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惠来青坑锡矿床位于惠来县青坑村,结合区内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锡矿体呈脉状赋存于矿脉产于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及云英岩的裂隙中;(2)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花岗斑岩脉;(3)金属矿物共生组合为锡石、黄铁矿、黄铜矿及少量毒砂、闪锌矿、方铅矿;(4)区内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石英褐铁矿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和矽卡岩化。在以上基础上,分析认为广东惠来青坑锡矿床锡矿属于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矿床的形成离不开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2.
崇义牛角窝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部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内。矿区产出破碎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石英细脉带型、云英岩型三种钨矿床类型,同受燕山期成矿花岗岩体控制,且三种矿床类型具有一定的空间配置关系,相互间具有密切的成生联系,从而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对矿区"三位一体"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钨多金属矿床的组合产出规律,进行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指导矿区勘查和区域找矿。  相似文献   

3.
温开浩 《甘肃冶金》2007,29(2):26-28
广东文官坪锡矿位于博罗新华夏系断裂带与纬向构造的交会处。近矿围岩为一套已发生浅变质的砂泥质岩石;矿区火成岩以酸性系列为主,其次是中酸性,极少量的基性、碱性系列,其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喷发岩在时空关系上与锡矿床的形成最为密切。交代蚀变作用种类较多,有些蚀变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成为锡矿化的重要条件。矿物组合主要有锡石石英组合,锡石、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组合,锡石、毒砂、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组合,锡石毒砂、铜铅锌硫化物、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组合,锡石、毒砂、锡矿、辉锑锡铅矿、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组合等。矿石主要为不规则的半自形粒状结构,团块状、角砾状构造等。由此,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锡矿床属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共生高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玉带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缘的卡拉塔格地区,为近年来发现的中型铜矿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发现矿床含矿地质建造为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成矿地质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矿体产于石英闪长玢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受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矿石类型以浸染状和细脉状为主,矿石组构以粒状结构,浸染状和细脉状构造为主,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绿泥石和绢云母。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磁铁矿、钾长石—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和石英—碳酸盐—石膏4个阶段。矿区普遍发育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具带状分布特征,水平方向上由石英闪长玢岩中心向外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泥化带和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垂向上由石英闪长玢岩中心向外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带和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玉带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均与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斑岩型矿床一致,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维拉斯托大型斑岩型锡多金属找矿勘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产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省南段,是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锡为主的斑岩型矿床。通过系统梳理和归纳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背景、地质特征、矿床和矿脉展布特征,重点论证了锡多金属矿化与矿田范围内的时空格架,初步总结了找矿勘查模式。野外地质勘查及研究表明:锡多金属主要构成“地下室+楼阁”样式,即深部是以锡-锌-铷-铌-钽等成矿元素为主体的强云英岩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岩型矿体;中部产出以锡-铜-锌成矿元素为主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体;浅部为石英脉型锡-钨-锌-铜-钼-银脉型、网脉型矿体,具有叠加成矿的特征。根据找矿勘查经验,其构造-岩浆控矿明显,特征性的矿化蚀变和物化探异常是找矿的主要标志,也为在兴蒙造山带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比亚匹金矿围岩为太古界绿岩带下部的绿泥片岩和上部的角闪斜长片岩,矿(化)体受一系列北东向及东部近东西向剪切带控制,主要圈定11条金矿体,其中AuⅠ和AuⅦ为主矿体,"隐伏"金矿体发育,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褐铁矿化。  相似文献   

7.
阜新水泉沟金矿点位于辽西大巴-瓦子峪-后三角韧性剪切带内,矿体赋存于断裂带中,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及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水泉沟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宇建平群大营子组,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促使地层中金活化,含矿流体随着岩浆沿着构造裂隙迁移,最后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矿床类型为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转心湖铜锡矿为大兴安岭南端景峰岩体边部的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初步勘查获333级以上铜锡资源量达中型以上规模。矿体呈条带状、网脉状分布与景峰岩体边部的次火山岩体中,主矿体为隐伏矿体,赋矿围岩为侵入相次火山岩,围岩蚀变为电气石化、绿泥(帘)石化、绢云母化等,找矿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9.
前河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岩内的区域断裂蚀变带中,平面上呈线状分布;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豆荚状,沿走向及倾向具膨缩、分枝现象;矿体近东西走向,倾向北东,平均67°,总体为陡倾斜脉状矿床。成矿阶段即为矿物生成阶段,共划分为钾长石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自然金-石英(绢云母)-黄铜矿-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五个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成矿阶段为第三阶段。当矿体中大量出现方解石脉时即预示着成矿基本结束。矿石中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少为黄铜矿及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绢云母。矿床的矿化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与金矿化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主要古生代钨锡矿床(点)的时空分布与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这些矿床主要分布于西北和华南地区的造山带边缘,又以西北地区的规模和数量为胜;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450~390)Ma和(310~280)Ma;按照矿床成因类型,可分为独立成因的石英脉型和夕卡岩型,以及复合成因的石英脉型-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矿体也多具有"一体多型"的特征,集中分布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其中夕卡岩型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云英岩型主要为白钨矿和黑钨矿,而石英脉型有白钨矿、黑钨矿、锡石、辉钼矿和黄铜矿等;在成矿元素组合方面,Sn主要与Cu和W构成Cu-Sn、W-Sn组合,而W具有W-Sn、W-Mo、W-Cu、W-Fe和W-F(萤石)等较为复杂的组合。综合分析,认为在我国西北地区及外延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等邻国具有较大的寻找海西期钨锡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流沙沟金矿床位于甘肃省南东部的李子园金多金属矿田内。通过岩矿鉴定和矿物短波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流沙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类型、含量及特征,围岩蚀变主要包括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黏土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定量探讨了围岩蚀变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认为金矿化强度与绢云母、绿泥石、蒙脱石等蚀变矿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且与较短的绢云母Al-OH波长和较高的伊利石光谱成熟度关系密切,可作为有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石雷钨锡矿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崇义—大余—上犹矿化集中区西华山—扬眉寺矿带,是漂塘矿田组成部分,属外接触带型石英脉型矿床,产细脉带和单脉矿体;成矿围岩以寒武系砂板岩和石英闪长岩,成矿定位和矿化富集受隐伏岩体凸起部位控制。矿床由北、中、东、南四个近东西走向矿带组成,含矿石英脉受近东向裂隙控制,平面上呈疏密相间的侧幕状分布,垂向上脉带呈上宽下窄的"楔形"产出,具"五层楼"结构分带特征。矿区南带勘查程度相对较低找矿潜力较大,北带、东带仍有找矿空间,中带围岩石英闪长岩有浸染型钨矿化线索。  相似文献   

