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在海洋探井钻井过程中,隔水导管的强度及稳定性对于安全钻完井作业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渤海油田常规的探井井口结构,研究了海风、海浪、海流及海冰作用对钻井隔水导管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探井钻井隔水导管的受力分析模型。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钻井隔水导管有限元计算模型,并且对钻井隔水导管及组合管柱结构进行了强度和稳定性校核。以渤海油田某探井为例。对25a-遇海洋环境条件下钻井隔水导管的强度及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成果能够为该地区今后的探井钻井作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从而保证海上钻完井施工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资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杨进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与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科技攻关项目“海上钻井隔水导管人泥深度确定技术”,近日通过了教育部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以国家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较,在海上钻井隔水导管群桩锤人法的人泥深度确定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其成果实用性强,应用前景广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部分海上油田陆续进入老龄化,海洋油气设施弃置需求逐年增加。为解决海洋油水井弃置过程中隔水导管拆除时间长、价格高昂以及安全风险高的难题,提出并论证了采用浮吊整体拆除隔水导管技术的可行性。该技术合理安排拆除上部组块或拆除导管架的浮吊与驳船资源拆除隔水导管,能够利用相对价格低廉的浮吊,短时间内完成隔水导管的拆除,而不是长时间占用昂贵的钻井平台,该技术模拟分析论证,该技术在渤海区域海洋环境条件下可行。通过在渤海某8口井弃置项目中成功应用,大幅缩短了工期并提高了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海上固定式导管架结构生产平台隔水导管位于海水飞溅区和潮差段的部分由于常年受到海水冲刷、温度及应力变化等作用,普遍出现锈蚀、孔洞或裂缝变形等损害,结构和强度受到损坏。根据涠洲某油田隔水导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腐蚀检测方案,并建模对其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进行了模拟核算和评估,研究表明该平台隔水导管普遍存在麻坑腐蚀及孔洞腐蚀现象,该方法对海上油气田开发平台的隔水导管检测和再利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渤海绥中36-1油田丛式井口隔水套管设置与施工贯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海绥中36-1Ⅱ期开发工程平台丛式井口为实例,简述在优快钻井等工艺条件下隔水套管的作用,以及隔水套管作为非结构构件在以往设计中存在的某些不规范问题;论证绥中36-1Ⅱ期开发工程平台丛式开钻进中减少套管设计入土深度、采用小直径钢桩打入等问题;根据贯入特性、工程规范和施工特点,提出了有关桩锤配置与动力连续作业等技术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渤海绥中36-1Ⅱ期开发工程平台丛式井口为实例,简述在优快钻井等工艺条件下隔水套管的作用,以及隔水套管作为非结构构件在以往设计中存在的某些不规范问题;论证绥中36-1Ⅱ期开发工程平台丛式井钻进中减少套管设计入土深度、采用小直径钢桩打入等问题;根据贯入特性、工程规范和施工特点,提出了有关桩锤配置与动力连续作业等技术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钻采工艺》2019,(6)
南海西部W油田是中海油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该油田拟新增调整井以进一步挖掘产能和提高产量,同时,为持续降本增效,新增调整井计划简化井身结构,将隔水导管尺寸从原?762 mm优化为?508 mm,为避免采用小尺寸隔水导管而可能产生的井口失稳风险,并克服表层钻进易井漏失返的难题,亟需开展隔水导管稳定性研究。对此创新提出了横向力学、纵向力学及水力学"三位一体"的隔水导管稳定性综合分析思路和方法,首先运用有限元建模分析并推荐采用了钢级K55、壁厚14.3 mm的?508 mm隔水导管,其次通过分析计算海底土承载力和浅层破裂压力,优化得到隔水导管最佳入泥深度为50 m。现场应用结果表明,W油田新增调整井表层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井口稳定,且未发生井漏、井口失返等复杂情况,确保了现场作业安全顺利,缩短作业周期近3 d,降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
渤海海域某油田群原油产量已经超过其外输海管的设计量,为解决该油田群产量与外输能力矛盾的困难,对减阻增输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油田外输海管入口注入不同浓度减阻剂后,管道运行压力大幅度降低,解决了油田外输能力不足而限产的瓶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