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汽油中胶质的构成与性质,分析了实际胶质、溶剂洗胶质、未洗胶质标准试验方法测定过程、数据差异的原因,阐述了汽油标准中胶质引用标准变更的原因,研究了添加剂间及与汽油溶剂洗胶质间的相互作用。指出汽油添加剂的无序使用是导致汽油未洗胶质超标、发动机非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合理、有效使用极性小、非烃元素含量低的添加剂,降低胶质尤其是未洗胶质含量是保障发动机有效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0年4月1日起实施的 GB 484-89车用汽油规格中(包括90号、93号和97号三种牌号的车用汽油),要求实际胶质的测定按照 GB 8019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喷射蒸发法)进行,虽然备注[3]允许用 GB 509实际胶质测定法(空气法)测定,但仲裁试验则要求以 GB 8019为准。  相似文献   

3.
调配了不同组分类型的车用汽油,并选择常用的丁腈橡胶、聚酯型橡胶、聚醚型橡胶,对车用汽油与橡胶的相容性开展研究。进行了车用汽油浸泡前后橡胶的体积变化率、拉断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对比试验及车用汽油浸泡橡胶后的实际胶质和颜色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车用汽油浸泡橡胶7d后,丁腈橡胶的体积变化率、拉断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变化最为显著,聚酯型橡胶其次,聚醚型橡胶的变化较小;车用汽油浸泡不同类型橡胶后,其实际胶质受丁腈橡胶影响最大,聚酯型橡胶影响最小。用方差分析法对橡胶在车用汽油中浸泡后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车用汽油浸泡橡胶后实际胶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橡胶类型对自身使用性能的下降有决定性的影响;车用汽油浸泡橡胶后实际胶质则同时受车用汽油类型和橡胶类型的影响,与前者的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用未洗胶质和实际胶质的差值来评估车用汽油中清净剂添加量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产地成品汽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特定清净剂,并利用统计软件MINITAB对这些添加清净剂的汽油的未洗胶质和实际胶质的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清净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未洗胶质和实际胶质差值的影响,找到用未洗胶质和实际胶质的差值来评估车用汽油清净剂添...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多种类型金属腐蚀抑制剂和汽油清净剂对M15甲醇汽油胶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各金属腐蚀抑制剂中苯并三氮唑能够降低胶质生成量,乙胺、正丁胺和乙醇胺对胶质生成量无明显影响,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会使胶质生成量有所增加;储存过程中,与空白M15甲醇汽油相比,苯并三氮唑可使未淋洗胶质和溶剂洗胶质含量的增幅分别降低0.6mg/100mL和0.4mg/100mL,三乙醇胺会使未淋洗胶质和溶剂洗胶质含量的增幅分别增加5.2mg/100mL和4.4mg/100mL,其他金属腐蚀抑制剂也会使增幅略有增加。初始状态下,三种汽油清净剂均会导致未淋洗胶质含量大幅升高,当添加量为0.04%时,未淋洗胶质含量范围为19.4~31.4mg/100mL,当添加量为0.10%时,未淋洗胶质含量范围为51.6~68.4mg/100mL;储存期过程中,与空白M15甲醇汽油相比,三种汽油清净剂均能降低溶剂洗胶质含量的增幅。红外光谱试验结果从液相氧化的角度有效验证了胶质试验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用大孔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抽提蒸馏单元中环丁砜贫溶剂和液液抽提单元中环丁砜贫溶剂进行净化,净化后溶剂中的Cl-和胶质被有效脱除,溶剂pH值升高,酸值降低,溶剂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液液抽提单元环丁砜贫溶剂中胶质含量低,胶质去除率为85.5%,Cl-去除率为79.94%,抽提蒸馏单元环丁砜贫溶剂中胶质含量高,胶质去除率为28.7%~32.6%,Cl-去除率为54.98%~59.95%。说明胶质含量对离子交换树脂法净化环丁砜贫溶剂的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凝析油用作调和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凝析油的物性及其烃类组成,通过脱除胶质、添加助溶剂和辛烷值改进剂等处理工艺,可将凝析油作为调和汽油的主成分。进行了助溶剂筛选及调和方案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异戊醇和甲醇作助溶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辛烷值改进剂,93#汽油的调和方案为y(助剂A):V(凝析油):V(MTBE)为3:9:2,其中助剂A为甲醇与异戊醇的混合物,且V(甲醇):V(异戊醇)为11:3,其性能符合国家车用汽油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汽油清净剂对汽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汽油清净剂对汽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加剂汽油洗后胶质和洗前胶质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汽油清净剂,其次为汽油;而加剂汽油诱导期主要影响因素为汽油,汽油清净剂影响较小。加剂汽油诱导期与空白汽油诱导期之间呈线性关系。随着加剂浓度的增加,胶质和诱导期均呈线性关系变化。清净剂加入汽油中,洗前胶质显著增加,为8.3~39.7 mg/100 mL,为空白汽油的2.5~42倍;洗后胶质普遍下降,下降率为15.0%~83.3%;诱导期变化幅度为-9.0%~14.0%。在选用清净剂时,通常选用对诱导期影响小,洗后胶质下降率大的清净剂。  相似文献   

