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利用AMESim软件对长管路液压系统的热特性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根据管路所处舱室的环境不同进行分段建模,分析比较了机翼区域不同风速对管路散热的影响,仿真所得结果为飞机液压系统管路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AMESim的飞机液压能源系统优先阀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飞机液压系统的液压冲击问题,在分析液压冲击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民用飞机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并分析优先阀开启时间、管路长度、管径和壁厚对液压冲击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大优先阀开启时间,适当缩短管路长度和增大管径能够有效降低液压系统的液压冲击现象。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仿真模型能够为民用飞机元件和管路的参数匹配和布置安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某型船舶液压动力站管路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有限元特性计算,并通过SolidWorks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块Simulation对液压动力站的管路进行了三维建模和模态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减振降噪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飞机液压系统分布广泛、结构复杂、工况多、环境变化大而难以通过试验进行系统温度特性的验证难题,提出通过基于AMESim软件的计算机仿真手段进行飞机液压系统系统级热特性分析的方法。在对飞机液压系统典型元件进行发热与传热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元件级的热仿真模型建模。以某大型飞机为例,进行了飞机平台散热条件的划分与设置,从而搭建了系统级的飞机液压能源系统热特性仿真模型。对于提高大型飞机液压能源系统的设计、评估、优化等的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液压管路系统中存在结构和流体之间的耦合振动,因此,在研究管路的动态特性时需要考虑到流体对管路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对液压管路系统的流固耦合特性做了分析研究,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一机型中一部分管路进行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对导管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对优化管路系统和维护管路系统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庆鑫  董春芳 《中国机械工程》2010,21(18):2165-2169
基于流体管路线性摩擦模型,运用流体传输管道动力学及液压控制系统相关理论,针对油源与控制阀间具有长管路的某水下作业装置液压控制系统,建立了考虑管路效应的阀控非对称缸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仿真分析模型,从理论和仿真角度分析了管路效应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通过在进油和出油管路与控制阀接口处配置相匹配的蓄能器,初步消除了管路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液压系统温度特性一直是飞机液压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液压系统油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有诸多不良影响。在工程实际中飞机液压元件的很多详细设备参数未知,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以某型飞机液压系统为例,从系统级温度分析的角度对飞机液压系统的生热和散热特性进行适当简化,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软件平台进行飞机液压系统元件到系统的温度特性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到多种典型工况下液压系统关键点温度变化趋势,为飞机液压系统温度计算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阀控液压位置伺服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黎芹  刘荣  陈鹰 《机电工程》2009,26(3):80-83
为了进行阀控液压系统中管路压力冲击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包含了伺服阀、液压缸、泵、溢流阀等元件,同时还考虑了管路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利用Matlab里面的Simulink工具包。在该模型上对阀控液压系统液压缸位移阶跃响应和位置伺服控制时负载压力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对系统液压冲击产生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该数学模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系统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压液压技术是未来飞机液压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由于损耗功率增加,系统温度变化将更加剧烈并影响飞行安全,因此,高压液压系统的热特性与热控制技术是未来飞机液压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某高压液压能源系统为例,对液压能源系统的主要液压元件进行生热和散热机理分析。利用AMESim软件开展液压系统温度特性分析,权衡系统是否需要热交换器。结果表明:热交换器有效降低系统油液温度至安全温度内;同时,得到燃油-液压油热交换器位于不同位置、系统在不同飞行阶段下不同环境温度、机翼处管路引入冷气流等工况下温度变化趋势,为飞机高压液压能源系统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冷却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叉车中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由空一空中冷器、水散热器、液力变矩油冷器、风扇和各种管路等组成,分别以空气、冷却液和变矩器油作热交换介质,通过应用较强散热能力的散热器,保证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在各种苛刻使用工况下,都能始终在良好温度条件下正常运转。