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铜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也是世界两大超大型斑岩铜矿之一,其分布广阔,本文主要通过以江西德兴铜矿、红山铜矿为例分析了江西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希望为江西铜矿找矿项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江西东乡铜矿是我国发现历史时期较早的中型铜矿矿山,现阶段经过长期的开采与应用,江西东山铜矿的矿产资源已经逐渐开发殆尽,因此结合江西东乡铜矿的地质矿产特征以及成矿规律,找出该地区的隐伏矿床,进一步扩大江西东乡铜矿的矿产开发规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前人对于江西东乡铜矿的矿产地质特征和相关勘测数据进行研究,进一步针对江西东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实践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成矿的矿岩以斑岩型铜矿为主,现阶段已经成为了赣东北斑岩铜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地区的花岗岩闪长斑岩小岩体以及深部隐伏斑岩体出现了连续连接的状态,为该地区的找矿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途径,是该矿区成矿的主要形成条件,因此基于此条件进行江西东乡铜矿的地质特征和进一步找矿分析,为解决江西东乡铜矿的矿产资源危机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域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北塔山-纸房-琼河坝岛弧带的的区域范围,在其东段位置上。对东准噶尔地区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斑岩型矿床类型的重要成矿带。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逐渐深入,在研究区内发现了非常多的铜矿点,提示该区铜矿找矿前景良好。通过对琼河坝地区蒙西铜矿以及和尔赛铜矿床等典型矿床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建立琼河坝斑岩型铜矿矿床成矿模式,为今后该区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肃中南部祁连造山带中、东段和西秦岭西段部分地区埃达克质岩体分布特征和成岩成矿的构造背景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分析了与其相关的斑岩型Cu、Au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地质条件和埃达克岩型Cu、Au矿成矿模式,为该地区确定更有效的找矿勘探方向及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公婆泉铜矿区域上位于极为重要的公婆泉~白山堂铜多金属五级成矿带公婆泉铜矿矿集区内,属于北山斑岩型铜矿成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英安斑岩等,其中花岗闪长斑岩是最主要的含矿斑岩,矿体多受断裂构造影响。硅化、绢英岩化、黑云母化蚀变、钾化多与成矿相关,具有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特征。地表次生氧化带、硅化、绢英岩化、黑云母化、钾化及含矿斑岩体是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激电异常、化探异常、磁异常、钾能谱异常是矿床的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斑岩型铜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金、钼等金属矿资源来源之一,备受地质学者们的青睐。长期以来对斑岩型铜矿的研究取得了重多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其主要分布在大洋俯冲带的上部。绝大多数的斑岩型铜矿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特提斯带和古亚洲造山带附近。其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时期。德兴斑岩型铜矿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并且由于德兴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其构造演化一直是地质学者们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前人的研究,探讨德兴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结合勘查实践,系统分析滇中地区已有的地质资料及近年来的成矿理论基础上,对滇中地区的铜矿成矿规律进行总结。本区铜矿类型主要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铜矿(大红山式铜矿)、层控型铜矿(东川式铜矿)、沉积型铜矿(砂岩型铜矿)、其次为中-低温热液型铜矿、玄武岩型铜矿。同时根据综合研究,分析已知矿床的成矿环境及控矿因素,概括出本区铜矿找矿标志,提出两个有利的找矿区域,为本区的铜矿床的勘探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冷水沟—南沟矿区位于南秦岭印支期褶皱带东段。区内发育有冷水沟斑岩型铜矿床和南沟构造热液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南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区内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斑岩体外围的基底构造层及与岩体的外接触带中。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蚀变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结合冷水沟斑岩型铜矿成矿特征构成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系列。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在柞水—山阳矿集区有望形成大型铜金矿床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三江北段斑岩型多金属成矿带找矿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已发现玉龙斑岩铜矿带,含矿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及二长花岗斑岩等,多为SiO_263%的富碱斑岩,成矿时代大概为40 Ma,其西延已发现纳日贡玛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时代为42 Ma。沱沱河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地质工作相对滞后,近几年的矿产勘查工作,发现了扎拉夏格涌等具有斑岩型成矿特点的矿区,玉龙斑岩Cu带有望进一步西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西藏多龙矿集区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区内典型矿床之一——多不杂铜矿为代表,分析矿体特征,确定矿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以及它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四川得荣-稻城地区铜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得荣-稻城地区铜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和火山岩型四类.铜矿床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断裂带、义敦岛弧带的中轴断裂带以及耳泽断隆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构造控矿特点.结合近年来的综合研究成果,在得荣-稻城地区规划出8个铜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前人关于永平铜矿控矿构造、成矿流体、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其边深部找矿,笔者提出了验证Ⅳ矿带往深部呈"L型"沿深及探索深部含矿斑岩体存在的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斑岩铜矿研究之所以方兴未艾,一则是其特殊的蚀变分带性,二则是其成矿专属性。本文对中国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岩浆源区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中国斑岩铜矿的成矿特征:主要分布于北部成矿域、东部成矿域和西南部成矿域;年代上以中生代最为重要;大陆边缘(包括陆内古板块边缘)和岛弧环境为其产出的主要大地构造环境;原始岩浆起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或壳幔混染并受上部地壳的混染;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具备典型的矿化蚀变分带。最后参考两位著名斑岩成矿带研究科学家:秦克章教授和芮宗瑶教授的报告,结合笔者野外工作心得,总结出斑岩铜矿的形成前提与找矿标志,以期为地矿部门探矿找矿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传统铜矿矿山工作存在找矿方向单一、成矿规律深入工作较少等问题,很难实现铜矿资源的有效开发,为此,对铜矿矿山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展开了详细的研究。根据铜矿矿区岩层特征,分析成矿特点及规律,发现矿体多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并得出蚀变越强烈,铜矿位置越明显的规律;基于铜矿地质特征,提出找矿方向,围绕铜矿矿区地质构造,找寻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拓展铜矿找矿方向,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多龙矿集区已发现勘查了拿若、荣那、多不杂、波龙、拿厅五处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多不杂东矿区位于多龙矿集区中部,紧邻多不杂矿区南侧,成矿地质条件与多不杂矿区近乎一致,区位优势明显、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简要总结和分析多不杂东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特征,希望能为多不杂东下一步寻找斑岩型铜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宝山矿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分析会为类似铜矿的找矿和探矿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所以重视大宝山矿区的相关分析工作非常必要。总之,文章分析研究大宝山矿区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卡而却卡外围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在分析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基础上,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工作,对该地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与东昆仑地区这一时期的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所属同类的成矿系列。成矿主要元素为Cu、Pb、Zn、Mo,伴生Au、Ag,成岩年龄和成矿年龄形成于中三叠世至晚三叠世,成矿岩性主要为印支期的中酸性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矿体主要产于斑岩性岩体及矽卡岩带中,二者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并建立了各自的找矿模型,为典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为以后东昆仑地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潜力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孕育着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为我国金属矿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斑岩型的铜矿是青海省中北部地区位于纳日贡玛—玉龙矿带之间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就青海省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土屋斑岩铜矿位于康古尔塔格断裂与大草滩断裂之间,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斑岩型铜矿之一.火山岩地层、赋矿围岩及成矿母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同位素及化石资料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幔源,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在大洋俯冲地球动力背景下,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成矿物质随岩浆上升,并在岩体顶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发现对在北山造山带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意义。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其找矿标志,认为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受斑岩体、韧性剪切和火山机构控制较明显,控制着含矿斑岩体成群、成带分布。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应加强北山造山带韧性剪切带的找矿勘查工作,是寻找类似斑岩型铜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