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铌微合金高强度钢Q345C连铸坯的热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Gleeble-2000 试验机研究了Q345C钢连铸坯的高温热塑性。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了第Ⅰ、Ⅲ脆性温度区内拉伸试样断口部位的显微组织及形貌,分析了动态再结晶、相变、析出物等对微合金化钢高温延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3/s应变速率下, Q345C钢存在两个脆性温度区,即第Ⅰ脆性区(1200~1300℃)和第Ⅲ脆性区(600~875℃),无第Ⅱ脆性区出现;最高塑性出现在1050℃左右,断面收缩率(Z)达到85.8%;在第Ⅲ脆性区,沿奥氏体晶界析出膜状铁素体抗拉能力较低,晶界处存在夹杂物以及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物,是钢的热塑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使用Gleeble机测定了不同残余元素含量的连铸圆坯试样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当量(Cu+10Sn)=0.32 %的试样在925~1 000 ℃,特别是在950 ℃的热塑性显著降低;扫描电镜和俄歇检验发现,此温度下试样为沿晶断裂,在奥氏体晶界有Sn偏析.分析连铸生产条件认为,如拉速较低,结晶器内初生坯壳温度处于此高温脆性区,圆铸坯将可能产生纵裂.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Gleeble-1500热-力学模拟实验机,测试了集装箱板钢-IV5934E1钢连铸坯试样从熔点到600℃温度区间的高温力学行为,以断面收缩率(R.A.)为标准对钢的高温延塑性进行了评价。采用金相、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拉伸试样急冷后断口的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得到IV5934E1钢各脆性区的脆化原因及机理。结果表明:在熔点-600℃的温度区间内,IV5934E1钢存在第I和第Ⅲ两个脆性区。第I脆性区内,高温下晶界处富含硫、氧等杂质是导致沿晶断裂主要原因;第Ⅲ脆性区内,钢的脆性主要发生在(r+a)两相区高温域(800℃-775℃),由于先共析铁素体沿晶界析出使钢的塑性降低。IV5934E1钢中高含量的磷和铜未对钢的高温延塑性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邯钢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针对Q460C连铸坯进行了高温热塑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000~1300℃为塑性温度区间;650~950℃为第Ⅲ脆性温度区,在此区间,沿奥氏体晶界析出膜状铁素体抗拉能力较低,晶界处存在夹杂物及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物是钢的热塑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极易导致连铸坯产生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残余元素Cu、As和Sn对钢高温延塑性的影响,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含有一定量Cu、As和Sn低合金钢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得到了低合金钢第Ⅲ脆性温度区在920~730℃之间.结果表明:第Ⅲ脆性温度区脆化的主要原因是奥氏体单相区低温域钢中Cu、As和Sn等残余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削弱晶界结合能,导致试样沿晶脆性断裂;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在原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铁素体导致试样沿晶开裂.钢中的Cu、As和Sn元素增加第Ⅲ脆性温度区的宽度和脆性凹槽的深度,同时提高第Ⅲ脆性温度区的上限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6.
GCr15轴承钢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GCr15(0.98%C、1.51%Cr)轴承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得出GCr15钢的零塑性温度为1400℃,零强度温度为1450℃,良好塑性区为1250~950℃,第Ⅲ脆性区为950~600℃,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塑性区与脆性区的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表明,GCr15钢连铸坯的矫直温度应控制≥950℃。  相似文献   

7.
HG70钢连铸坯的高温热塑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2000试验机测试了HG70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第Ⅲ脆性温度区内拉伸试样断口部位的显微组织及形貌。结果表明HG70钢的高温强度较好,500℃时的抗拉强度为550 MPa;第二相引起塑性凹槽区的温度范围与晶界铁素体网膜导致塑性凹槽区的温度范围连接叠加,导致第Ⅲ脆性温度口袋区谷底低、平谷宽。  相似文献   

