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查明某区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遗留矿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Cr、Zn不存在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 As Cu Pb,且重金属污染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为研究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对周边人体健康影响,通过选择2种重金属As,Cd作为主要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矿区日后规划为林地使用,Cd致癌风险处于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As具有明显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
对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和稻谷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分析研究了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布范围以及典型稻谷样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土壤重金属污染集中分布在选矿厂周边,主要污染元素为Cd和Cu,污染程度以轻度污染为主,Cd元素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该矿区尾矿库北侧河流上下游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大致相当,尾矿堆放对北侧河流周边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十分轻微;该矿区周边稻谷样品中Cd元素含量均不超标,矿山采选活动并未对矿区周边稻谷食品安全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采矿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矿山的土壤逐渐出现了重金属污染情况。对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可以明确矿山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并为土壤保护提供依据,因此本文以某矿山的土壤为例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方法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探究。从探究结果来看,该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0~2级且土壤中Hg的含量最高、Ni的含量最低,其中Hg的潜在生态危害性最强,所以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控制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从而控制其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某退役铅冶炼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地块历史变迁、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现场踏勘,选择采样点,对土壤、地下水、废渣及构筑物表面附着物进行污染调查。污染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块土壤污染超标因子为砷、铅、镉、汞和锑;地下水污染超标因子包括砷、镉、镍、锑、铅、锌、铊、钴、铍等重金属及氟化物;这与历史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滴漏跑冒、扬散、废渣无组织填埋等相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砷、镉、汞、铅的含量大于地块土壤风险控制值,超过可接受水平,存在健康风险。砷、镉、铅、汞、锑的建议修复目标值为60 mg/kg、79.6 mg/kg、1 327 mg/kg、38 mg/kg、180 mg/kg。  相似文献   

5.
矿产开发是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借助三角模糊数方法从重金属污染特征、固有脆弱性、特殊脆弱性、价值功能等方面,分别对四川某矿区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叠加得到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分布情况,针对不同风险区域提出了对策建议。评价方法及结果对于指导本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集了河道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并采用TCLP法测定了Cd、Pb和Zn的含量,同时开展了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根据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级标准,该河段沉积物中Cd超标率为60%,Zn的超标率为20%,Pb的含量都在安全值范围内。沉积物中三种重金属的均为低风险。TCLP提取沉积物中Cd、Pb和Zn含量,与国际标准值对比发现,沉积物中上下游的两个样品Cd含量大于国际标准值;所有沉积物样品中的Pb、Zn的含量均大于国际标准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河段的沉积物为重度污染。根据有效态和TCLP提取的重金属含量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存在一些差异,但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该河流流域确实存在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程潮铁矿尾矿库及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砷、铅、铬、铜、镍和锌)的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单因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尾矿库土壤As和Cu的污染问题突出,超标率分别为33.3%和41.7%,其它重金属在少数点位超标;农田土壤仅重金属Cd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结果表明,16.7%的尾矿位点处于中度污染水平,25%的尾矿位点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农田土壤整体上较清洁。尾矿土壤中41.7%的Cu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41.7%的土壤Cu属于中度~强污染地质累积风险,少数位点由于Cd和As含量较高,达到较高等级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地质累积风险。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Cd,局部地区达到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和地质累积风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和Cr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较为突出,整体而言,尾矿区有33.3%的位点存在致癌风险,所有土壤的非致癌风险等级低,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较低。由于少数位点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仍需加强该尾矿及其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8.
潘瑶 《冶金与材料》2023,(3):103-105
在金属矿区开采后,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在植物、动物体内积累后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安全,说明要对金属矿区内的污染土壤开展治理修复工作。鉴于此,文章围绕有色金属矿区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污染土壤修复的六项相关技术,以广西某有色金属选矿厂为例,分析了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了解北京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检索收集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研究文献数据,并结合空间分析、地累积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等方法对其分布规律、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农用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平均含量均低于筛选值,但大部点位的重金属含量已超背景值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显示区域土壤Hg和Cr地累积风险最大,其污染点位占比分别达82%和67%,其余重金属累积污染风险较低。不同暴露途径下,各单一重金属或复合作用导致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为可接受水平。但相较于其他重金属而言,土壤As的潜在致癌和非致癌风险最大,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区域土壤As的监测与管控治理,以期实现区域农业活动可持续绿色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工业越来越发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对矿山的开采,矿区周边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情况,危及人体及生态安全,为此提出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这一课题。通过构建评估模型,评估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判断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以及污染范围状况;评估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积极控制重金属污染扩散,避免重金属污染对矿区周边土壤的进一步污染。  相似文献   

