现状背离了送达制度的目的,不利于我国司法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的提升。改革公告送达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使得公告内容被受送达人所知悉,保障受送达人的程序利益是送达制度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大家有很多不一样的看法,如果处理不好,最后就有可能变成争吵、冲突,甚至战争。这种不和谐的画面在办公室中有,在家庭中有,在电视画面中有,在网络中有,在高雅的学术研讨会上也有……出现这些冲突,常常是因为争执双方都坚持"我正确,别人错误"的基本原则,都认为自己是在追求真理,以真理的拥有者和捍卫者自居。其实,真理和真相只有一个。双方的争吵,也许有一方是错误的,另一方是正确的。但绝大多数的争吵双方都是错误的,而且越争吵,越顾及自己的面子,不肯让步和承认错误,结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1)
督促程序在我国处于空置状态的现象由来已久,债务人滥用异议权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立法规定了对债务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但需从平衡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司法正义角度对不同的异议内容区分审查。建立支付令异议保证金制度从经济层面约束了债务人滥用异议权。有效防治债务人滥用异议权可以推进督促程序的良性变革,促进督促程序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9)
医疗纠纷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焦点问题。在医疗纠纷中,患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虽然法律法规对于处理医疗纠纷问题都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中医患双方的地位不平等,使受医疗纠纷困扰的患者一方处于弱势及不利地位。从三个方面简要地提出解决"不利地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其积极功能是促使当事人双方同时对待履行债务,最终达到双方享有的债权同时实现;其消极作用是当事人双方可能都不主动履行债务,会导致合同的履行陷入一种长期停滞的状态。为减少其消极作用的影响,有必要对同时履行抗辩权作进一步规制:抗辩者有作出履行通知的法定义务;履行了通知义务的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作出履行判决;胜诉方只要做好履行准备即可申请强制执行;逾期不作为视为自愿终止合同。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中国人很爱讲"面子",当然这个所谓"面子"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比如说两人相处,一方明明对另一方的作风做派看不惯,但考虑到对方的"面子",仍在违心地应声附和。这是在维护别人的"面子"。再比如,有的人明明囊中羞涩,为了表示自己富有,硬要打肿脸充胖子。这叫在撑自己的"面子"。凡此种种倒也罢了,毕竟这属个人自由,对社会、对大局并无大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1)
继承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可能会就遗嘱的真伪产生争议,一般需要通过司法鉴定来确定遗嘱真实性。争议双方对举证责任的不同理解会导致双方均不愿提出鉴定申请。这一问题的本质是"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问题,应由主张"遗嘱系真实"一方承担真实性举证责任,但即使该方无法举证证明遗嘱真实性,法庭也有权在分析判断后直接判断遗嘱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