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15年9月10日,兔宝宝"竭净醛力"新产品发布会在德清举行,360°除醛系列产品正式上市。兔宝宝360°除醛系列产品,以兔宝宝卓越环保板材为基础,在装饰表面特别添加长效"醛净粒子"——甲壳素与纳米硅片,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游离甲醛,并可将甲醛分解为水分子和无毒无害的"肟",实现清除  相似文献   

2.
韩龙 《啤酒科技》2014,(8):34-36
在啤酒贮存过程中,原有的香味和口味将发生变化,逐渐产生“老化味”,其中以类似纸板味的反-2-壬烯醛是啤酒老化味的典型代表.这些氧化反应主要集中于低碳脂肪醛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醛等羰基化合物,通过控制老化醛的产生和氧化是提高啤酒新鲜度的重要途径,酿造者们对啤酒老化醛的来源、形成机理和控制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背景面对除醛迷雾,我们到底如何选择空气净化器?究其根源,其实是对其净化技术及产品性能的选择。所以,空净市场亟需一种真正有效的除醛技术打破传统技术的弊端,为空净技术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由UCHEER友好独家拥有的CHcut醛分解净化技术,突破性的实现了空气污染中特定气体(甲醛、苯类等TVOC)的催化分解,其催化剂不参加反应,本身无损耗,产品可以实现10年以上的持续使用,而不需要更换  相似文献   

4.
饰面人造板在室内装饰中应用广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饰面人造板的功能化需求增加。本文从无醛、除醛、负离子、抗菌抗病毒、释香、阻燃、疏水等方面总结我国功能型饰面人造板技术的研究进展,为饰面人造板生产和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究柠檬醛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环境耐受能力及对抗生敏感性的影响。首先测定柠檬醛对C. sakazakii的亚抑制浓度;随后使用亚抑制浓度的柠檬醛作用C. sakazakii,探究柠檬醛对菌体干燥、热、渗透压、酸、胆盐耐受能力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E-test?法检测柠檬醛作用后的菌体对抗生素氨苄西林和头孢西丁敏感性的变化;最后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柠檬醛对C. sakazakii环境耐受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1.250?μg/L的柠檬醛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本研究选择31.250?μg/L和15.625?μg/L为柠檬醛的亚抑制浓度;亚抑制浓度的柠檬醛使菌体耐干燥、耐渗透压、耐热、耐酸、耐胆盐的能力显著降低,且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性;并且,亚抑制浓度的柠檬醛增强了菌体对氨苄西林和头孢西丁的敏感性;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表明,柠檬醛降低了与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环境耐受能力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转录水平。综上所述,柠檬醛可降低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多种环境压力耐受并增强菌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为柠檬醛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天然活性物质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上海木材研究所经过一年试验,试制成PY—1型脲醛树脂,即低释放甲醛尿醛树脂,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这种新试制成功的尿醛树脂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树脂贮存稳定,游离醛可控制在0.3%以下。用该树脂压制成胶合板  相似文献   

