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的勘探和生产资料证实该区发育较多低阻气层,但低阻成因目前尚不明确,给该区低阻气层的流体识别和测井评价,尤其是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利用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资料,分析并总结出该区低阻气层的成因为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微孔隙发育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并基于该区低阻成因,总结了影响地层水导电性能的3类导电流体,即泥质(束缚水)、微孔隙导电流体(毛细管水)和大孔隙导电流体(自由水),建立了改进的“双水模型”及相关参数估算方案来计算低阻气层的饱和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杭锦旗地区低阻气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中效果良好,与测试结果符合较好;可为低阻气层测井评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和声发射等分析资料,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微裂缝对改善储层孔渗性有一定贡献;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不高,但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由河控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形成的中粒分流河道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成岩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对于部分原生孔隙和吼道的保存起到一定作用,溶蚀作用对改善吼道连通性效果不佳。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家河组砂岩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I、II类储层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为可动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逐渐从背斜构造向低部位向斜构造的什邡-马井地区延伸,并取得了丰富勘探成果,低构造部位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比较特殊,储层电阻率普遍较低,容易将气层误判为水层,测井识别难度大,为此,开展了低阻气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首先分析了造成储层低阻原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粒度细、束缚水含量高、砂泥岩薄互层及低部位构造,次要影响因素是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部分储层存在导电矿物和低角度裂缝。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低阻气层识别方法研究,在沉积微相分析基础上,开展测井响应特征研究,重点利用中子孔隙度挖掘效应开展气层识别;利用可动水饱和度指标对气层进行判别。低阻储层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处于滨浅湖沙坝微相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内蒙苏里格庙地区低阻气层常规测井难以识别的现状,在对低阻气层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测井中气与水的纵向弛豫时间的差别来识别气、水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识别低阻气层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低电阻、低含气”成因,有效指导四川盆地下一步页岩气的勘探部署,依托全区大量钻井调查、解剖及分析化验测试结果,对问题开展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该区龙马溪组页岩低电阻率测井按其电性特征、地质特征的差异,可分为小于1 Ω·m和1~10 Ω·m两类。电阻率小于1 Ω·m的页岩气井基本不含气,以干井为主,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川西南、长宁西等地区;其电阻率曲线形态具“细脖子”特征,拉曼反射率普遍在3.70%以上且出现高幅度石墨峰;另外不同状态下岩电实验电阻值变化范围小,且均呈现极低—低电阻特征,说明石墨化造成的岩石骨架导电是影响该类页岩的主要原因。页岩电阻率在1~10 Ω·m范围的钻井分布区域较广,以微含气为主,在盆内、盆外均有分布,其电性、激光拉曼及岩电实验等表现出来的特征与电阻率小于1 Ω·m的页岩差异明显,页岩电阻率曲线具“渐变”特征,激光拉曼实测反射率在3.50% 左右,激光拉曼图谱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石墨峰特征。该类页岩进行烘干水及饱和水两种状态下的岩电实验变化范围大,即烘干前、后页岩电阻率变化在7~20倍,且呈现中—高电阻率特征,揭示页岩含水量对页岩电阻率有显著影响。结合实钻资料认为,页岩气保存条件变差、含水率增高是造成该类低阻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大港油田板桥地区地质概况及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地区低阻油气层的成因①咸水泥浆侵入;②岩性因素.讨论了储层电阻率与咸水泥浆侵泡时间及地层孔隙度的关系.研究了岩性因素中粘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和高束缚水饱和度引起低阻的原因.