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固相萃取工业废水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的测定。比较硅胶柱、C18、Qasis HLB和Si/PSA玻璃柱对DBP和DNOP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i/PSA玻璃柱回收率最稳定,Qasis HLB次之,C18的萃取效率较低。硅胶柱对DBP的萃取效率较高,但对DNOP的萃取效率低于80%。经水梯检测得出DBP和DNOP在0.1~4.0μg/mL质量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5以上,检出限均低于0.2μg/L。采用该方法分析5个实际工业废水样品发现所有水样中均有DBP检出,1个样品中检出DNOP,整体回收率在94.2%~101.2%。该法回收率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适用工业废水中的DBP和DNOP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沈阳市采暖期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对2015年采暖期大气中PM_(2.5)和PM_(10)采样,利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分析软件分析了两种粒径的颗粒物在采暖期的浓度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之间所占比例关系。结果表明,PM_(10)质量浓度范围为90.46~400.8μg/m~3,平均值是230.53μg/m~3,超标率为75.14%。PM_(2.5)的浓度范围为80.34~260.13μg/m~3,平均值是157.63μg/m~3,超标率89.56%。PM_(2.5)/PM_(10)在30.50%~98.09%之间,平均值为68.28%。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对颗粒物电镜下的观察分析,发现采暖期大气主要污染源是煤燃烧烟气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铜离子浓度为100600μg/g时对猪粪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浓度为100~300μg/g时可提高甲烷产量,浓度为400~600μg/g时,则明显抑制甲烷产量;整个过程中,系统的pH值一直维持在6.5600μg/g时对猪粪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浓度为100~300μg/g时可提高甲烷产量,浓度为400~600μg/g时,则明显抑制甲烷产量;整个过程中,系统的pH值一直维持在6.57.2,无明显酸化;当铜离子浓度为300μg/g时,COD去除率最大,达到68.23%。铜离子浓度对TS,VS去除率影响不明显,TS去除率为30%7.2,无明显酸化;当铜离子浓度为300μg/g时,COD去除率最大,达到68.23%。铜离子浓度对TS,VS去除率影响不明显,TS去除率为30%35%,VS去除率为55%35%,VS去除率为55%60%。不同重金属浓度的COD在前15 d内均达到较高值,这有利于反应高效进行,而氨氮(NH4+-N)一直处于升高状态,对反应中的产甲烷微生物造成抑制作用,最终导致消化系统氨中毒,使Cu400,Cu500,Cu600 3个处理的发酵罐产气提前结束。  相似文献   

4.
《节能》2019,(6):153-158
以西安市某大学为研究对象,在供暖季选取大中小三类典型教室,基于现场测量和问卷调查法,综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对西安市大学教室内空气品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课状态下,各类教室普遍温度偏高,大中教室存在过量供暖现象;各类教室相对湿度普遍偏低;上课状态时各类教室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远超出国家标准的建议值;主观调查表明只有不到40%的同学对上课状态下教室内空气品质现状表示满意;人员密度高、开窗通风频率少是上课状态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启门窗通风的方式可显著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且不会降低室内人员的舒适性。自习状态室内空气质量优于上课状态,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1961至今的上海雾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特别是对2008年以来上海大气环境中粒径2.5μm及以下颗粒物(PM2.5)的年变化、月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并从PM2.5的角度反映近年来的雾霾天气变化。经分析可知,上海市雾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且增幅明显。上海市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在2008-2014年期间呈降-升-降的趋势,仅2011年的年均值(34μ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另外,上海市PM2.5的月均值冬季高,夏季低,符合霾天气的冬多夏少,春秋季居中的规律,并且其浓度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等气象因素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细水雾去除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细粉尘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了小型封闭腔体并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细水雾降尘实验。首先采用阴影法对5种工作压力下的细水雾特性进行了测量表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雾化特性细水雾对不同质量浓度PM5粉尘的降尘实验,实验中考虑了喷雾时长为5和10s两种情况,所测试粉尘为面粉;此外,还测试研究了不同粉尘粒径分布对细水雾降尘效果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细水雾对PM5粉尘的降尘效率随粉尘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降尘效率的提高不再明显;细水雾雾滴越细越密,其对PM5粉尘的降尘效率越高;延长细水雾喷雾时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细水雾对PM5的降尘效率,且低质量浓度PM5比高质量浓度PM5受喷雾时长影响更大;针对平均粒径相差无几的粉尘,细水雾对粒径分布范围小的粉尘的降尘效率比对粒径分布范围大的粉尘的降尘效率高,预测细水雾降尘效率使用粉尘粒径分布范围比使用平均粒径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采用沉降炉实验系统及燃煤烟气汞在线分析仪,试验研究了空气和O2/CO2气氛下,O2浓度、CaO和Fe2O3对煤样Hg排放的影响。从空气气氛切换至20%O2/CO2气氛时,褐煤烟气中气态单质汞(Hg0(g))浓度略降低,气态总汞(HgT(g))浓度略升高,烟煤则呈现相反趋势。O2/CO2气氛下,O2浓度为20%~25%时,烟煤的HgT(g)浓度变化不大,约19μg/m3;O2为30%时,HgT(g)浓度显著升高至23.2μg/m3;Hg0(g)浓度基本未受影响。CaO和Fe2O3可抑制Hg排放,且O2/CO2气氛下的效果优于空气气氛。CaO添加后可显著降低Hg0(g)浓度,同等O2浓度下,O2/CO2气氛更有利于HgT(g)的减排。Fe2O3加入后,HgT(g)浓度有所降低,O2浓度升高,Hg0(g)氧化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8.
