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转移印花方法中,进行合成纤维织物(首先为聚酯织物)的转移印花吋都是把易于升华的分散性染料先印在转印纸上。这种转印纸在热转移印花机中复压在织物上,在约为200℃的转印温度和相当的接触时间内(一般是使用低压力),使印在转印纸上的印花图案逼真地从转印纸转移到织物上。这种印花方法是以合成纤维织物(包括以合成纤维组分占大部分的混纺织物)对分散性染料具有亲和力作为前提的。从转移印花的工艺来看,在天然纤维  相似文献   

2.
《印染》1976,(1)
现代印染工业生产已有半个世纪,但是生产方法并没有因历史悠久而得到重大的改革。目前仍然是沿袭古代以水为介质的工艺生产。用水加工要耗用大量淡水,而且排放大量污水,处理较为困难。此外,还造成工艺繁复,设备庞大,消耗能量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就要找寻摆脱依赖水的加工途径,其中转移印花就是一种无水的加工方法。转移印花是主要依靠染料的升华和染料气体向合成纤维扩散来完成印花效果的一种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发现在五十年代,大量工业生产却在七十年代。不同的社会制度有着不同的目的。我们研究并采用转移印花生产是为了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以便造福人民和丰富人民的生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发展转移印花(目前在国外还有一种湿法转移印花,它仍然需要水参与反应。)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3.
《印染》1976,(1)
转移印花是一种较新的印花工艺,它是先用印刷的方法将特制的转移印花用油墨技图案的要求印在纸上,制成转印纸,然后将印花纸反贴于布上,通过高温热压,使原来印在纸上的分散染料升华成气相转移到合成纤维织物上。由于转移到织物上的只是染料,印花浆中的糊料或油墨中的填充剂仍留在纸上,所以转移后的织物手感不会发硬,因此不需经过水洗等后处理,其工艺简单,又无污水产生。产品具有层次丰满、色泽多彩、花纹精细等特点。 我厂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通过一年多的试验和研究,在染料厂、造纸厂以及兄弟印染厂的协作下,搞出了转移印花男式衬衫,目前已正式生产。  相似文献   

4.
英国一家公司已制成一种转移印花用的水性油墨。这种水性油墨可用于各种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转移印花。已制成的17种透明色泽的这种水性油墨,可用叠印法得到各种印花色泽。  相似文献   

5.
数字式印花是高新技术在印花生产中应用的体现,是近几年来国外开发的一项新的印花技术。它可以用于各种针织物的印花,能适用于棉、毛、麻、丝以及粘胶、聚酯和尼龙等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品种,目前已有8套色。使用这种技术既可获得彩格图案也可获得提花图案。该项印花新技术的主要优点有:  a. 完全摆脱了传统印花技术中的筛网、纹版、照像和调色浆等项准备工作,将花型准备工作由过去的以周计算缩短到以天计算;  b. 印花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下脚废料(如剩余色浆、污水等),无污染环境问题(热转移印花时还存在转移纸的利用和处理问题);  …  相似文献   

6.
转移印花(本文专指升华转移印花)在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里发展达到了顶峰。我国从1974年开始进行了研究,五年来也取得不少进展,例如转移印花的涤纶或锦纶头巾的生产已遍及全国,连续生产的转移印花织物已开始在北京销售,但总的来说发展速度不快。关于转移印花的评价,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里必然有不同的看法。在七十年代中期,转移印花织物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国外是一片呼欢声,似乎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近年来转移印花  相似文献   

7.
《印染》1978,(3)
一、概 述 尽管现阶段纺织行业对转移印花展开的讨论都着重在合成纤维汽相转移印花专题上,但实际上转移印花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它们的不同处是在于从基纸到织物上转印的方式不同。各种方法都有利弊,虽然汽相法多少超出了狭窄的范围,但它是今日工艺的一个特徵,因为在利用不同的转印方法染着纤维素纤维及合成纤维方面,正在作出努力;另外两种方法,即不依赖于汽相转印的方法,很可能变得较为重要,而且看来有可能取代目前的小批量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转移印花技术是世界印花工业在最近十几年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升华法转移印花属于非水相印染加工工艺的范畴,目前还处于进一步研究改进使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它的基本理论是根据染料受热的升华现象和合成纤维能接受气相染料的特性而产生的一种所谓“合金”现象。其基本工艺流程是:将设计好的图案,通过印刷机印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纸上(叫做转印纸),再将转印纸(有染料油墨的一面)铺放在被印织物上,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染料升华转移到被印织物(一般是化纤织物)上,达到印花的目的。简单的说,转移印花就是把转印纸上的花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转移到化纤织物上的一种印花方法。  相似文献   