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冷却系统也能保持最佳的冷却温度,保证发动机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分析,探究了液压系统过热的原因和危害。按元件能量损失和按系统输入功率和执行元件有效输出功率两种方式计算液压系统的产热。根据挖掘机产热大的实际情况,基于热平衡从油箱和冷却器两种液压元件计算液压系统的散热。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大型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热平衡特性,基于SimulationX软件构建挖掘机机械模型、液压系统模型、热交换模型三者耦合建立挖掘机液压系统机-液-热联合仿真模型。对比试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液压阀产生的热量约占系统总产热量的64%,是液压系统最大的产热源;散热器散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77%,系统热平衡时进出口的油液温差约为11 ℃;环境温度越高,系统热平衡温度越高。研究结果证明,现有挖掘机热平衡温度满足工作要求,并对挖掘机液压系统热管理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液压减振器是通过消耗机械能实现减振目的的装置,但目前其散热效果并不理想,温度升高导致了减振器整体性能下降。利用路面不平度激励模型、悬架系统振动模型、热量传递模型,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液压减振器的热力学平衡数学模型。综合考虑油液泄漏特性、密封特性以及液压减振器阻尼性能界定其许用油温。对液压减振器散热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且试验结果表明分析模型与设计方法正确,为减振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杜林秀 《电子机械工程》2022,38(3):31-34,38
随着雷达技术的提升,阵列化排布的毫米波功放组件逐渐应用于相控阵体制的雷达之中。体积小、散热量大、热流密度高是毫米波功放组件的典型特征。如何在极小的体积内实现功放组件的液冷散热集成成为毫米波相控阵体制雷达应用的瓶颈。文中通过对功放组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在5 mm组阵间距条件下功放组件的液冷散热集成,对毫米波功放组件的流量特性与温度特性进行数值求解,通过电气补偿电路消除核心芯片温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别对TEC1-12704和TEC1-12706两种型号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进行了散热器有热管散热与散热器无热管散热的试验装置设计,同时设计了分离电流输入两级制冷散热器有热管散热的试验装置,并分析了热端散热工况对冷端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散热器有热管散热可强化热端散热,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温度与散热器散热能力有关,在有限...  相似文献   

16.
《流体机械》2015,(12):77-82
对太阳能燃气热泵供暖系统及余热回收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套缸冷却系统和排烟余热回收器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套缸冷却水流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排烟余热回收比(排烟余热中回收的热量占排烟余热总热量的比例)、热回收循环水流经套缸冷却器及排烟余热回收器后的温升情况,最后以沈阳地区某建筑为例,对系统余热回收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每增加100r/min,所需的套缸冷却水流量增0.285~1.21g/s;排烟余热回收比为0.7时,系统可以获得最大的能源利用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与总能源量的比值);热回收循环水流经套缸冷却器后温度上升2~5℃,在最佳的余热回收比下,热回收循环水流经排烟余热回收器后温度可提高2℃左右;运行时间超过2年时,余热回收型太阳能燃气热泵比非余热回收型太阳能燃气热泵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压裂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油气井的大规模开发,低功率压裂泵已逐步淘汰。大功率、超高压、大排量和智能化已成为国内外压裂车的主要特点。当满足这些条件时,压裂车散热器便不可避免地需要具有高散热效率。基于工程传热学,对液压油散进行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分析了压裂车液压油散的内部结构。利用 Fluent对不同的隔板间距和不同翅片厚度和节距的液压油散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运用MATLAB对数据进行插值拟合处理,最终提出了一种提高压裂车油散的散热效率结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高机动雷达轻量化研制要求,设计了以碳纤维为主体框架材料、使用工程泡沫作为芯材的液压油箱,并利用内隔板加强散热,相对于不锈钢油箱整体减重63%以上。根据该雷达液压系统间歇工作的特点,对系统温升及碳纤维油箱的散热情况进行了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碳纤维油箱散热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紧凑、轻量化、高效节能型换热器对高端移动装备中液压油源的小型化至关重要。基于不同普朗特数流体的换热和流动阻力经验关联式设计并优化了一种矩形错列翅片式换热器。推导出相关质量、出口温度和压力损失的函数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关键参数对目标函数的影响,从而评估各变量对换热器综合性能的贡献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对换热器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同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前后换热器的流动特性和换热性能。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优化后换热器质量减小25.79%,换热器降温幅度提高25.24%。研究成果对液压油源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