为研究该地区低阻油气层的解释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渤海A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不明确、缺乏识别方法、空间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从低阻油层储层基本特征出发,开展低阻油层地质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刻画低阻油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主要是由于低能沉积环境所形成的较细的岩石特征、较高的泥质含量、复杂的孔隙结构、高含量网状分布的伊蒙混层复合作用所致,另外中等矿化度、岩石弱亲水性、低构造幅度也是低阻油层形成的次要因素;综合目标区地质特征提出四种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并建立判识标准,测井曲线重叠法通过测井曲线重叠显示幅度差进行识别,交会图版法通过不同测井参数交会图进行识别,气测录井法通过气测全烃量和烃组分完整度进行识别,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方法优选测井参数组合类型来识别低阻油层。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油田井位设计、降低开发风险,对其他低阻油层研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Qv在松南地区浅层低阻气层测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吉林松南地区浅部低阻气层的特征及成因,讨论了在低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不同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将导致附加导电性的差异(变量),进一步研究了松南浅部气层粘土矿物组份间的关系。依据所研究组段粘土矿物分析资料,提供了地层电阻率与阳离子交换浓度的近似关系式。由此,用综合解释方法研制的软件,处理了本区五口井的部分含气组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傅强  武晓光  游瑜春 《海洋石油》2003,23(Z1):21-24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 ,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 ,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通过对花港组H5砂层组的岩石类型、颗粒大小、粘土矿物的成分及其分布、孔隙结构、润湿性、地层水矿化度进行研究 ,表明该砂层组低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束缚水饱和度及高地层水矿化度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峨眉山组基性火山碎屑熔岩气层低阻成因,综合利用岩心孔渗、XRD衍射、CT扫描、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相渗等岩石物理实验,结合地质与测井资料,对川西火山岩气层低阻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火山岩相控制着火山岩岩性,喷溢相火山碎屑熔岩成岩时与围岩温差大,冷凝速度快,矿物结晶程度低,玻璃质含量高,为后期...  相似文献   

11.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阔  曾韬  潘磊 《岩性油气藏》2012,24(1):46-51
通过钻井取心和露头采样测试、岩石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的 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川 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砂岩以中-细粒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 生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研究区孔渗较低,为典型的低孔、低渗 至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2.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气、水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为孔隙-岩性型致密气藏。根据78口试采井数据分析,认为储层的孔喉构成了成藏过程中主要的疏导体系,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控制气、水的运聚和分布;构造在气藏后期改造中影响天然气的聚集,较低的构造幅度致使气、水分异差,气井普遍产水。气藏内可划分出富气区、次富气区及气、水同产区3类气水分布区,相应地提出高渗透带、单砂体及微构造控制的3种气、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成功率,以川西坳陷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建立了以地质综合研究为指导,地震、地质紧密结合的精细勘探技术。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精细勘探的核心,是在砂组精细等时划分及对比的基础上,以砂组为单位,将生产动态资料与静态地质特征相结合进行典型气藏解剖,明确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通过加强地震预测、钻井跟踪、测试选层及工程工艺过程中的地质综合研究,完成油气富集区预测及井位部署,且在钻井跟踪过程中即时修正认识,提高钻探成功率。精细勘探的结果显示,研究区气藏具水溶脱气特征,为古构造-成岩圈闭气藏,控制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古构造高部位,其中须二段的CH148-CH137-GM3井区和GM2-CG561井区及须四段的GM2-CG561-GM4井区和CF563-CF175井区被预测为有利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4.
