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验证某煤矿巷道支护设计是否满足矿井支护要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巷道周围煤岩体应力分布、巷道周围煤岩体塑性区分布、巷道周围围岩体变形规律以及巷道支护中锚杆、锚索轴向力分布。研究得出:巷道顶底板围岩变形为31 mm,巷道两帮变形量为22 mm,巷道右侧锚杆受力明显大于巷道左侧锚杆受力,巷道围岩出现失稳破坏。因此,在进行最终巷道设计时,应增加锚杆、锚索的抗拉强度及减少锚杆、锚索的间排距,从而达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因素如围岩自身结构特点、围岩应力、支护形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简要介绍了FLAC3D软件,并运用FLAC3D软件依照实际情况建立巷道围岩的数值模型,计算得出巷道围岩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垂直应力分布图,通过分析巷道掘进及回采期间不同的围岩应力分布图揭示了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变化特征,以期为今后深井回采巷道支护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复杂条件下破碎围岩双壳支护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矿北一大巷部分区段地应力高、围岩破碎、变形严重、难以维护等问题,运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了围岩破坏变形力学机制与原支护方式失效机理,并基于此提出双壳支护的概念,阐述了双壳支护的作用原理及形成过程,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双壳支护与普通锚杆支护在围岩稳定性控制、应力应变规律及塑性区分布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揭示出双壳支护的优越性。经现场应用与实测发现,采用双壳支护后的围岩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围岩破碎度与巷道表面位移均大幅度下降,表明双壳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分析FLAC3D软件,模拟了马头门最大断面巷道注浆加固前后围岩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了弱破碎巷道变形影响范围,为进一步确定比较合理的支护加固参数、利用深孔注浆技术改善和控制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变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煤层及顶底板围岩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利用现场试验方法测量得到了锚杆的拉拔力。基于FLAC3D软件程序分析了锚杆排距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发现当锚杆排距和间距为1.10 m和0.95 m、锚杆长度为2.40 m时,巷道围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施工成本最低。根据模拟分析最优结果,对锚杆支护技术方案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两帮部位分别设置3根锚杆,顶板部位设置6根锚杆和2根锚索,同时利用金属网进行防护。将设计的锚杆支护技术方案应用到实践中,对各项围岩稳定性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发现,支护效果良好,能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依据TSP隧道地震勘探法检测得到的某双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围岩各项参数,对开挖过程中的某双隧道进行模拟,从而得出在开挖阶段应力、位移和塑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镇城底煤矿8"煤层工作面巷道围岩破碎、支护困难等问题,分析了原有巷道支护方式失效的原因,进而针对性的优化了巷道支护参数,采用①20 mm X 2500 mm左旋螺纹钢锚杆,①17.8 mm X 6500 mm锚索,并进行了验算。最后通过现场实测巷道顶板离层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了安全髙效开采。 相似文献
13.
14.
15.
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的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岩巷道的变形和位移,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方法(FLAC3D)对围岩变形、破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岩体支护前后围岩变形及应力状态,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初级支护结构的安全性作出了综合评判,并得出一些非常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7.
深井软岩巷道峰后特性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巷道围岩趋于体现软岩的特征,因此深井软岩巷道支护的研究对指导现场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和理论依据相结合,对深井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软岩巷道支护要充分发挥其软的特征,允许围岩进入塑性状态,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在实测的基础上选择最佳二次支护时间,控制其二次变形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深部倾斜岩层巷道大变形事故频发,为研究45°倾斜岩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作用机理,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45°倾斜岩层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过程,得到该类型巷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分布特征云图,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巷道变形趋势与工程现场结果一致。研究得出:巷道变形过程中会引起一定范围的岩层滑动;巷道附近岩层法向变形不协调导致巷道周围岩层弯剪破坏,破坏后形成的机动结构体系是巷道变形和失稳的直接原因。根据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对巷道进行合理开挖和有效支护,可为类似工程的巷道支护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