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水同产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能量逐渐下降易产生井底积液,严重影响了气井的产能,甚至会造成气井水淹停产,常用的排液采气工艺需要借助外部能量或更换生产管柱,工艺运行成本高。为此,以Turner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了旋流雾化装置将井底积液雾化为细小的液滴,以便容易被携带出气井井筒;进而开展旋流雾化数值模拟、室内可视化实验及现场试验确定旋流雾化排液采气工艺关键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实施旋流雾化排液采气工艺使气井能够在不增加外部能量的条件下将井底积液排出,实现气井的连续携液生产;(2)该工艺具有对气井凝析油含量不敏感、作业方便、生产成本低及装置工作可靠性高等优点;(3)旋流雾化排液采气工艺关键技术参数为:最大下入井深4 200 m,工作温度120℃,气井气液比大于1 100 m~3/m~3、产液量小于20 m~3/d,工具外径58 mm或72 mm;(4)两口井现场应用效果好:水淹气井滴西17井成功复产并实现连续携液生产,大直径油管完井的K82006井携液良好且气井产气量稳定。结论认为,旋流雾化排液采气工艺作为一种不动原井生产管柱、不增加外部能量的排液采气工艺,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超声旋流气动雾化排液采气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成熟的排液采气工艺有优化管柱、橇装气举、柱塞气举、泡排、机抽、电潜泵等,但这些工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开发了超声旋流气动雾化排液采气技术。该技术通过机械、气动和超声波的多重作用使液体形成微细雾滴,使雾化气体被井内产出气体携带到地面。该技术具有不压井不动油管作业、排液深度可调、不受积液介质的影响、经济实用、安装管理方便等优点。中原油田凝析气田5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下入超声旋流气动雾化装置后,日产液量增加,气液比下降,排液效率提高,收到了预期的排液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场气田Q10、CX153井区增压开采先导试验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采技术》2003,24(4):30-33
  相似文献   

4.
泡沫排液采气药剂的性能是制约泡沫排液采气工艺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一套完整的泡沫排液采气药刑筛选与评价技术体系,并优选出适合JZ20-2-3井的泡沫排液采气药剂在工艺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别从配伍性、发泡力、抗温性及耐油性等方面对5种泡沫排液采气药剂进行了筛选与评价技术研究,优选出适合该井的泡沫排液采气药剂XXJ,该药剂在高温、高矿化度和高含油的情况下具有很强的起泡、稳泡和携液能力.一般使用质量浓度为0.3%~0.5%.研究成果对泡沫排液采气工艺的药剂筛选与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凤武  王海峰 《石油机械》2002,30(C00):65-66
鉴于气田的开采过程中,普通单管线柱塞排液工艺采液和排气用同一管线,气井控制较差的情况,研究了一种新型柱塞排液采气工艺。这种工艺使排液和采气各行其路、自动控制。介绍了这种工艺的地面流程、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采用这种工艺,一般的气井柱塞上下3-5次就可交井底积液基本排完。大庆油田现场2号井的应用表明,这种工艺使产气井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气液两相流原理出发,选用适合低产积液井排液模型,模拟计算了积液井在不同生产油管下的井筒压力剖面。根据研究结论,将现场两口低产积液井原来的外径50.8 mm(2 in)油管更换为外径38.1 mm(1.5 in)小油管,实现了稳定生产,效益显著,在低产积液井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气田开采过程中,采气工艺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气井环境下,对于采气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国内外排液采气技术现状进行阐述,指出排液采气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探究油田采气工艺技术发展建议,旨在通过工艺技术的科学化应用,来提高采收率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苏里格气井井筒内积液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分析手段,结合激光流动实验测量技术,围绕雾化器及安放位置数值优化分析、雾化器流道室内测试等内容,开展了仿真实验研究.针对激波雾化排水采气的喷管构型,采用Bezier曲线建模方法进行参数化,利用基于Fluent/Matlab协同仿真的自动优化平台对在不同实验环境及外场条...  相似文献   

9.
