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振幅随偏移距变化中含有弹性参数方面的信息。叠前振幅分析就是试图利用反射系数(入射角的函数)的变化来提取这种信息。通常采用近似公式来计算反射系数,而几何扩散随偏移距的变化和滞弹性衰减效应常常被忽略了。由于数据是作为偏移距的函数记录的,因而把入射角当作变量时的计算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了经过修改的近似公式,它可用于弹性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几何扩散以及复旅行时(包括滞弹性衰减在内)的计算。对一维介质而言,综合运用这些近似公式可在偏移距坐标上计算出泰勒级数形式的地震反射振幅(P 波,S 波或转换波)。泰勒级数中的系数可以直接从介质参数中求出,而不需应用射线参数。对一次反射 P 波而言,利用动态射线追踪法计算出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几何扩散和滞弹性衰减随偏移距的变化。透射系数随偏移距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
地下薄层的分辨率是使用平面层状弹性介质模型,用非垂直入射震源来研究的.模型相当复杂,它从一层嵌入到均匀的页岩中直到超过100层,其中包括许多薄层,模仿在北海发现的 Brent 岩性带制作的.模型物性近似于饱含油、气和水的砂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了研究波的反射和透射传播效应,计算了合成道的一些迭前属性,发现在解释有偏移距的振幅资料时,必须考虑调谐和多次波的干扰,除此之外,转换横波波组对远偏移距道,也会有一些影响.通过盖层时,角度不同会引起弹性波传播衰减的不同.本文指出:对于观察由于这些传播效应引起的波形的细微变化,局部迭加道的振幅和相位属性是非常有用的.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迭前合成记录在复杂野外地震记录中估算地层厚度的方法.通过在某特定窗口通过绘出经 NMO 校正后的野外和合成道集间互相关图,我们横向上测量出了整个 Brent 层的厚度,包括 Brent 一层的厚度.虽然目标岩性带包含许多薄层,而且地震记录被多次波干扰了.  相似文献   

3.
层间多次波衰减一直是地震数据处理的一个难题。传统的SRME法可较好地预测自由表面多次波,但无法直接预测层间多次波。基于地震干涉法的叠前层间多次波衰减法可预测与强反射层相关的层间多次波,前提是具有规则化的叠前记录且其信噪比较高。本文提出基于地震干涉法的叠后层间多次波衰减法,通过三个已知波场在叠加剖面上预测出层间多次波,然后通过自适应能量匹配实现层间多次波衰减。相对于叠前层间多次波压制法,叠后层间多次波衰减具有约束条件少、无需数据规则化及对资料信噪比要求相对较低等优势,同时克服了在炮集中的中、远炮检距范围内难以拾取有效波的缺陷。模型测试和M凹陷火成岩发育区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表层结构复杂,目的层埋藏深(大于7000m),深层反射地震信号吸收衰减严重,地震信号能量弱、频率低、子波畸变严重,进而导致深层成像分辨率低,薄层识别困难。为了减小地层吸收对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影响,采用GeoEast软件系统开展了Q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应用研究。Q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通过引入复速度和复旅行时,严格按照波场传播路径对地层吸收造成的振幅衰减和频散效应进行振幅补偿与相位校正,以有效提高深层成像的保真度和分辨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Q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能显著改善偏移结果的振幅关系、拓宽有效频带、提高偏移成像的分辨率,使深层薄层容易识别追踪。  相似文献   

5.