7.
不同养殖模式罗非鱼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6):147-152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2种养殖模式罗非鱼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鱼菜共生混养模式和纯投料混养模式罗非鱼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分别为51种和59种,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醇类、酯类以及烃类物质,总量分别占2种鱼总挥发性成分的70.69%和83.46%。其中鱼菜共生混养模式罗非鱼的主体风味成分由己醛、庚醛、辛醛、2-辛烯醛、壬醛、2-壬烯醛、癸醛、2,4-壬二烯醛、2-十一烯醛构成,纯投料混养模式罗非鱼的主体风味成分除上述成分外,还有2-癸烯醛和2,4-癸二烯醛和十二醛。2种养殖模式所得罗非鱼的特征气味都以鱼腥味、哈喇味、青草味和清香味为主,两者的哈喇味强度相似,纯投料混养罗非鱼的鱼腥味比鱼菜共生强,而鱼菜共生混养的青草味、清香味更突出。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16,(5):37-3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活血止痛汤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活血止痛汤中原儿茶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原儿茶醛在0.32~4.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1%,RSD为2.02%。结论:所建立之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为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活血止痛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郭都  孙慧慧  孙正  孙怡  夏效东  石超 《食品科学》2019,40(17):113-120
有效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对食品的污染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7?种植物源活性物质(丁香酸、阿魏酸、绿原酸、硫辛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柠檬醛)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此基础上选择柠檬醛进行后续实验;通过检测经柠檬醛处理后的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曲线、细胞膜电位、胞内ATP浓度、细胞膜完整性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探究柠檬醛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醛相比于其他6?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副溶血性弧菌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其对两株标准菌株和8?株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在0.10~0.60?mg/mL范围内;柠檬醛能够引起副溶血性弧菌细胞膜电位去极化、胞内ATP浓度降低及细胞膜完整性下降,同时可使细胞皱缩变形。本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醛具有良好的抑菌功效,并有潜力作为天然的抗菌物质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安全、有效的福氏志贺菌控制方法,探究原儿茶醛对福氏志贺菌的抑制作用。测定原儿茶醛对福氏志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以及其对菌体细胞形态、胞内ATP浓度、膜电位、菌体蛋白质合成和破坏及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儿茶醛对福氏志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 mg/mL,最小杀菌浓度为4.0 mg/mL。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到原儿茶醛使福氏志贺菌形态受损,菌体皱缩干瘪;原儿茶醛影响福氏志贺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表现为质量浓度为2×MIC和4×MIC的原儿茶醛使细菌胞内ATP浓度显著降低,引起细菌膜电位超极化,破坏菌体蛋白质并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原儿茶醛延长了福氏志贺菌的生长迟滞期,减小其最大生长速率。结论:原儿茶醛对福氏志贺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有作为天然、安全的抑菌物质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内源性甲醛、甲醛毒性及甲醛抑制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大量海鱼类水产品中有内源性甲醛的产生,菌类如香菇也可自发产生甲醛。甲醛会损伤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一些营养物质如N-乙酰半胱氨酸、茶多酚、VE、VC、白藜芦醇、硫氧还蛋白、褪黑激素等可抑制甲醛毒性。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来源、甲醛毒性及甲醛抑制物,以期为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进一步研究及减少甲醛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甲醛是一种致癌、致畸的高毒物质。水产品在贮藏和热加工过程中自身可产生甲醛,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正视水产品中内源性甲醛的安全风险对食品安全问题和水产品贸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关于水产品中内源性甲醛的产生、测定方法、控制技术、风险评估及限量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发水产品内源性甲醛的控制新技术,本文利用SAS软件的单纯型格子混料设计进行秘鲁鱿鱼甲醛复合抑制剂的优化。确定了茶多酚、氯化钙和氯化镁三种甲醛抑制剂的最佳配比为0.026%、0.642mmol/L、0.332mmol/L。通过模型的建立得到响应值与三种物质配比之间的回归方程,其中茶多酚对鱿鱼甲醛的减少率影响最大,而氯化钙对二甲胺的减少率影响最大。方差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可靠的预测响应值,并且甲醛抑制剂在高温及pH6.0时能有效降低鱿鱼中甲醛和二甲胺含量。因此,该复合抑制剂可用于鱿鱼制品高温加工过程中内源性甲醛生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水产品中内源性甲醛的产生和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认识和解决水产品中内源性甲醛问题,对于开展水产品甲醛残留及安全限量指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资料,对甲醛的危害、水产品中甲醛的本底含量、内源性甲醛的产生机理以及国内外对水产品中内源性甲醛控制技术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该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E2级高密度纤维板(HDF)时配合使用克醛之星,产品甲醛释放量可达E1级,板材物理力学性能可满足行业推荐标准(LY/T 1611—2003)要求且不影响生产效率;生产E1级HDF时,成本的增加可控制在50元/m^3以内。  相似文献   

16.
纺织品中游离甲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重点论述了甲醛的性能以及纺织品中甲醛的来源,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控制的相关标准和测试方法,同时还介绍和分析了当前纺织品市场上甲醛问题的现状,提醒人们要重视纺织品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HPLC测定乳制品中的甲醛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奶糖及奶制品的甲醛残留问题,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和有效的HPLC-UV检测乳制品中甲醛的方法。牛奶和奶粉样品中甲醛经三氯乙酸(TCA)提取,奶糖另添加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进行辅助沉淀,用1mg/mL2,4-二硝基苯肼(DNPH),在60℃条件下衍生30min后,用HPLC-UV分离测定,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对3种奶制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5%以上,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在5%以下,甲醛含量在0.03~4.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μg/mL和0.10μg/mL,对常见醛类和醇类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的特点,是一种测定乳制品中甲醛的有效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苹果多酚与甲醛反应特性的研究,探讨苹果多酚作为甲醛捕获剂的可能性。研究了不同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苹果多酚浓度对苹果多酚与甲醛反应的影响,并将苹果多酚应用于鱿鱼丝加工中对其捕获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苹果多酚浓度对甲醛减少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碱性条件下苹果多酚与甲醛反应活性较高,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及苹果多酚浓度的增加,甲醛含量均显著减少。经苹果多酚处理的鱿鱼丝中甲醛初始含量及在30d贮藏期内甲醛含量增加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苹果多酚在实际生产中对鱿鱼丝中甲醛具有良好的捕获效果。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醛是一种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和使用的高毒物质.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食品(海产品、果蔬、乳制品等)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甲醛,由此引发各种食品中甲醛事件,使其成为消费者关注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证明,食品中的甲醛多是由食物本身自发产生的内源性甲醛.内源性甲醛的产生与调控机制研究对开发甲醛调控技术和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产生、调控机制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提炼了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领域若干研究方向,以期为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MonteCarlo模拟技术定量评估我国人群通过食用水产品途径的甲醛膳食暴露状况。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普通居民通过食用水产品途径的甲醛暴露水平较低,且通过食用水产品途径城市人群摄入甲醛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农村人群;不同年龄群体的膳食暴露量存在差异,幼年消费者(2~13岁)的暴露量均高于成年人;7岁前,女孩的暴露水平高于男孩,7岁后,男孩的暴露水平高于女孩。我国普通居民仅通过食用水产品途径摄入甲醛对人体健康状况造成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幼儿、儿童是食用水产品途径甲醛暴露的敏感性群体,应在后续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