对分别代表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气藏特征的潼南、八角场和广安3 个气藏进行了解剖分析与描述。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均系近源成藏,北部以构造气藏和构造-岩性气藏为主;中部和南部受古残丘、古盐体底辟拱升的影响,以岩性气藏和裂缝-岩性气藏为主;西部斜坡带以裂缝-岩性气藏为主。良好的烃源岩为天然气近源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大规模断层的存在是决定天然气保存的关键因素,古构造、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是天然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研究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由于储集层致密、普遍低渗.以及构造平缓、断层和裂缝不发育等因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呈现大面积含气、储量丰度低、产量低、以岩性气藏为主的特征,寻找勘探“甜点”是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四川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在中、新生代活动。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而且其后期“隐性”活动在须家河组砂体中还产生了微裂隙和小断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通道,并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对致密岩性大面积含气背景下局部富集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底断裂发育区出现的异常高地温,加速了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因此基底断裂发育带是天然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图7参17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钙屑砂岩储层特征及控气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已获千亿方预测储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其储层特征及控气因素不明确。利用岩心、薄片、物性等分析测试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对该区须三气藏及主要目的砂组的储层特征及控气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须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钙屑砂岩具有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石英含量低的特点,测井上显示低伽马、高电阻的特征。(含砾)钙屑砂岩储层总体上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溶蚀孔及其中的自生矿物晶间孔为主,(微)裂缝为辅;溶蚀孔隙主要分布于钙屑颗粒粒间,连通性好,是优质储层的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的高能分流河道含砾钙屑砂岩、钙屑砂岩、砂砾岩有利岩相是天然气富集和高产的先决条件。沿层间发育的平缝和低角度缝及沿裂缝发育的溶蚀孔隙是天然气富集和高产的决定性因素,构造和断裂是天然气的富集和高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与古构造关系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基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超深、超压、超致密、超晚期构造"的地质条件,通过中坝、合兴场及平落坝3个已知气藏的生烃史、孔隙演化史、构造演化史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从勘探成功与失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古构造在气藏成藏过程中的奠基作用。燕山期古隆起带决定了气藏的展布;早期成藏具有普遍性;古构造-成岩圈闭是区内重要的含油气圈闭类型。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早期常规圈闭、中期冻结、晚期改造等多个演化阶段。马井-德阳地区存在燕山期隆起,且具有相似的演化过程,应是一个前景良好的区带。  相似文献   

18.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因气源供应不足形成了气水过渡带;因成藏充注较早导致了区域大面积含气;因砂岩储层致密造成了气水混杂分布;由局部构造幅度控制了气水分异程度;由储层裂缝提供了气水渗流通道。该区须家河组气藏气水分布的形成机理可归纳为:晚三叠世末至晚侏罗世的未熟-低熟天然气在局部构造控制下于构造闭合高点处形成纯气顶;早白垩世—古近纪大量生成的天然气因砂岩储层致密而无法完全驱替出孔隙水,形成气水混杂分布格局;古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大量裂缝,改善了储层物性,在裂缝发育带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高产页岩气藏普遍发育超压,为分析超压对于页岩气藏的作用,选取川东南涪陵页岩气田典型钻井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超压是页岩气藏良好保存条件的直接表征,其中,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增压是造成该地区异常高压的主要因素;涪陵焦石坝主体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层段地层均发育超压,页岩储层孔隙度高、含气量高。超压对页岩气藏的影响:一方面,超压能减缓作用在岩石骨架上的有效应力,使页岩储层保存相对较高的孔隙度,超压可形成页岩超压微裂缝,提高页岩储集层的渗流能力,同时超压意味着地层能量高,游离气含量高,页岩气藏含气性更好;另一方面,超压降低了作用在页岩储层的有效应力,同时超压微裂缝的发育有利于页岩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20.
沉积期火山作用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优质储层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家河组是川西坳陷的区域气层,由于埋深大,储层普遍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造成了现今储层的致密-超致密化,但在致密-超致密背景下仍发育部分储集性能相对较好的孔隙性储层。通过对研究区30余口井、7 000余块岩石薄片、1 000余块铸体薄片的观察与鉴定及其相关储层研究表明,火山碎屑溶蚀孔是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砂岩主要储集空间,是形成该区优质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母岩风化搬运沉积下来的长石溶蚀不是形成中、高孔隙性砂岩的主要原因。因为同沉积期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物含有较多的"易溶组分",在成岩过程中易溶蚀脱玻化形成孔隙,从而控制了次生溶孔发育的较高渗透性砂岩储层的分布。因此,同沉积期火山作用的成分及其溶蚀作用强度是控制须家河组砂岩优质储层的发育、分布和形成本区中、高孔隙性砂岩的主要原因。甘孜-理塘陆间裂谷带上,晚三叠世火山活动强烈,是研究区火山物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