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饮食文化的性质与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文化是人类饮食行为、观念、技术及其产品的总和,是人类自然选择、约定俗成的同自然界与人文环境相适应的饮食生活方式,饮食文化学就是以此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通过研究揭示规律并力图从饮食文化的视角诠释文化人类的本质.因此,饮食文化学既是人类文化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又具有食品科学边缘学科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正>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问家。他曾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对人类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给予深刻的关注,并对东西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与研究,进而将其纳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之中,构成了其思想体系的独特方面——饮食文化思想。 一、盛赞中华饮食文明,倡导西方近代科学饮食文明的饮食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美食"与"食美"已然成为推动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不断提升的两大构成要素。"美食"即美的食,是人类美食生活物质之本,包括遵循饮食科学生产、满足实用性与审美性合一的功用、追求意境体悟三个层次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展现;"食美"即欣赏美食,是人类美食生活精神之纲,涵盖饮食实质审美、感觉审美、意境审美三个层次的由生理到心理的品评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华饮食文化到明清时期处于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尤其是明代晚期,饮食之花大放异彩。本文从晚明时期的菜肴发展、宴集特点、酒与茶的品种及饮用习俗和饮食商业的繁荣等方面对当时的社会饮食生活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之一。一个时代的饮食文化,既反映了该时代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水平,又代表着当时人们利用自然、美化生活的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财富的积聚,传统的饮食文化融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耑事华侈”的饮食方式,及时行乐的饮食心态,以及美食美器的饮食美学,食疗养生的饮食保健等等,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汉代确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后,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粮食、瓜果菜蔬生产富足,众多的汉暮出土物证实了粮食主要品种有稻、粟、麦、豆等,瓜果菜蔬主要有枣、栗、桃、李、梅、葫芦、笋、甜瓜等,这些都是汉代制作各类饭食、面食和副食的重要原料.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饮食市场也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随之也带来了文艺的兴旺,民间乐舞百戏蓬勃兴起,反映在饮食文化生活中,普遍盛行“以乐侑食”的风尚,使汉代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者。他在东西饮食文化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比较与研究,并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对人类这一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给予了深刻的关注,将其纳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之中,构成了他思想体系的独特方面-东西饮食文化观。它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热情与治国战略、价值追求和崇高人格,也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来,我国内地的食生产和食生活经历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向小康变化的历程,部分发达地区还在建设基本现代化的饮食文化格局。具体可以从饮食文化的学科定位、内地人民食物生产和饮食生活概况的变化、中华饮食文化传统、食品安全和营养科学、饮食文化社团和学术交流、食科教育、饮食文艺、餐饮行业和餐饮文化等8个方面讨论这一变化过程,既总结已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发生的争论和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民族瑰宝发扬光大,从而使中国人民的饮食生活尽快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文学艺术与饮食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饮食文献是指涉及饮食烹饪之事但又非专门记载和论述饮食烹饪的文献与资料。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其饮食文献广泛存在于各自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中,数量巨大,内容丰富,难以全面比较和论述。这里仅从中西文学艺术与饮食文献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商、周时,青铜工具被应用于农业,饮食原料逐渐丰富,使人类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祭祀活动也变得频繁,由于祭祀活动需要时间等待,在祭祀的过程中热食慢慢变成凉食,特别是寒冷季节羹食易冷,美味不存。所以在祭祀后的饮食中,贵族们希望吃到热食,这就需要一种饮食器加热,温鼎在这种需求中诞生。  相似文献   

11.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从汉画中,汉代酒文化可见一斑,许多汉画反映出酿酒、沽酒、饮酒等场景;常用的酒具有瓮、樽、卣、耳杯、壶、勺、碗等;酒令的种类有投壶、六博、猜拳等。汉代饮酒蔚为成风,自娱、侍客、舞乐百戏及祭祖敬神等场合都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依据汉简,从会计报表、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失实及处罚等方面挖掘汉朝的会计监督史料.史料证明汉代会计监督制度相当严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发掘与探究徐州地域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特点与文化特质,结合史料及文献记载,以徐州特有的汉画像石建筑图像为研究对象,从中溯源具有汉风传统的民居装饰艺术内涵与价值.从民居建筑的入户、室内界面与陈设、建筑庭院3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结果表明:徐州汉风传统乐于将装饰与文化寓意相结合,将美好理想赋予民居装饰.其民居装饰的背后饱含浓厚的文化理念,表现出开朗、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4.
汉代行政监察制度虽然是以维护统治者的需要服务的,但由于其作为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开创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前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代建筑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建筑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布局向合院式的发展、高台建筑向高层建筑的变化上。汉画像石、汉墓壁画、汉画像砖中以建筑为描写对象非常之多,涉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形象地再现了东汉庄园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结合文献记载,为复原展示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提供了更为可信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连汉代建筑除了城市遗迹,以墓葬建筑为多.通过梳理和分析考古发掘中的汉墓建筑,从地理、交通、人文3个因素出发,窥探出当时大连汉代建筑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在海陆环境中孕育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贝墓,在面对湿润性气候,大连先民用干栏式构造的建筑做出了回应.另一方面,作为汉代中原进入东北的门户,海陆路通道的便利,致使海陆交汇处成为汉墓分布的集中区.同时,大连在汉代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使汉化思想进一步映射在汉墓建筑上.由此得出大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塑造着建筑的地域性,即建筑取材、构造、分布上的海洋性特征和建筑思想和文化上的中原化.通过建筑印证大连汉代时期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指出地理和人文环境对建筑地域性的塑造,为大连古代史及建筑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史学比较方法,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对比分析,全面揭示了他们从强盛之巅走向崩溃边缘的历史原因。并对他们的施政得失及历史影响进行了全新的评析,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秦皇汉武的伟大和残暴,精明和昏庸,有为和贪婪,反映了秦皇汉武是非功过的大同小异,行为志趣的惊人相似和思想本质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满汉全席”被今人称为“中国宴魁”、“烹饪之最”。从厨政层面看,此席大致是“满”在东北,“汉”在鲁、苏、川、粤,“全”在九州,“席”在清代食俎中。然则,它又与清王朝的政统密迩相关,是清王朝的统治者为治国安邦而施行“满汉一体”之策的产物。从前清到清初、清中及清末,此席式于其间的随势演绎的轨径一直贯穿清王朝的始终,并掺杂着这个王朝从勃兴到窳败的斑迹。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的河流意识沿袭了先秦时期的传统,此期对以黄河为代表的四条著名大河的认识逐步全面,对河流在交通、灌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流域所种植的作物品种的认识体现出河流意识的宽泛化。河流与社会经济的密切关系,使秦汉统治阶级对河流的祭拜非常重视,不仅对著名河流以官府的名义加以祭拜,即使是地方的一些小河流也为民众所祭拜。祭拜河流与秦汉时期的重农思想密切相关,是重农意识的体现。河流的重要性还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黄河清"成为天下太平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魏晋玄学是对两汉经学的篡改,这种篡改并不是立竿见影,或是由某个人发号施令完成的,而是通过玄学家们对经学著作的阐述来完成的。故意的、破坏性误读是玄学家们实现经学向玄学转化,导致“经学的玄学化”的基本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完成了由儒家经学构成的文化语境向道家玄学构成的文化语境的最终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