11.
在硫铁矿的开采过程中,重金属污染、酸性矿山废水和固体废物需要重点关注。以四川某硫铁矿废弃地块为例,针对其开采情况开展了土壤、地下水和固体废物环境调查,提出了风险管控方案。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重金属砷(As)和钴(Co)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管制值,需采取风险管控措施。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受硫铁矿开采活动影响较大。重金属易在土壤表层或中层富集,向深层迁移较缓慢。矿井涌水主要表现为低pH值、高氟化物、高硫酸盐、高溶解性总固体和高硬度的特征,为典型矿山酸性废水污染,可采取矿坑水工程封堵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治理。区内硫铁矿在空气、水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极易产生酸性矿山废水,从而导致重金属污染。原矿石堆放区I区尾渣体积为5310.14±1062.03 m3,原矿石堆放II区尾渣体积为1070.36±214.07 m3,区内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等级判断为高风险,建议采用原位填埋和部分资源化再利用进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金属矿区重金属含量超标,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开展了金属矿区地表环境中重金属物质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结合某金属矿区单个金属元素的污染系数及该元素对地表环境造成的危害指数,估算多种金属元素对地表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分析污染强度与危害指数之间的关系,对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生态风险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某镍钼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Cd、Pb、Zn、Cu、Ni及Cr)污染情况和周边蔬菜及水稻中重金属含量对居民的影响,在矿区周边采集土壤样品,并采集其周边土壤根际的蔬菜或水稻样品。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法对各种蔬菜或水稻判别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并采用生物富集系数法对各种蔬菜或水稻对重金属元素富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各个取样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以Ni超标最严重。潜在生态危害趋势为Eir(Cd)Eir(Ni)Eir(Cu)Eir(Pb)Eir(Zn)Eir(Cr),17号样点污染最严重,达到强生态危害级别。未发现可对Cd、Cr、Cu、Ni、Pb及Zn有富集能力的蔬菜及水稻,但发现辣椒和萝卜对Cd有较强吸收,水稻、萝卜及玉米对Zn具有较强吸收。结合重金属总量分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区应注意Ni及Cd污染治理与防治,还应注意Cr及Pb造成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土壤环境重金属受污染程度评价标准不统一、定性指标难以定量化的问题,建立了适用于土壤中Cd等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的Matlab-FIS工具分析了白银市白银区附近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采样点中层土壤受污染程度高于表层土壤,远离工业区的土壤质量好于工业区附近的土壤。研究表明,模糊评价法可以精确地对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进行评价,解决了传统的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单因子指标评价法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质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风险评价不精准就无法彻底解决重金属Cr,Ni污染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地质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通过分析地质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污染现状,得出地质沉积物中重金Ni不仅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还会影响大气质量;计算地累积指数,模拟重金属Cr,Ni生态风险,完成地质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生态风险评价,致力于为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某化工企业为例,通过开展场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为该场地后续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避免场地遗留重金属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场地调查结果表明,土壤存在重金属和氟化物污染,地(表)下水存在不符合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的情况。建议尽快进行场地后续污染物清除及治理工作,并在场地污染修复完成前禁止任何闲杂人员进入场地。  相似文献   

17.
以典型地膜残留区——河南省开封县郭庄西瓜种植区的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残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状况分析,并对食用西瓜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d的含量是国家标准值的3.25倍,处于中度污染级别,且还存在一定程度的Pb污染;由膳食途径所致的健康风险评价中,化学致癌物质Cr的年健康风险值较大,为4.39×10~(-3)a~(-1),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化学致癌重金属的个人年风险占总年风险的87.7%,且与非致癌重金属的个人年风险值相差4个数量级,这表明开封县西瓜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8.
土壤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以某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污水灌溉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状况的影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现状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样品的Cd、Cr、Cu、Pb、Z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5种重金属均在表层土壤(0~10 cm)含量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0~10cm土层土壤Cd、Cu、Pb平均含量均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而Cr和Zn含量低于背景值。利用地统计方法得到的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图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水泥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其存在较高的同源性或复合关系。健康风险评价显示,4种重金属的单一健康风险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其综合污染风险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存在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且重金属对儿童的健康风险大于成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对某工业园废弃遗留地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具体工艺为“废渣/土壤+水泥+石灰+稳定剂(氯化铁)”。污染土壤修复流程为:拆除修复地块硬化地坪;清挖污染土壤,转运至地块内遗留车间进行暂存及修复,分批次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利用修复土壤,通过养护、检验等手段将处理达标的土壤外运用于工业用地或路基填埋。修复后土壤样品的浸出液pH检测最大值为8.56,Cu、Pb、Zn、Cd、As、Ni、Be、Sb、Co检测最大值分别0.004 4、0.009 0、0.998 9、0.003 4、0.032 0、0.005 2、0.000 4、0.009 0、0.020 9 mg/L,达到各重金属修复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0.
废线路板的利用处置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缓解资源压力,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尤其是重金属与有机物污染不容忽视。在简述了废线路板机械物理法、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热解法等典型利用处置技术的环境健康风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溴化污染物、浸出尾液等特征污染物的排放特性、防控技术及管理政策,并提出了规范提升废线路板利用处置行业污染防控水平的相关建议,有利于促进该领域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