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用浅显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方式在《西方文化概论》教学中让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发展产生兴趣、喜爱文化学习并进而引发他们主动思考。教师通过运用文化对比教学理论,将中国历史文化和西方历史发展过程相应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积极思考的能力并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异域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对比教学理论适合向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文化课程教学推广。  相似文献   

2.
外语课程具有人文课程易于融入思政元素的先天优势。以坚定文化自信为着力点,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外语课程要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民族自豪感等育人目标,创新学习内容,加强团队合作,用好校本案例,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重大的社会和文化课题,当前文化自信研究需要强化主体研究。文化自信的价值本质和话语中介说明文化自信与外语课程的内在关联与可能性。由此,本文反思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主体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展开了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实践:即以传播中国文化为课程目标、鼓励中国英语为课程内容、开展中国话语为课程实施,实现认同中国价值的课程目标。相关实践发挥了语言和课程在文化自信培育中的生成力量,促进了大学生的本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联动发展,更是文化、思想、社会等诸多因素的"走出去"。外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活跃因素,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外语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尤其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结合外语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及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的英语类人文通识课程能改善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共核”素质与能力。以经典文化文本阅读为基础、专题式教学为主导的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设置,进一步完善了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成为传统的英语文学类及概况类课程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对中韩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从文学,语言艺术,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两校语言文化教育的差异。韩国学校因重视英语语言文化教育而与文化相关的课程较多;中国的学校因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与语言文化教育相关的课程相对较少。这种差异是由于双方各自的国情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健身气功文化的发掘与阐发,分析其在高校教育空间的表达方式,是实现中华文脉赓续继替及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为此,从“道家养生”的文脉出发,认为:“文化承载”是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改革之本,“文化自觉”则是改革之路,从课程文化建设、目标设计、结构优化、内容整合4个方面可扩展其文化的现代性和生长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将语言学习好就必须掌握好文化知识.所以,作为英语教学之一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就更离不开文化的培养与渗透.把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较好地结合,必然会增强学生对跨文化差异的理解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知度,故文化教学已成为英语专业精读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这是社会主义新征程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新思想、新论断。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表现,传播和创新地域文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应尽之责,推进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团队、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地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阵地。身处"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探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发掘和创新优秀文化元素,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势在必行。在婚庆专业教育过程中,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底蕴,提升婚礼设计的文化内涵,是高校婚庆专业的教学创新点和教改研究点。本文以《婚礼文化》课程为例,分析了在中国传统婚礼文化视域下婚庆专业课程改革的价值、现状与举措。  相似文献   

11.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课程中的最后阶段。当前无论是选题还是最终成文,日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研究表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方向多倾向于社会文化类,这与高年级阶段的"中日文化比较"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旨在就大学"中日文化比较"课程设置和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进一步相结合进行探究,为大学日语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建设是我国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三融"文化是我国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新时代的特色文化,由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传统文化三者融合而成。"三融"文化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价值引领、文化整合、人格塑造、素质培养四大功能。"三融"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具有时代性、创新性、融合性、职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论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我们所自信的文化;阐述了借助文化自信能够促进高校师生党员树立并坚守高尚的理想信念;从以自信文化促进师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以文化自信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效开展,以讲“中国故事”的校园文化促进自信文化的传播,以课程中的自信文化促进师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培养这4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基于文化自信视野开展高校师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当前"互联网+"时代,复杂多元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对文化自信教育存在巨大的影响.在分析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基础上,对文化自信培养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是陈嘉庚精神的思想沃土之一,家国情怀是陈嘉庚精神大厦的主要支柱,通过精心设计和规范实施的陈嘉庚家国情怀研学实践课程,不仅有助于帮助研学实践活动回归教育本性、更好地弘扬陈嘉庚精神,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并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英语专业跨越中西文化的本质属性,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内涵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融通中外,以文化人”的外宣方针。翻译是联系中外的最佳媒介,也是外语专业发展的专属特长。一方面通过翻译他国政治、经济、文化经典著作促进本国发展——“融通中外”;另一方面,借助翻译提升本国的语言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以文化人”。本文从这两方面探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策略,通过翻译课程中的典型案例指明了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与英语专业高年级听说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将所这语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语言教学中体现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文化交际,社会交际和社会实践中。介绍了综合实践性课程在英语专业听说教学中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主体对于自身精神的确证,是关乎这个民族未来发展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文化自信成为考量中华民族主体自身根源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民族维系几千年是中国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表现。从文化自信的历史面向与现实面向而言,文化自信要联系中国文化自身的独特性与根源性,即中国文化是生命有机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性不同于西方,构成文化自信的历史面向;文化自信还要有现实面向,文化自信离不开主体的培养,这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融汇各种思潮是文化自信的现实面向。  相似文献   

19.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是英语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英语国家的基本文化信息和文化知识。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并探讨了一些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对于该门课程的讲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蕴含着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人文心理、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德育功能,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也颇为重要.文章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力图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与具体教学案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