某30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采用炉内脱硫、SNCR、预电除尘器和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实现了超低排放。对不同工况下不同位置的烟气汞浓度和灰渣等固体副产物中的汞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汞主要以气态汞和颗粒汞形式存在;锅炉负荷提高,烟气中气态汞和颗粒汞浓度均有所提高,炉内脱硫对原始汞排放特性几乎没有影响;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可脱除71%~77%的气态汞和86%~88%的颗粒汞;采用预电除尘器与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结合的超低排放路线,总汞脱除率可达到82%~87%,使烟囱排放的汞浓度不高于1.5μg/m~3。副产物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脱除的汞主要富集于粉煤灰和半干法脱硫灰中。  相似文献   

9.
使用碱性双氧水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酶解效果。实验表明,最优预处理参数为使用分别占秸秆质量16%的 H2O2和25.6% 的NaOH,于40℃下预处理秸秆24 h。对经不同预处理剂处理后的秸秆进行酶解,发现NaOH及碱性双氧水预处理秸秆的酶解还原糖产量为7.48 g/L和8.26 g/L,而经H2O及H2O2预处理秸秆的还原糖产量仅为1.35 g/L和1.59 g/L。通过木质纤维素含量及SEM分析发现,氢氧化钠主要作用为溶解秸秆中的木质素及半纤维素,而双氧水的存在则会破坏秸秆表面结构。计算秸秆预处理前后质量损失发现,双氧水的存在不能显著提高秸秆预处理后的质量损失,但会氧化分解被氢氧化钠溶解的大分子物质,对此过程机理及产物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市黄浦区中小学校为调研对象,调查分析教室照明的能耗现状及节电潜力。调查结果表明:1)学校教室的平均照度、功率密度和能耗密度三个指标均存在不达标现象;2)学校教室年耗电量差异较大,未改造教室灯光系统改造势在必行;3)应用模型模拟教室灯光系统改造,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提高;4)以绿色照明理念推进学校灯光亮化工程,倡导节约用电。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3家大型火电厂废气中二噁英排放情况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显示,3家电厂废气中二噁英浓度范围为0.0013~0.0088ng TEQ/m~3,平均为0.0042ng TEQ/m~3;二噁英排放因子范围为0.016~0.077μg TEQ/t煤,平均排放因子0.038μg TEQ/t煤,远低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调查结果。这表明,重庆市火力发电企业大气二噁英的排放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水体砷(As)污染逐渐加重,沉积物作为水体污染物的内源,其释放的As可能是造成水体As污染的重要原因。利用ZrO-Chelex薄膜梯度扩散技术(ZrO-Chelex DGT)原位、同步获取太湖沉积物中有效态As和Fe的高分辨垂向信息,并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太湖北部湖区上覆水总As和溶解态As的浓度较高,4个采样点总As均超过中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10μg/L);沉积物中As的赋存形态主要为Fe结合态。沉积物中DGT有效态As和Fe随深度有升高趋势,部分样点有效态As在升高后出现降低;有效态As和Fe在3个样点分布相似,呈现显著相关,表明沉积物As的释放受Fe还原过程的控制;但在另外3个样点分布不同,表明存在其他主导机制控制沉积物中As的释放,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稀土尾矿区修复用皇竹草的厌氧发酵特性和发酵过程稀土元素溶出情况,开展不同发酵浓度(总固体浓度分别为2%、4%、6%、8%、10%)的中温(37±1℃)批式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总固体(TS)浓度为4%条件下皇竹草产甲烷性能最佳,日产甲烷率和累积产甲烷率分别为25.56 mL/g和197.33 mL/g。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TS下皇竹草发酵累积产甲烷率的变化。分析发酵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皇竹草内的稀土元素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只发生小部分溶出,主要包括La、Ce、Nd、Sc、Y等,各处理发酵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并未超出文献报道的抑制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溶出率与发酵体系的TS浓度、化学需氧量(COD)呈负相关,与pH呈正相关。研究可为稀土矿区皇竹草沼气工程应用和发酵剩余物的肥料化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节能》2021,40(7):32-36