13.
该矿是三门峡市陕县一重要的经矿床,主要分布于该县的南侧区域上,毗邻熊耳山矿田以及小秦岭金矿和熊耳山金矿等。华北地台南缘金矿成矿带(近东西向)由该矿和华山以及小秦岭和熊耳山等共同构成,秦岭造山带东侧区段的背部与华北陆块南缘地带是该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所在,绿泥石化和黄铁娟英岩化与碳酸盐化与硅化等是此矿床的主要围岩蚀变特征,金成矿关系密切的为黄铁娟英岩化和硅化等。该矿成矿划分为4各阶段,主要为石英黄铁矿以及黄铁矿石英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与石英碳酸盐等。该矿的主成矿阶段主要为黄铁矿石英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石英脉型是其主要的矿石类型。  相似文献   

14.
张庄矿床系河南南召马市坪-方城县维摩寺大型锑金成矿远景区带普查过程中首次发现和探明的中型金矿,其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事件密切相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带围岩地层岩性为中元古界宽坪群四岔口组上段斜长角闪片岩和二云石英片岩;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对于在该地区宽坪群地层中寻找同类型的金矿资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矿床矿带由蚀变碎裂岩、褐铁矿化碎裂石英脉等组成;工业金矿体形态均为脉状而且呈陡倾斜状产出,倾角一般60°~80°;含金矿带矿化蚀变带结构:内带:强硅化-黄铁矿化-钾化组合;外带:弱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边带:高岭土化-绢云母化。黄铁矿是金的主要类质同像载体。在地质找矿过程中除中元古界宽坪群四岔口组上段地层作为首选外,次一级的断裂带也是应该注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八仙脑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赣南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中部,天门山花岗岩岩体南部外接触带,该矿床为赣南地区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石英脉和云英岩复合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铅锌多金属矿体中的白云母进行40Ar/39Ar测年,获得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57.2±1.0 Ma...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广东莲花山整装勘查区最新锡矿勘查成果,总结了勘查区锡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规律,认为锡成矿地质体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体、岩脉,锡矿产出的有利部位为北东~北东东向动力变质带、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锡地球化学异常带,综合各有利找矿信息,区内锡矿具有很大资源潜力,据此,圈定了5个锡矿找矿远景区,即:仙水沥-分水凹(仙水沥、矿隆坝、丹竹坑为代表)、塌山-江西坑(塌山、江西坑、尖吉山为代表)和长埔-吉水门(长埔、梅陇、吉水门、牛头山为代表)远景区,为今后本区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龙旧州南山铁金矿床的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的研究,同时与典型矿床(胶东金矿田)对比,可知云龙县旧州南山铁金矿床的主要控矿要素是多期次断裂构造、高孔隙的石英砂岩、煌斑岩脉及强烈的蚀变作用(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床是明显受构造控制的、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大巴-瓦子峪-后三角韧性剪切带是辽西著名的金矿成矿带,本文以阜新黑虎洞石英脉型金矿为例,阐述石英脉型金矿构造背景、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矿体受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展布,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最后总结矿区内含金石英脉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鹿儿坝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中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长英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等。在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成矿元素组合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金矿体主要受近EW向脆性断裂构造控制,与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闪锌矿;石英、黄铁矿、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矿石类型主要有蚀变构造角砾岩型、蚀变闪长玢岩型、脉状及浸染状硫化物型、褐铁矿化碎裂岩型;流体测温、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显示本区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结合区域矿床研究结果,认为鹿儿坝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末期,为与闪长岩脉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剥蚀深度较浅,目前所见到金矿体可能大部分为闪长玢岩脉(体)上部破碎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瓜州县小金沟金矿处于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北缘铁、金、稀有金属成矿带—新金厂—金庙井金、铁、稀有金属成矿带,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较好,沿羊圈沟-西尖山-华窑山大断裂南北两侧次级断裂挤压破碎带和侵入岩体分布。勘查区含矿围岩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金矿(化)体赋存于石英脉和接触蚀变带中。矿床成因属于华力西晚期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本文对小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