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常高压油气藏储层物性随有效压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原油田文13西块和渤中25-1油田共50块岩心样品进行岩心覆压孔渗实验,对异常高压油气藏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在有效压力小于20MPa时减小幅度最大。建立了以不同有效压力为基准的异常高压油气藏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的通用数学模型,即幂函数模型,并在渤中25-1油田某油井射孔段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变围压循环下低渗透致密砂岩有效应力方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了修正的析因设计方案,对低渗透致密砂岩进行了有效应力方程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中包含多个循环,每个循环都是在孔隙流体压力不变,增加和降低围压的方式下进行。用稳态法采集各测点的渗透率,并用响应面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应力系数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孔隙流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研究范围内,有效应力系数的最大值不超过0.88,当围压大、孔隙流体压力小时,有效应力系数远小于1.0,表明孔隙流体压力对渗透率变化的影响变得很小。用响应面方法获取的有效应力系数确定了有效应力,建立了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的关系,与传统有效应力的概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应用交联聚合物溶液进行深部调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改善水驱波及体积的方法.对交联聚合物体系的凝胶形成机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在下二门油田泌238区块进行现场调驱结果显示,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有效改善,防止了注入水窜流,增油降水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能力,并对其进行深入详细的风险评估分析,从而采取更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和束缚水饱和度法,确定了老爷庙油田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老爷庙油田古近系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与深度的自然对数呈线性关系、渗透率下限与深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并对求得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进行检验,正确率为83.33%。  相似文献   

6.
针对危险系数较高的油罐区防雷难题,仅依靠传统接闪杆等直击雷防护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保护,提出了一种比较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防雷办法。首先对油罐区的防直击雷的方式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防雷措施以及现场情况,对传统的独立接闪杆设置方法进行改进,应用接闪杆、避雷线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油罐区的有效防雷;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仪表控制系统进行科学设计,有效防护。该综合防雷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长输管道具体施工中要对整体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够让整体工作实现预期目标的建设。在具体施工环节中,一定要对整体程序进行有效监控,以此让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实现。实现质量有效控制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质量位置。当前管道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发展和竞争的时期,要想实现更好的建设,必须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管,这样才能够在质量方面对整体建设实现充分的指导,以此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安塞油田王窑区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在对25块岩心作了渗透率与有效压力实验的基 础上,分别对渗透率对有效压力的敏感性,渗透率的滞后和渗透率的大小与有效压力的敏感性关系进行了 研究。研究认为,存在层理缝或微裂缝时,渗透率在低有效压力下变化特别明显,岩心在净围压的重复变 化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塑性;对储层进行评价时,应考虑有效压力和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注水开发时,应 考虑微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油气回收是一项艰巨且需要长期持续的工作内容,首先需要深入的探讨油气回收以及对回收的油气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同时还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大多数压力容器设计标准规范中开孔补强计算是以有效厚度进行计算的,但GB 150.3-2011标准中计算外伸、内伸接管有效补强高度时,是以接管名义厚度计算的,由于名义厚度中包含了厚度附加量,不符合强度计算理论。通过对一台氯气缓冲罐接管开孔补强计算进行对比说明,按GB 150.3-2011标准计算开孔补强满足强度要求,如采用接管有效厚度进行计算,则不能满足强度要求,建议GB 150.3-2011标准中开孔补强计算以接管有效厚度作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不同经验公式计算构件固有频率的结果与有限元方法和动态刚度阵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最为有效的经验公式,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提高计算精度,为设计人员提供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利用Curvelet变换压制面波的效果受面波与有效波在Curvelet域重叠程度影响。实际应用中,Curvelet变换并不能完全分离面波与有效波。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比的Curvelet阈值迭代面波压制方法,利用面波与有效波在频率、速度、方向上的特征差异,将有效波与面波在Curvelet域进行不同频带的多次分解;在不同尺度和方向上,根据面波与有效波的分布特征,采用不同的阈值进行多次迭代。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面波压制方法,本文方法可更彻底地分离面波与有效波,获得高品质去噪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料处理方法——速度谱约束(Constraints of Velocity Spectrum,CVS)。该方法首先对叠前CMP道集进行速度分析,拾取有效信号速度,经过动校正后利用横向滤波技术将校平后的信号和未校平的噪声分离;再进行反动校;再次进行速度分析拾取干扰波速度,经过动校正后将校平的干扰波与未校平的有效信号分离,对分离的有效信号利用干扰波速度反动校后再利用有效信号速度动校正;最后进行水平叠加。该方法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横向和纵向分辨率,且具有很好的保真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砂砾岩储层地震反演及解释的难点,提出随机地震反演技术对砂砾岩储层进行反演,同时寻找到一种有效技术进行解释,即“极值滤波“技术,实例表明随机地震反演及极值滤波技术能对砂砾岩储层进行有效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ISS高密度地震采集是以干扰炮相对有效炮为随机信号的基本理念对地震数据进行采集的方法,其大部分有效信号会淹没于噪声之中。基于此,本文提出-种在十字排列域或检波点域进行矢量中值滤波方法,并针对理论模型简要分析了不同空间滤波参数对保持有效信号和压制干扰信号的影响及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单炮地震数据的处理和叠加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压制相干炮噪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持有效信号,提高资料信噪比,显著优于常规去噪方法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一个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就是陷落柱,为了能够非常精确的对陷落柱进行解释,不仅需要对陷落柱的发育特征进行有效分析,还应该同地震勘探资料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加准确的对陷落柱地震波相应特征以及陷落柱的展布规律进行描述,并且对陷落柱地震波特征隧道间距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希望给相关人士一定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贾洁椋 《石化技术》2022,(12):31-33
在进行地质勘查过程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开发技术对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为了能够有效节省工作时间,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共用勘查技术来勘查当地的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分析当前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体系的对比,找出两者在实际勘查过程中的共同点,从而为后期的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0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系统和丙烯制冷系统进行有效能分析,查明了系统中有效能损失部位、大小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同时,着重对压缩功损失的原因及节能改进进行了探讨,提出压缩机操作条件与有效能效率的关联式,利用此式在DJ-108型电子计算机上对丙烯压缩视进行有效能分析。并且对压缩机操作条件与工艺系统结合以寻求节能较优值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微地震有效事件自动识别与定位是进行微地震实时监测的关键。自动识别的准确性对随后的震源定位精度有很大影响。本文在讨论长短时窗能量比(STA/LTA)法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特征值分析且抗噪能力较强的识别方法。结合多道检波器相互位置及有效信号的空间相关关系,根据P、S波的传播特征,通过研究有效微地震信号在相邻道之间及多道之间的变化特征,形成了多级检波器微地震有效事件的自动识别方法。在对初至有效波进行拉平的基础上,利用叠加能量和相关特性,采用跟踪分量方法进行扫描叠加,并以非均-化互相关准则作为初至校平的判断依据,建立了微地震事件的自动扫描定位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有效微地震事件的识别与定位,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可克服以往微地震人工识别和定位的缺陷,提高微地震监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藏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通常油层在酸化压裂等工艺技术措施下,才可产出工业油流,对低渗透油藏有效储层进行测井解释较为困难。从冷家堡油田冷46区块的油藏特征出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方法。为检测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精度,在取心井中选取5口井进行岩心厚度与测井厚度对比,层划准率达100%。并据此标准划分39口单井有效厚度,有效地保证油层射孔,为注水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