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指出5G移动通信技术建立在4G的基础上,不仅保留了4G通信技术原有的优势,还产生出多种新型技术。5G移动通信息网络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体现出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在通信网络中发挥着决定作用,推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快速发展和5G已经规模化的商业部署的背景下,在不久的将来,5G的技术指标将无法完全满足大规模IoT的应用需求。而6G技术由于其具备高传输、低时延等出色的性能指标,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促使IoT网络能够更好地发展,基于IoT网络的应用需求,研究了面向IoT应用的6G相关候选技术,其中主要介绍了边缘智能、海陆空天一体化通信以及区块链技术3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信感知一体化是基于软硬件资源共享或信息共享实现通信与感知功能协同的新型信息处理技术,是6G潜在使能关键技术之一。首先从通感融合的可行性出发,探讨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工作模式以及应用场景;然后围绕一体化系统方案设计,重点分析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系统架构以及空口融合、网络融合、硬件架构与设计等核心使能技术,并给出了技术研究建议;最后,介绍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应用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信感知一体化具有丰富的技术内涵和应用场景,已成为当前6G研究热点。分析了通信与雷达技术特征的异同,并从网络感知角度探讨了通感一体化面临的理论、技术与工程挑战。给出了语义视角下的一体化研究建议,以及未来网络部署运营在频谱、产品形态和感知专网等方面的建议。认为在5G增强版和6G系统中开展通感一体化标准化工作,必将推动通信产业与雷达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速,2G、3G、LTE、Wi—Fi等多种网络技术将在一定时间内共存发展,而多网融合将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重点。在现阶段,人们对于网络信息交换的速度以及处理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同时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本文就通信技术与网路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2017,(1):142-145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因此,各个国家也开始着眼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研究与开发。我国目前在5G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就是如何将现行的技术和未来潜在的新技术实现融合与发展。解释并介绍了5G目前的概念以及性能,研究了5G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大规模MIMO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以及D2D通信技术等。同时,也对国内外有关于5G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索,最后分析了5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5G通信网络的正式推出做好相应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通信和感知一体化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针对卫星通感一体化的研究却鲜有涉及。介绍了通感一体化和面向6G的发展趋势,以及卫星技术的现状和6G天地一体化发展方向,对面向6G的卫星通感一体化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星地协作的通感一体化方案、新型通感一体化波形设计、波束赋形和干扰消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为进一步开展6G卫星通感一体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光LED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照明光源,这使得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VLC)在通信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优势及发展概况,分析了包括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的实现以及与现有通信网络互联等关键技术,综述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白光LED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照明光源, 这使得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VLC)在通信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优势及发展概况, 分析了包括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的实现以及与现有通信网络互联等关键技术, 综述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4G通信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4G通信结构,并研究了4G通信网络基本特点,内容包括:速率高,容量大,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用户共存,兼容性和灵活性较强和多种业务之间相互融合等。结合这些内容,探讨了4G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内容包括:通信网络调制和编码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软件无限电技术以及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屠飞  张立 《移动信息》2024,46(3):1-3
文中简要介绍了构建传输网络需要的各类5G通信技术,如毫米波、D2D、MIMO等;给出了创建传输网络的技术措施,如建网、更新技术等。另外,文中以北京冬奥传输网络为例,进行了技术分析,包括系统架构、资源配置、云转码、云转播等。有效利用5G通信技术,创建先进性较强、数据转换效率快、数据传输能效高的传输网络体系,可以保证各项数据传输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李璐鹏 《移动信息》2023,45(11):22-2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远海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通信网络存在诸多限制,如带宽、延迟、安全等,5G技术的出现为远海通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文中介绍了5G技术的概念和优势,探讨了5G技术在远海通信中的应用场景、优势和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基于5G 技术的远海通信网络建设方案,包括网络架构、设备选型、安全设计、组网设计和安全保障。最后,详细探讨了基于5G技术的远海通信网络建设与优化,以期为推进远海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卫星网络因具备弥补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特性,成为6G网络实现泛在连接应用场景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实现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间高效的资源融合管理,首先简要介绍了星地融合网络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星地融合网络资源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其次,对6G星地融合网络下的移动性管理、跨域多维资源管理和统一的空口协议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探讨给出解决方案。最后,对未来面向6G的星地融合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设备被接入网络,基于传统通信技术的工业网络已经难以匹配工业互联网的通信需求。语义通信技术为工业网络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首先简要介绍了语义通信的基本知识,分析了语义通信技术在工业网络中的优势,给出了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然后详细介绍了几种面向工业网络的语义通信关键技术,并对其中最具潜力的可扩展语义编码技术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语义通信及工业网络发展的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6G网络和无人机(UAV)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通信网络将成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战场侦查、野外救援和物联网信息传输等民用和军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无人机群大规模、高动态和自组织等特性,以6G网络任务驱动为出发点,该文提出基于联盟的6G无人机通信网络优化框架。围绕联盟形成、联盟任务实施和联盟资源管理对无人机联盟工作原理展开论述。结合博弈论、机器学习和在线决策,给出了无人机通信网络资源优化方法和仿真示例。最后,对6G无人机通信网络的应用前景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开放性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勇 《信息通信》2014,(6):254-255
首先介绍了4G通信技术的概念、发展和特点,进而对4G通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探讨了4G通信技术目前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介绍了WLAN和4G网络融合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通信技术领域中,发展更加高效先进的4G网络已成为当前一大趋势,不仅可以改变通信技术现状,更是可以满足人们的网络信息需求,使网络通信更加便捷。文章主要介绍关于4G的通信技术,探讨分析4G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电子通信事业的日益壮大,电子通信相关设施在不同的途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便携式通话手机、计算机等相关移动设备让人们享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电子通信关键技术在当今社会被看做是一种应用性强的现代通信技术,不仅有助于通信产业的发展,而且是一个国家现代通信事业的有力保障。文章简要对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对准与跟踪技术(ATP)及卫星通信技术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网络构架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6G“万物智联、数字孪生”愿景实现的基础在于打造一个全域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太赫兹无线通信因其高传输速率、低延时、高吞吐量和抗干扰等特点成为6G移动通信网的首选技术。文章通过介绍太赫兹通信的电路系统、信道建模、通感一体化、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UM-MIMO)等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预测了太赫兹技术在未来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太赫兹在6G时代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全面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成为6G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通信拓扑高动态变化、网络体系结构复杂以及多维资源分布非均衡等特点,给网络切片带来了挑战。介绍了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和网络切片技术的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中网络切片目前面临的多维资源分布高度不均衡、物理拓扑和业务需求的双重高动态性挑战;最后讨论了切片间资源重用和智能自适应切片伸缩这两个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