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乐刚 《住宅科技》2012,32(9):15-19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上海中心城区内分布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居住类历史建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历史原因,目前大部分居住类历史建筑面临着高密度、超负荷使用的现状,部分建筑私自改造和搭建现象突出,保护与使用现状矛盾突出。如何妥善协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值得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修缮加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篇首语     
<正>近年来伴随产业转型,历史环境的可持续更新重回讨论的热点。《新建筑》2011年第2期刊出了"历史建筑续造"专辑,结合不同的工程案例探讨了历史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策略。本期专辑可以说是其续篇,尝试从更广阔的视野关注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与街区更新实践过程,思考其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可持续更新问题。正如众多的保护与改造案例所表明,历史环境的可持续更新不仅包括物质环境的整治提升、风貌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还涉及新旧资源重新整合与再结构、社区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海内外的数位学者应邀参与讨论,从不同视角探析多利益主体如何相互竞争与博弈。冯江串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太重苏联专家楼的历史记忆,实现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利用,从空间格局的保护、建筑结构修复和环境提升等角度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有益模式,并结合满足当代生活需求,塑造人文关怀的特色生活社区,提升太重企业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川东地区广安市斜石村刘家祠堂的实地测绘与调研,重点分析其选址、布局、形制结构及装饰艺术等特征,并从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诸多方面探索刘家祠堂蕴含的典型地域文化价值,以期对川东地区清代祠堂建筑的研究、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红艳 《华中建筑》2008,26(4):140-143
依据近年来在西安、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实践,发现:在21世纪初的城市建设中,虽然历史文化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保护理念的偏差、保护技术的缺失、保护政策的不完善等现实制约,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该文提出历史建筑的再生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探讨历史建筑的功能再生,最后从理念、设计、制度和技术4个方面分析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根据青岛市德式建筑艺术特色和城市发展运营需求,以及在青岛进行的德式建筑物质量鉴定、修复等方面的积累而拟定的。主要挖掘了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历史风貌和特色,研究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论述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意义,研究了全球化语境条件下发扬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途径和价值;回顾了历史建筑艺术保护的成果,研究了建筑空间艺术与结构空间性能的关系;交代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并结合青岛市中山路老字号商店的修复工程,阐述了结构空间性能的检测、验算和修复,以期达到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本文对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传承和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建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可持续社区的建设一直是建筑和规划领域的中心议题之一。通过对英国可持续社区和历史建成环境的适应性再利用定义的解读,从场所感受、住房供给和公众参与3方面具体阐释了历史建成环境的适应性再利用与可持续社区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历史建成环境的适应性再利用在可持续社区中的运用,以公众参与的反馈和意见为基础,通过场所感受为可持续社区提供可识别性,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供给为可持续社区提供必要的基础,这共同为可持续社区的建设做出贡献。最后提出我国建设可持续社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出于对建筑遗产史料原真性和可读性要求的研究目的,传统历史建筑在进行保护改造时,需考虑如何采用与之可持续融合的材料,将历史性建筑的特点充分表达出来.玻璃因其特殊的光学性质,可有效地用于对传统历史建筑表皮进行的保护与更新改造.在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上,从形态、表皮,技术等方面切入,结合不同历史性建筑的功能特点,深人分析了玻璃在历史性建筑保护更新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保留保护与修缮涵盖了历史建筑的日常使用、档案管理、检测鉴定、修缮设计、修缮施工等具体工作,已基本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和修缮技术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保护城市建筑遗产意识的提升,上海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对其保留保护及修缮现状及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文章对上海市历史建筑保留保护和修缮概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目前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提高本市历史建筑保留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沈鹏 《建筑施工》2023,(8):1594-1597
以上海兰心大戏院修缮工程为例,介绍了剧院类优秀历史建筑重点保护部位保护修缮与功能提升技术,从重点保护部位价值与现状分析入手,围绕损坏精细化修复、特色饰面科学化复原以及使用功能提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总结的经验可为后续类似工程保护修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装修过程中对优秀历史建筑物原貌的保护和还原来展开分析。首先强调了对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还原的重要意义,其次阐述了当前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再次,针对哥伦比亚总会(现上生新所)的装修项目,从其构件保护和拆卸技术、外立面还原修复、内墙、地面以及屋面的修缮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了如何做好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还原工作,意在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和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优秀历史建筑的内涵,在满足现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延续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徽州建筑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及研究价值。目前徽州文物建筑的保护落后以及利用不够,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对徽州文物建筑面临的问题做了调查,从徽州文化遗产构成情况、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基本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提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李和平 《城市规划》2003,27(4):52-56
分析了历史街区建筑类型和特征的多样性 ,以及建筑保护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提出了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和整治要在对现状建筑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街区风貌总体保护、街区物质环境改善及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判定 ,确立适宜的保护与整治措施 ;探讨了建筑保护与整治的模式、整体性原则以及街区建筑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刘悦  姚璐  艾相仁 《城市住宅》2022,29(1):201-203
从场所精神理论的视角对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包括历史建筑立面、街道、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对比与联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和利用路径,为城市历史街区提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两种价值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不仅延续了城市文化特色,还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该文将"共生"的思想引入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尝试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内涵做出解读,并结合沈阳市老城区传统民居易地迁建保护这一工程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空间与功能的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三方面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共生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厦门旧城区中历史建筑"蒋厝、卢厝"为例,探索旧城更新中传统建筑的修缮与保护、传承与再造,从历史变迁、现状分析、技术支持以及政策指引导等方面来研究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实现对老旧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以徽州建筑为例,以可视化的视角,从建筑本体展示、建筑遗产活态展示、文献资料展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徽州建筑遗产展示利用现状,并以此从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展示、可视化虚拟展示、建筑遗产实体模型展示、徽州建筑文创产品创作等方面提出了徽州建筑遗产可视化展示基本途径,以期为徽州建筑遗产可持续保护、发展及利用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如对历史文化街区、旧城保护、历史建筑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或者是针对具体的城市进行比较全面的保护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街道空间品质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关注对象,强化历史街道的空间营造活力对老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岛黄台路街道空间尺度适宜,行人感受良好,生活气息浓厚.从历史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三方面切入,通过分析青岛黄台路历史街道空间品质要素,思考历史街道与建筑保护和城市设计的关系,研究青岛历史街道的可持续更新策略,以期对青岛当代历史街道精细化设计与品质提升等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工业遗产的实践类型为切入点,从博览建筑、景观公园、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综合开发5个方面分别阐述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研究现状,把握各类型的研究视角与侧重方面,探讨各类型改造的相关技术路线与经验意义,进而探寻实践与研究的趋势和思路,提出历史文化价值的延续、低碳可持续的改造、以及对其空间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的关注是未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