范学君 《测井技术》2003,27(6):537-538
全通径油管输送射孔(TCP)与杆式泵联作工艺技术是将全通径压力起爆器、全通径油管输送射孔枪与杆式泵结合起来,使射孔完井与下抽油泵用一趟管柱完成;在下完抽油杆之后密封井口,采用油管内加压起爆射孔枪的方式,射孔后立即启动抽油机,进行排液采气。介绍了联作的原理与工艺流程。该技术既可提高射孔完井效率,又可以减少作业次数和井喷压井所带来的水泥车费用和压井液费用;同时,由于形成枪内全通,可以进行测试等其它作业。在大庆油田采油九厂塔301井的现场应用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页岩气井通过大规模水力压裂形成复杂缝网,泵入的压裂液会与页岩相互作用,一方面通过自吸进入储层深部无法返排,另一方面压裂液会与页岩相互作用致页岩和液体特性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产生胶体残渣,造成页岩微粒运移。页岩储层普遍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天然微裂缝发育等特点,压裂液滞留于地层以及破碎支撑剂、胶体残渣和裂缝面破碎页岩微粒是否会对储层造成损害,文章从常规驱替损害害评价和自吸损害评价着手研究了页岩气井压裂损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页岩自吸致裂缝起裂扩展的积极作用和压裂液滞留于储层堵塞孔隙吼道的消极作用是同时存在的,裂缝发育程度的不同二者各自所起的主导作用是有差异的,对于微裂缝发育的储层,在导致水相圈闭损害的同时也可能诱发基质微裂缝的起裂扩展。返排液固相微粒对页岩储层的损害随岩样/裂缝尺度而呈现差异性,对于渗透率较高的裂缝流动通道,以固相堵塞和液相圈闭为主,且损害后渗透率难以有效恢复。研究结果对于针对页岩气井储层特征优化、页岩气井的关井时间和制定返排制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天沛 《海洋石油》2011,31(2):75-78
目前国内海上气田排液采气工艺措施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以连续和间歇气举为主,一类是临时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固体泡排和连续油管作业.从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应用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形成成套技术系列,应用范围受限较大.而受海上气田平台操作空间、气田流体性质、气田完井工艺以及措施成本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气井排液效果的影响,采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涡流排液采气工具进行了流场模拟。建模时采用雷诺平均假设下的N-S方程作为计算的基本方程,并采用RSM模型对N-S方程进行封闭,同时采用壁面函数处理壁面边界层的流场。分析结果表明,涡流工具的顶角对整体流场影响较小,使用时仅需满足打捞头相关尺寸即可;减小螺旋角对分离效果影响不大,同时减小螺旋角会大幅增加压力损失,因此选取螺旋角为70°;内柱直径为45 mm时有利于气、液两相的分离;最好选用1.50倍导程,倍数过大时会增加能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毛细钢管泡沫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在锦州气田3井的实施过程及应用效果分析,为今后开展相关工艺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川孝455井的生产特征、生产测井成果和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方案。依据设计进行了现场试验获得了成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在该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在川西气田一些工况较为适宜的产水气井,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新场气田部分井场具有高、低压气井并存现状,通过气井临界携液流量分析,结合天然气连续循环气举技术,开展同井场高压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试验。通过对高压气源井、注气量及连接方式的优选和设计,先后在新场气田5个井组中进行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72-467井组注气先导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南油田已动用的石油地质储量中,渗透率小于20×10~(-3)μm~2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储量有1747×10~4t,占全油田储量的27.24%。这部分储量注水困难、井况较差、油井产量低。“注气开发”是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藏最为有效的开采方法。本文针对文南油田文 72-467注气井组的地质特征,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完成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生产历史拟合和动态预测等。该油藏通过注天然气开采,能大幅度地提高该区块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中-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A,多口气井因严重积液无法生产。为了保证产气,排出井筒积液,对排液采气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优选出适合A气田的排液采气工艺。通过现场应用,连续油管注氮气排液采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中-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排液采气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火驱采油技术是一项热效率较高、节能效益明显、生产成本较低的采油技术,与其他开发方式相比,采收率可达50%~70%,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新疆油田在红浅1井区老区开展了直井火驱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从国内外稠油开发技术、火驱采油的关键技术、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地面工艺技术、地面系统运行情况、取得的认识等方面对该先导试验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页岩气井返排液离子及矿化度随返排时间增加而增加,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存在离子交换现象,但对于页岩与压裂液间离子交换的原因以及离子来源研究较少。通过对某区块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离子类型及含量变化的量化分析,计算出了各种物质对溶液矿化度的贡献率,探索了页岩气井返排液离子来源及离子交换机理,并通过离子强度、总硬度计算,分析了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胶液的稳定性与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会发生离子交换,储层中各类可溶无机盐的溶解及黏土矿物是返排液中离子的重要来源;页岩天然裂缝或孔隙中充填有大量的可溶盐,页岩中水溶性可溶盐含量在页岩中占到了较大的比例;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胶液的稳定性由表面电荷控制,液体离子强度越大,胶液就越不稳定,矿物质越倾向于聚集进而导致裂缝张度或者孔的堵塞,影响气井产能;在页岩气井优化设计中,要根据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离子类型、浓度以及胶液稳定性结果对压裂液配方进行优化,尽可能防止液体絮凝沉淀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采油井在油井产出液从井底流向井口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地层散热,造成井口温度过低,油井需要定期进行热洗化防等日常维护工作;并且井口温度过低对地面常温集输存在影响,因此采用了保温隔热油管技术。该技术是在普通油管外壁包裹一层保温材料及保护层,充分利用地层热能,以减少原油在举升过程中的热能损失,提高井口出油温度。试验应用3口井,井口温度平均提高14.8℃,单井不再进行热洗化防,对应的地面井组实现了常温集输进站,取消了原先的三管伴热工艺流程,达到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