8.
果晶晶  陈健  王书桓 《特殊钢》2011,32(5):63-65
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SPHC钢(%:0.02C、0.18Mn、0.03Si、0.04Als)70 mm×1250 mm板坯进行600~1 350℃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拉力试样的断口。结果表明,SPHC薄板坯的第Ⅰ和第Ⅲ脆性区分别为1 200℃~固相线及600~850℃,850~1 200℃薄板坯的塑性最好;第Ⅲ脆性区试样为沿晶界断裂;晶界处夹杂物及γ→α相变中形成的片状铁素体造成了晶界脆性,降低了第Ⅲ脆性区材料塑性。  相似文献   

9.
钢中残余元素地连铸圆坯纵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庆  于平 《钢铁》1998,33(9):21-24
使用Gleeble机测定了不同残余元素含量的连铸圆坯试样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当量(Cu+10Sn)=0.32%的试样在925 ̄1000℃,特别是在950℃的热塑性显著降低;扫描电镜和俄歇检验发现,此温度下试样为沿晶断裂,在奥氏体晶界有Sn偏析。分析连铸生产条件认为,如拉速较低,结晶器内初生坯壳温度处于此高温脆性区,圆铸坯将可能产生纵裂。  相似文献   

10.
碳素钢连铸坯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测试0.13%C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比较了凝固法,模拟法和加热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铸坯存在1200℃~T_M(熔点)及700~1000℃两个脆性温区,脆性温区的产生与凝固组织及晶界脆化有关。在1300℃以上温区,相同试验温度下,力学性能随二次枝晶臂间距增加而降低。模拟温度高于1340℃时,可准确模拟连铸坯900~1200℃温区的力学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吕忠宏 《炼钢》1992,8(5):30-34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更换操作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其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包快速更换技术,操作简单、技术经济效益好,是实现全连铸车间的必要措施。1概况连铸生产就要充分发挥连铸机"连"的优势,使其多炉连浇.70年代中期,国外已把发展多炉连浇技术作为提高钢水收得率及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节约能源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鼎信1 550 mm连续退火酸洗线卷取机为研究对象,找出了其钳口处的漏油问题,从液压系统设计与机械结构设计两方面做了相应改进,从而使漏油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转炉静态控制是转炉计算机的基本控制方式,副枪动态控制是以静态控制为基础。转炉炼钢采用静态模型(终点控制模型、供氧模型、造渣模型、底吹模型)和动态模型(脱碳速度模型、钢水升温模型和冷却剂加入量模型)可减少炉口压力偏差,提高煤气回收量。  相似文献   

14.
云西矿床9 号糜棱岩带的控矿容矿构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台金矿云西矿床作为多源热液糜棱岩型金矿床, 在糜棱岩形成过程的中后期由韧性剪切变为张性剪切而产生的一系列控矿和容矿构造对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构造对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和产出形态起着控制作用, 研究其规律为今后探矿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琳 《河北冶金》2012,(4):28-30
介绍了测量系统和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概念及意义,重点阐述了开展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钢中磷元素成分分析的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为例,介绍了运用Minitab软件对钢中化学成分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新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舞钢公司新建的连铸生产线、关键设备、生产工艺及控制对弧要点,详细阐述了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精度关键过程控制,分析了影响扇形段辊子对弧精度的因素,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关键过程控制可提高连铸辊对弧精度,达到了提高铸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济钢集团第三炼钢厂120 t顶底复吹转炉的留渣操作工艺,对留渣操作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用转炉顶底复吹和溅渣护炉工艺解决留渣操作安全问题的机理;实施留渣操作对转炉冶炼时的初期化渣和脱磷十分有利,吨钢可以降低石灰消耗12 kg、降低钢铁料消耗5 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唐钢型钢矫直生产线改造情况。针对原矫直生产线无法满足生产大规格、高强度型钢的问题,对矫直生产线进行整体改造,合理布置工艺,新增Ф900 mm矫直机、型钢自动码垛机等。通过生产线改造,提高了型钢矫直和包装质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烧结矿质量预测中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预测烧结矿FeO含量和碱度及指标。并采取遗传算法、网络隐含层节点自构性学习等办法优化网络构造。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取得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李建 《河北冶金》2010,(3):60-61,9
对唐钢干熄焦装置环境除尘系统在生产运行中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对除尘系统的设备进行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