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糊控制技术在国产2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镇海发电厂4号机组同步器死区大、惯性大、可控性差及控制精度低等问题,采用直接能量平衡控制方式和模糊PID(FuzyPID)复合控制策略,成功地实现了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在3%、5%负荷升、降速率下的升、降负荷控制,保证了主蒸汽压力在±02MPa范围内波动和负荷的稳定,满足了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为电厂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提供了保证,为实现AGC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投晋城热电厂300 MW空冷机组的直接能量平衡(DEB)协调控制系统及RB控制策略,并对RB触发时采用滑压方式运行的优点及机炉控制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了防止RB发生后机组负荷反调,设计有调门禁开逻辑。试验结果表明:DEB控制方式达到了协调控制系统快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且在RB过程中能自动、快速、稳定降负荷,提高了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火电机组的RB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配备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的超临界600MW机组原协调控制系统存在的无法满足6MW/min的AGC变负荷速率、直流锅炉调节特性的非线性、中间点温度偏差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在燃烧、给水和协调控制调节功率回路中增加非线性函数和变参数设置等优化方案。在自动发电控制(AGC)方式下进行了升、降负荷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协调控制系统能够满足AGC的考核指标要求,控制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侯典来 《国际电力》2004,8(3):19-23
论述菏泽电厂3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构成,包括实际负荷指令的形成、锅炉指令与热量信号、汽轮机主控站和锅炉主控站。通过对3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局部修改、优化完善及参数调整,使CCS及其子系统能长期可靠地投入自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并能经受大幅度负荷变动的考验(负荷变动范围为50%~100%BMCR,负荷变化率≥2%/min),包括磨煤机投切扰动的考验,满足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港发电厂4号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光宇 《电力建设》2005,26(1):20-0
大港发电厂 4号机组的单元控制系统为BAILEY公司生产的Network - 90集散控制系统。其协调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指令变化时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不能长期正常投运 ,不能满足投入AGC方式的要求。因此 ,进行了锅炉主控、燃烧控制系统、磨煤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控制系统完善后 ,使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能连续正常投入运行 ,提高了机组的负荷适应性 ,减小了参数偏差 ,改善了调节质量 ,增加了机组的经济效益 ,达到了AGC投入要求 。  相似文献   

6.
陈炳艺 《热力发电》2012,41(9):68-71,75
在分析某配30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机组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针对机组运行中出现的负荷升、降速率慢及风烟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对机组协调及风烟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优化后,机组负荷升、降速率明显提高;机组负荷以4.5 MW/min速率由200 MW升至250 MW及由300 MW降至250 MW时,主蒸汽压力偏差均在0.6 MPa以下,床温均控制在850~900℃以内,主要参数均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前采用的优化控制方法主要是基于优化单一的控制品质,对于整个控制系统而言,仅针对单一控制指标的优化是不全面的.为此,提出了一种控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从控制系统整体优化角度出发确定控制系统的多个优化目标,并采用粒群优化理论对控制系统的多目标进行优化求解,以获得最优设定值;针对所建立的热工过程的全局模糊模型,提出基于模糊增益调度的受限预测控制策略.确保控制系统具有全局优化的能力.将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应用于火电机组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经全工况升、降负荷的仿真试验表明,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的控制策略不仅能满足机炉整体的多目标要求,而且控制系统具有快速跟踪负荷变化的能力,控制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提高协调控制系统调节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施海平  金建新 《中国电力》1998,31(11):58-61
针对协调控制系统缺陷,提出PTn模块采用分段、变参数控制,负荷指令前馈信号采用PD控制规律实现微分时间和强度变参数控制,主蒸汽压力控制器实现积分分段、微分时间和强度变参数控制,在磨煤机一次风量设定值控制回路上引入负荷指令的微分前馈信号等改进措施,大大改善了协调控制系统调节品质,提高了协调控制系统对外界负荷的响应能力和升、降负荷速率,有效抑制了主蒸汽压力的超调,扩大了协调的投运范围。  相似文献   

9.
针对华能铜川电厂一期2×600 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存在的锅炉主蒸汽压力控制滞后,不能满足电网快速变动负荷的质量指标要求的问题,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将负荷预估信号动态地叠加到原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蒸汽压力控制回路中作为直接能量平衡前馈信号,从而提高了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自动发电控制(AGC)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适应能力强,响应速度快,各主要运行参数稳定。  相似文献   

10.
台山电厂600 MW机组低负荷经济运行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宇忠 《广东电力》2009,22(12):56-59
以台山电厂600MW机组开展低负荷经济运行过程中对协调控制系统的优化为例,针对机组滑压曲线优化后斜率的大幅提高以及电网对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快速变负荷的要求,详细介绍了机组低负荷经济运行控制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协调控制系统需要进行的修改及采取的对策,提出了提高机组快速变负荷能力和协调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分析了内模控制和重复控制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设计了内模和重复复合电流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并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内模控制和重复控制相结合的复合并网电流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动态、稳态性能,能够消除周期性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PI控制无法实现无静差跟踪控制和难以保证在负载突变或参考电压跳变时对直流侧电压进行快速精准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APF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传统PI控制的基础上,融合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和重复控制的优点,将重复控制引入电流内环控制中,对APF输出电流进行快速跟踪控制,将滑模变结构控制引入电压外环控制中,对直流侧电压进行快速精准控制。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的电流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PI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谐波补偿精度及更快的动态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3.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以其优异的调速性能、显著的节电效果和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广泛的适用性,而被国内外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效率最高、最理想的电气传动方案,是电气传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皇金锋 《电气时代》2007,(1):124-126
众所周知,变频器控制方式是决定变频电源使用性能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对变频电源控制方式进行讨论,并给出变频电源不同控制方式的技术参数,以便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选型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具有网络诱导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中的自适应预测控制问题.考虑传感器与控制器、控制器与执行器间皆有时延和数据包丢失,充分利用网络传输数据包的容量,提出一种方案,在控制器节点获得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数据以在线辨识对象模型参数,并利用辨识模型设计预测控制器,给出了算法的推导过程和时延及数据包丢失的补偿方法.校园...  相似文献   

16.
周成虎  李娜  王克福 《电气自动化》2013,35(3):45-46,53
众所周知,矿井风机的排风量受到外部风向、风道畅通程度影响。通过帆板偏转角度测试可以准确检测矿井的排风量。基于此提出并制作了一种用于矿井通风机风道的帆板控制系统,能够智能检测与控制矿井风机的排风量,且可由电脑远程控制。为了保证测量和控制的准确性,采用了数字滤波算法和改进的PID积分算法。电脑可实时显示并控制帆板角度和风扇转速。实验证明其控制速度快、超调量小、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第6讲位置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是位置,电动机的转速和转矩则是实现该目标的从属变量。常用的位置控制系统有2类:单电动机位置控制及多电动机角同步控制。6.1单电动机位置控制系统[1-2]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协调控制系统的4种运行方式,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策略:自动发电控制对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负荷范围、阶跃负荷指令幅度和负荷变化率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异步电动机高性能驱动,提出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结合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结合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的优点,将电流矢量控制和电压矢量开关表结合,控制结构相对简单,避免了两种控制方法的一些实现难度.通过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段滑模控制的位置伺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参数变化及负载扰动等问题,分析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将滑模变结构控制与矢量控制相结合,设计了适用于矢量控制位置伺服系统的分段式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试验结果表明分段式滑模变结构控制伺服系统符合定位过程中时间最优化的原则,响应迅速,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