地震资料的保幅性是叠前反演和储层预测的重要前提。 为了研究叠前处理方法的保幅性,以球面扩散补偿、偏移距规则化处理及偏移后的道集切除等处理环节为例,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了它们对保幅性的影响。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处理环节的保幅性,再以实际资料为例,对比了处理前、后的地震剖面和道集变化,并进一步重点研究了目标层位 AVO 振幅曲线变化及其对弹性参数计算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处理方法的保幅性十分必要,球面扩散补偿、偏移距规则化处理以及偏移后的道集切除方式对地震资料的保幅性及叠前 AVO 反演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P-SV波AVO特性判别油气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规律(AVO)不仅P波存在,而且P-SV波也同样具有AVO特征.在某些条件下,P-SV波的AVO特征更明显、本文先从Zoeppritz方程出发,利用研究区的物性参数,分析了含气砂岩顶、底界的AVO特性.再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由x-t域到θ-x域转换以后,同一层位的含气和非含气部位振幅变化差异十分明显.在包络差剖面上可见含气层周围有明显的振幅异常.据此,可在研究区内利用P-SV波的AVO特性判别油气异常.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得具有真振幅的地震记录,必须对由各种因素影响形成的衰减后的实际地震记录进行振幅补偿.在影响地震波振幅的诸多因素中,除反射系数外,最主要的是波前扩散和吸收的影响.所谓振幅补偿实际上主要是对扩散和吸收的补偿.由于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对转换波波前扩散和吸收影响的计算较为困难.文中考虑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提出计算转换波波前扩散和吸收影响的方法,对转换波的振幅进行补偿,实际资料试验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多次波识别与衰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次波衰减一直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难题,随着地震勘探向岩性勘探与油藏描述等的深入,多次波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本届EAGE年会介绍了几种多次波识别与衰减新技术.模型逼近法可识别层间多次波;迭代法可以有效预测多次波;将多次波衰减技术与叠前深偏移技术结合能提高地震剖面的质量;反偏移技术将叠后预测多次波的稳定性与叠前预测多次波的准确性结合起来,提高了预测多次波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一种叠前地震记录的全波场正反演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繁昌  印兴耀 《石油物探》2004,43(3):217-222
利用叠前地震数据的振幅及旅行时信息进行叠前地震记录的全波场反演,可以得到比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更丰富的储层物性参数。同其它地球物理反问题类似,叠前地震全波场反演也需要某种正演算法来合成叠前记录。因为层状弹性半空间的地震波传播规律足以模拟通常的AVO分析,这样就可用慢度法作为叠前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方法。慢度法能够提供地震波场的完全解,其结果包含了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叠前反演问题由遗传算法实现,并根据叠前反演这一特定的多参数非线性问题,设计了遗传算法的所有算子,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搜索解空间并有效地搜索到最优解。叠前反演得到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可用于指导岩性和流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转换波振幅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得具有真振幅的地震记录,必须对由各种因素影响形成的衰减后的实际地震记录进行振幅补偿,在影响地震波振幅的诸多因素中,除反射系数外,最主要的是波前扩散和吸收的影响,所谓振幅补偿实际上主要是对扩散和吸收的补偿,由于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对转换波波前扩散的吸收影响的计算较为困难,中考虑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提出计算转换波波前扩散和吸收影响的方法,对转称波的振幅进行补偿,实际资料试验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多次波识别与衰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次波衰减一直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难题 ,随着地震勘探向岩性勘探与油藏描述等的深入 ,多次波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本届EAGE年会介绍了几种多次波识别与衰减新技术。模型逼近法可识别层间多次波 ;迭代法可以有效预测多次波 ;将多次波衰减技术与叠前深偏移技术结合能提高地震剖面的质量 ;反偏移技术将叠后预测多次波的稳定性与叠前预测多次波的准确性结合起来 ,提高了预测多次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 AVO 分析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在处理流程的主要阶段,用叠前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该记录是在已知岩性条件和流体条件下钻透两层储层(浅层和深层)的一口钻井位置上求得的。我们还用岩石物理模拟求出了横波速度,用于合成地震记录计算。AVO 分析结果表明,与地震数据非约束处理相比,P 波数据(截距)和合成数据间的吻合程度明显提高。AVO 梯度剖面直接显示了浅层油水界面。我们还进一步根据井中数据 P 波振幅和原始 AVO 梯度振幅等信息计算了视泊松比剖面。在本项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指出了 AVO 分析技术的某些局限性,尤其是在深层储层确定过程中,这些局限性主要是由 NMO 中的误差和浅层储层引起的局部传输效应造成的。综合应用某些井位的岩石物理模拟结果可以对处理步骤更好地进行控制。