针对某660 MW超临界机组对冲燃烧锅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是沿炉膛宽度方向氧量分布不均。对此进行节能优化调整试验,调整后满负荷时烟气CO排放浓度最高值由9 999μL/L降至492μL/L,平均值由3 856μL/L降至361μL/L,锅炉热效率由91.76%提升至93.15%,机组运行经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长庆石化公司1.4Mt/a催化裂化装置中压汽包由于蒸汽夹带盐分现象严重,蒸汽品质难以有效控制,影响装置和气压机长周期运行。分析认为,过热蒸汽中的钠离子、二氧化硅含量超标,是导致气压机组汽轮机叶片结垢的直接原因。所以,抑制饱和蒸汽夹带盐分,进一步降低蒸汽中钠离子和二氧化硅含量,优化过热蒸汽品质,是保证汽轮机稳定运行的重点。该装置于2009年开始使用美国Ashland公司锅炉药剂,在催化裂化中压汽包系统投加AMERZINE15除氧剂和DREWPHOS2600缓蚀阻垢剂,经过连续2年的运行,饱和蒸汽钠离子、二氧化硅含量分别由6130.75μg/L、811.16μg/L降低至12.25μg/L、7.86μg/L,过热蒸汽钠离子、二氧化硅含量分别由107.74μg/L、88.43μg/L降低至27.94μg/L、9.92μg/L,汽轮机主气门开度由100%降低至70%,并在保护锅炉内壁、避免溶解氧腐蚀、提升锅炉水汽品质、优化气压机运行工况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响甲胎蛋白(AFP)下降的有关因素,本文对40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 AFP 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多结节型肝癌以及 TACE 后肿块不变或增大者,出现肝内及肝外转移者、血清蛋白增高者,病情加重者,其 AFP 值不易下降。上述指标在TACE 后 AFP 仍≥400ng/ml 组与 TACE 后 AFP≤250ng/ml 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TACE 后检测 AFP 有助于肝癌临床过程的观察随诊和治疗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省化州市平定地区高镉含量区镉的化学形态和理化性质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的全镉含量介于0.12到0.29μg/g,平均值为0.18μg/g。铁矿区由于受到铁矿开采的污染,土壤中全镉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受铁矿影响的区域。平定地区土壤中的镉都具有高的生物风险,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和弱有机结合态为主,最高可达全镉含量的64%以上。土壤中水溶态镉的含量很低,占全镉比例的0.5%以下。离子交换态镉的含量主要受控于土壤中全镉的含量。弱有机结合态的镉主要与p H值有关,碱性土壤有利于镉的去除。残渣态的镉主要受控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雾霾天气越来越严峻。上海等多地空气质量指数曾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级别,上海也曾遭遇历史上最重度的雾霾污染,PM2.5浓度日平均值超过600μg/m3,其中普陀区监测站数据高达726.0μg/m3。该文从上海西南局部地区PM2.5浓度分析入手,通过数学方法研究了PM2.5与温度、湿度及不同污染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能源利用方法所产生的排放物对PM2.5浓度的影响。同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社会上不同人群对节能减排、合理使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的关注、理解,以及人们对上海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关注程度,综合分析了能源清洁利用、节能减排与雾霾产生的关系。将实地检测结果和调查统计数据相结合,提出治理雾霾、能源清洁利用的三大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UASB和EGSB 2反应器中对中(5g/LCOD)和低(0.5g/LCOD)浓度废水中EPS(胞外多聚底物)的浓度及分布的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EPS总浓度的作用,对UASB的稳定运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单环芳香烃类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活性炭吸附-溶剂解吸/气相-质谱联用的方法,测量了燃用柴油、生物柴油及其调和油B50(体积比为50%生物柴油和50%柴油)排气中的单环芳香烃类污染物(MAHs)。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柴油时,苯和MAHs排放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3μg/L和5.51μg/L。与柴油相比,燃烧生物柴油可大幅降低MAHs排放的平均浓度,降低幅度为76%。燃烧柴油时,苯、甲苯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随着负荷的增大而降低,中负荷时达到最低值,随着负荷进一步增大,其排放浓度明显增大,二甲苯排放浓度随负荷变化不明显。燃烧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调和油时,苯、甲苯和乙苯的排放浓度随负荷变化规律与燃烧柴油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