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晓慧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151-152
英语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过多地重视了对学生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积累,但忽视了对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各项考试也基本上是以笔试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们英语交际能力低,口语发音不标准,基本表达不正确等情况。在此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导入二语学习理论的必要性,结合实际分析二语习得理论的三个主要假设,并阐述了如何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以期能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误分析理论现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中错误分析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并将错误分析理论用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大学英语习得中语言学习者的语言错误 ,揭示语言学习者出现错误的基本规律和错误原因 ,对大学英语的教和学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回顾了国外学者有关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了二语习得与我国学生年龄的关系,并提出了影响他们二语习得的各因素的看法,最后总结了调查结果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彭宁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4,18(3)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中介语指的是出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乐统性、可渗透性、阶段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二语习得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海燕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84-85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有很多,如学习者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及其与习得之间相互关系;内部因素包括语言的转移、对第二语言的认知和语言共性等一系列影响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包括生理、情感、认知及学习策略的差异。本文主要是从学习者个人差异(情感、年龄、语言天赋、性格、学习策略)的角度来探讨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潘优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7):145-147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既存在正向迁移,又存在着负向迁移。从在语音、语法、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现象。负迁移对语音的影响超过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秀芹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43-45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语码转换在二语习得者日常会话中的应用,探讨了了二语习得者日常会话中语码转换的功能以及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8.
二语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分析了二语习得研究所取的得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二语习得研究对习得认知过程和学习者个体差异对学习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但是这些研究都忽略了学习者的社会性特征和学习过程的社会性。把"身份"引入到二语习得的研究中能够弥补以往二语习得研究存在的不足。通过介绍国外二语习得中对"身份"问题的研究,希望能给国内的二语习得"身份"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梁慧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2):97-100
主要介绍了语境因素及情感因素在学习者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师应该重视语境在学生理解文章、进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的进行语言习得。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建议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创建积极的情感氛围,为学生二语习得提供宽松、有效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安颖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6-18
自1965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里伯(A.S.Reber)根据一系列试验研究把学习划分为明示学习(explicit learnjng)和暗示学习(jmpljcit learning)以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关于明示学习和暗示学习的争论就不断。本文试图从形式一意义联结的角度来对二语习得的过程做出诠释并对如何实现形式一意义的有效联结提出明示学习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个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政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2):110-112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而引起语言迁移的原因很多,文章重点探讨了习得者的年龄、动机、个性、母语基础和学习策略等个体因素对语言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先武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2):115-118
在分析为期一年的合作式学习对比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式学习方法的优势对课内外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和训练,从而达到语言和语用能力的双重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中回避现象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庭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5):99-101
分析了二语习得中回避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二语学习者把回避当作一种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消除不良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海美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27(5):98-100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文化负迁移.因此,了解本族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探讨英汉文化迁移有助于消除学习者交际障碍、拓宽视野、提高第二语言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16.
聂大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2):106-109
民族间语言的相对性有助于提高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民族间语言的相对性一方面能认识到语言在句法与词义内涵上存在差异 ,而且人们用第一语言表达某种思想是随意的 ;另一方面能识别出民族语言中受文化约束的成份。从认知、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都证实了民族间语言的相对性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惠琴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55-57
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起"干扰"作用。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对母语问题做一历史回顾,探讨了母语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以及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有促进作用的理论依据,并指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学习基础,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尽管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发展迅猛,新观点层出不穷,但如何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目前仍未完全解决的实际问题,对各种二语习得理论及规律的一些分析与探讨将更加有助于了解和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让学习者真正地融入整个课堂环境中,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国内语言教学与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之间还存在着差距,这些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将二语习得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这个现实问题进行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9.
赵爱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4)
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以克拉申强调的语言输入为切入点,探讨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阅读输入强化。从而说明: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有效方式。阅读输入强化为习得者提供了最佳习得机会。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十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影响最深远的理论是Stephen 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他的理论为从事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研究的教师们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Stephen Krashen的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区别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我们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