9.
唐昱 《印染》2004,30(6):37-37
由法国Cortex公司发明的具有国际专利的Loomprinter,集印花和织造于一体在织机上一次完成,是一种创新的在织机上进行经纱印花的技术。印花方式采用传统的染料升华转移印花。经纱要求为合成纤维,如聚酯、锦纶、腈纶、醋酯纤维等,而纬纱可以是任何一种纤维。  相似文献   

10.
织物热升华转移印花方法的发展前景一直处于有争议的状态下向前发展着.转移印花是最年轻的工业规模的纺织品印花技术,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人们首次开发转移印花时,因其方法太奇异而常不予考虑.分散染料的升华转移印花自七十年代应用于合成纤维织物以来,至今仍稳定在全球印花布总量的5%左右,多年来没有太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唐昱 《印染》2004,30(6):37-37
由法国Cortex公司发明的具有国际专利的Loomprinter,集印花和织造于一体在织机上一次完成,是一种创新的在织机上进行经纱印花的技术。印花方式采用传统的染料升华转移印花。经纱要求为合成纤维,如聚酯、锦纶、腈纶、醋酯纤维等,而纬纱可以是任何一种纤维。  相似文献   

12.
织物热升华转移印花方法的发展前景一直处于有争议的状态下向前发展着。转移印花是最年轻的工业规模的纺织品印花技术,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人们首次开发转移印花时,因其方法太奇异而常不予考虑。分散染料的升华转移印花自七十年代应用于合成纤维织物以来,至今仍稳定在全球印花布总量的5%左右,多年来没有太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学文 《丝绸》2008,(1):9-9
转移印花技术,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主要用于合成纤维织物,后来也用在天然纤维上,但多用于棉织物。真丝绸的转移印花,虽有不少人从事研究,各种技术刊物报道也有报道,但未见有产品问世。  相似文献   

14.
英国一家印花厂报导了在毛和棉等天然纤维织物上采用转移印花技术的消息。印花效果是花型清晰,成本低,纤维损伤小。认为转移印花技术今后不再局限于合成纤维织物,而已进入天然纤维织物领域。该法的商标为“Fastran”。印花成本比一般滚筒印花和绢网印花低40%。印花时,毛织物必须浸湿。采用溶于水的染毛染料于低温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天然纤维织物升华转移印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发现了升华转移印花这种现象,一直到60年代才在合成纤维织物上应用成功。这种崭新的无介质气相着色印花工艺最大特点是:1.无水生产,废水零排放,符合人类保护生存环境的要求;2.图案精细、景物逼真,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印花工艺水平,尤  相似文献   

16.
转移印花是印花工艺的一种,它是将染料(或涂料)印在经过处理的纸片上成为转移印花纸,人们只需将转移印花纸复于被印物上,通过热压,即可使纸片上的染料(或涂料)花纹转移到被印物上,所以叫转移印花。对于毛皮或皮革的转移印花,国外前些年已有产品,它为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花色品种。而在我国,现只有个别工厂从国外购买印花纸,价格较贵,增大了成本。为此,  相似文献   

17.
引言转移印花是近十年来印花工艺中最重要的新技术,该法是将分散染料在热的作用下从预印转印纸升华或气化到织物上而显示出各种花样图案的一种印花工艺。此法最初设计用于聚酯纤维织物上而显示出各种花样图案的一种印花工艺。此法最初设计用于聚酯纤维织物的印花,但后来发现如选用适当的染料也可成功地用于其它合成纤维。若用转印纸按聚酯印花工艺条件进行羊毛印花,则因为仅由热的作用升华的染料蒸气对羊毛的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种可使纯棉转移印花工艺便捷、低廉、环保的天然纤维转移印花固色整挺剂,在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该处理剂的研制,使热转移印花工艺得以在天然纤维纺织品上成功应用。相比冷转移印花,具有设备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单、见效快等特点。其得色率、干湿擦、色牢度等指标均可达标且不破坏手感,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可操作性也得到了有关印染厂家的肯定。我们知道,转移印花有“热转移”与“冷转移”之分。冷转移印花,是用活性染料在常温下进行转移印花的工艺,国外从印花色浆、转印纸、印花设备及转移印花工艺方面均取得进展,但设…  相似文献   

19.
元网印花是国际上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元网印花产品具有套色丰富,花型活泼,色泽浓艳等特点,与其他网印方式相比,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品种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天然、合成纤维的机织,针织品的加工。近年来,发展迅速。镍网是元网印花的关键部件,是采用电铸成型方法制成的金属镍元筒。国外只有荷兰,瑞士,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生产,垄断技术,攫取巨额利润。为了发展我国元网印花新技术,1972年在部、局、公司的领导支持下,各兄弟单位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转移印花方法只能用于玻璃化温度比较明确的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则完全不能应用。本项目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化学处理手段,使蚕丝纤维具有接受分散染料着色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