和简单的 P 波(零偏移距)分析相比,它能得到置信度更高的最终数据处理结果及更好的岩石物理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多次波衰减一直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难题,随着地震勘探向岩性勘探与油藏描述等的深入,多次波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本届EAGE年会介绍了几种多次波识别与衰减新技术。模型逼近法可识别层间多次波;迭代法可以有效预测多次波;将多次波衰减技术与叠前深偏移技术结合能提高地震剖而的质量;反偏移技术将叠后预测多次波的稳定性与叠前预测多次波的准确性结合起来,提高了预测多次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多次波识别与衰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次波衰减一直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难题,随着地震勘探向岩性勘探与油藏描述等的深入,多次波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本届EAGE年会介绍了几种多次波识别与衰减新技术。模型逼近法可识别层间多次波;迭代法可以有效预测多次波;将多次波衰减技术与叠前深偏移技术结合能提高地震剖面的质量;反偏移技术将叠后预测多次波的稳定性与叠前预测多次波的准确性结合起来,提高了预测多次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快速射线追踪算法和平面波在反射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系数计算公式,模拟二维起伏界面层状模型的横波(包括P-P、P-SV、SV-SV、SV_P和SH_SH)的振幅随炮检距(AVO)的变化。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可用于叠前振幅分析和反演,以及指导地震数据采集(特别是转换波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赵祥春 《石油学报》2002,23(Z1):29-33
给出了AVO处理技术在天然气勘探应用中的一个实例.研究表明,AVO处理中叠前振幅处理是AVO属性处理的前提.以M天然气田中的1条二维地震测线为例,在叠前振幅处理中考虑消除地震波的球面扩散、大地吸收、检波器的组合效应,以及激发接收的非均一性等对叠前记录振幅的影响,从而尽量只保留了入射角变化对叠前振幅的影响;在AVO属性处理中,利用Shuey公式,获得了P波、G波、拟泊松比和碳氢检测等 AVO属性剖面.叠前振幅分析结果以及AVO属性异常显示和井数据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
AVO分析与转换波的叠加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场调查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过程。振幅与炮检距关系(AVO)的分析可以为波场调查提供许多信息。通过理论分析及模型运算表明,要得到好的叠加剖面,不仅要考虑AVO,还要考虑到其它因素。特别是从事转换波勘探时更要全面考虑,因为接收转换波要求炮检距较大.使得吸收、扩散、动校正畸变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文将从AVO特点、动校正畸变及叠加响应三个方面分析转换波。  相似文献   

18.
真振幅偏移(TA)法也就是克希霍夫加权差分叠加法,利用这种方法能估计复杂的角相关反射系数,这种反射系数在AVO反演中非常重要。利用叠前或叠后克希霍夫偏移及快速格林函数计算程序就可实现真振幅偏移。本文,我们用含超临界角反射(复杂反射系数)的焦散线的单炮共炮检距合成地震记录作验证。真振幅偏移数据的振幅与理论反射系数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角相关反射系数的估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低信噪比、绕射波干涉和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即:反射点分散、与倾角有关的NMO以及反射角度)使得可靠的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叠前时间偏移(PSTM)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并减少了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此外,在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偏移距有关的信息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并且在真实地震数据和一维地下模型合成数据进行比较之前PSTM是必须的。我们提出了一种二维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算法。为了能正确地完成振幅处理,在进行偏移之前需要进行三维数据到二维数据的转换,这种转换是通过对非平面几何扩散数据的校正来实现的,利用偏移的最大倾角随旅行时和偏移距的增大而减小的原理减少偏移假象。在进一步处理之前的最后一个处理步骤是对二维几何扩展进行校正,并且去除在偏移中隐含的NMO校正。两组海上数据的实例表明,数据的质量在叠前时间偏移之后得到了提高,并使得后续的振幅分析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20.
在成层地层中以非法线角入射的地震反射响应取决于弹性常数和地层的厚度。对增进地震数据特征值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除用了来自与偏移距有关的振幅信息外还应用了随偏移距变化的相位和频率信息。组合了振幅,相位和频率随偏移距变化(APF.VO)的分析是以地震道的解析描述为基础,通过对振幅、相位和频率标记(indicator)的计算来进行的。对合成和实际资料都作了检验。根据合成地震记录的分析,证明通过引入不同的孔隙流体或岩性条件,修改已知目的层的速度和厚度,在APF.VO图上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与反射层间的干涉有关的以及与临界角现象有关的效应,根据相位移和振幅变化,通过相位和振幅两者随偏移距变化标记,可被探测得很清楚。频率标记主要受传播子波的频谱控制。由于从紧靠地震测线的现存井推得基本的合成模型,因而对一些实际的CDP道集进行了分析,与干涉和临界角有关的特征在实际资料的APF.VO图中仍然是很明显的。振幅标记相当稳定,而相位标记显示较强的空间易变性和对噪音较高的敏感性。具有随偏移距变化的干涉经常在实际成层构造中发生并严重地使地震资料失真。因此AVO解释和AVO反演方法还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相位和频率随偏移距变化的概念可以帮助传统的AVO解释,并在反演方法中应用时将产生进一步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