9.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中国石化品牌形象,防范销售企业外采车用汽油质量风险,在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从气味、馏程、未洗胶质、蒸发指数(DI值)、烯烃含量、苯胺类物质、甲缩醛、碳酸二甲酯、乙酸仲(异)丁酯、氯和硅含量等方面制定了既不大量增加企业质量控制成本,又符合汽车实际运行要求的车用汽油内控指标,介绍了具体指标的研究、确定、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为确保石化销售企业外采车用汽油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般洗涤粘度计的方法,先将油出后,用溶剂把遗留在粘度计中的残油洗净,最后进行干燥赶出溶剂。如遇到重质石油产品及润滑脂等,想把它很快的洗清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溶剂的消耗量也太大.这样就严重的影响到分析的速度。我们在测定润滑脂粘度工作中,想出了一种较简单而迅速的洗粘度计的方法,兹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对90号(M3)车用汽油、90号车用汽油作了行车对比试验并按国家标准GB1334-77道路试验方法进行了汽车道路行车性能测定,证明90号(M3)车用汽油与90号车用汽油使用性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车用汽油柴油中硫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原油正构烷烃沥青质聚沉机理研究及沉淀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IP 143标准方法测定了我国孤岛和草桥原油正构烷沥青质沉淀量。结果表明两种原油的沥青质沉淀量均随沉淀剂分子量增大而减小、随剂油比增大而增大。在原油沥青质 胶质胶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沥青质聚沉机理 ,该机理的基本假设是原油中沥青质分子以胶束形式存在 ,其中胶核为沥青质缔合物 ,溶剂化层为胶质和溶剂分子。通过分析沉淀剂性质、剂油比、体系温度和压力等对沥青质 胶质胶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沥青质沉淀点、沉淀量、沉淀物平均分子量以及沉淀物平均颗粒大小随沉淀剂性质和剂油比等因素变化的规律。经比较说明 ,这些规律与本文及文献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国内简讯     
用常顶汽油代替水分分析中的溶剂我厂的原油、车用汽油、轻柴油、重柴油、常压渣油的水分含量都要按照 GB260-77方法测定。分析时每年要消耗400kg 左右的工业溶剂油,价值人民币600元左右,以前都是购买这种工业溶剂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车用无铅汽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汽油中的二烯烃含量影响汽油的洗后实际胶质;汽油的组成直接影响储存后汽油的辛烷值变化;汽油中加入的抗爆剂影响储存后汽油的辛烷值、诱导期、实际胶质等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任连岭  粟斌  化岩 《石油商技》2009,27(1):46-49
在应急情况下,需将轻柴油与车用汽油调合使用。为了解和掌握车用汽油与轻柴油调合后的特性变化,将轻柴油和车用汽油按不同比例调合后,对调合油品的运动黏度、密度、饱和蒸气压、凝点、冷滤点、馏程、辛烷值、十六烷值等性质进行了测定,考察了轻柴油和车用汽油按不同比例调合后各种性质的变化,提出了在紧急情况下,车用汽油和轻柴油的应急使用最大调合比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前言尽管以硅胶和氧化铝为代表的吸附型固定相在分离石油产品及其添加剂方面显示了较好的选择分离能力,然而,当使用非极性或弱极性流动相溶剂时,由于油品中的重质组份极性胶质的吸附、滞留扩散等因素,导致柱效下降的弊病,从而使极性胶质的测定发生困难,也使上述柱子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为此,人们只好采用差减法求得胶质含量,这样做的结果使大部分的测定误差都归到胶质中去。有人用经典柱色谱法将得到的胶质含量换算进去,或用硫酸胶质法另行则定胶质含量。上述作法手续繁杂且费时,配合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使之失去快  相似文献   

18.
用溶剂法分割炼油厂原料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炼油厂需处理许多种原料,而原料油的特性可由其实际组成来确定,因此需要有一种简单测定原料油组成的方法。本文使用一种全溶剂方法将炼厂原料分割成沥青质、胶质、芳香烃和饱和烃馏分。选用的溶剂为正庚烷、丙酮和二甲基甲酰胺。全溶剂法操作容易,而且不需要使用固体吸附剂(或化学试剂)。使用固体吸附(或化学试剂)有可能使原料油产生不可逆的物理化学变化,造成物料不平衡,影响后面的性质测定。全溶剂法适用于多种原油和合成燃料油。  相似文献   

19.
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研究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膜性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测试了一系列沥青质膜,胶质膜的π-A等温曲线,结果表明,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在空气-水界硐均形成不溶性膜;沥青质膜的性质溶剂芳香性的不同而不同,胶质膜的性质与沥青质膜有较大差异;胶质与沥青质的相互作用能显著地影响沥青胶质混合膜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二聚环戊二烯在车用汽油中的溶解性能,以及其对车用汽油的蒸发性能、抗爆性能、安定性能的影响,为确定和规避二聚环戊二烯引起的车用汽油质量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