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级AS和ABS色母粒中丙烯腈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食品级丙烯腈-苯乙烯(AS)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色母粒中丙烯腈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溶解,经顶空-气相色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后,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在2.0~200.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5 mg/kg;实际样品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2.3%~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2.1%~5.1%(n=7)。采用该方法对20个市售食品级AS和ABS色母粒产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S色母粒中的丙烯腈残留量普遍高于ABS色母粒。  相似文献   

2.
对食品接触材料(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材质)的苯乙烯单体残留量进行风险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食品接触材料中苯乙烯单体残留量进行测定。所测样品苯乙烯单体均有检出,且含量比较高。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材质的食品接触材料的苯乙烯单体存在有一定的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食品接触材料(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成型品样本的4种食品模拟物(水、3%乙酸、10%乙醇、葵花籽油)中苯乙烯单体的迁移情况,并进行风险分析,初步确定食品接触材料成型品中苯乙烯单体迁移的风险等级。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模拟物中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并计算苯乙烯单体的日累计暴露量,结合专家评估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苯乙烯单体在水、3%乙酸、10%乙醇、葵花籽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均有迁移,在葵花籽油食品模拟物中苯乙烯单体迁移量较高,其次是水、10%乙醇、3%乙酸;所采集样本中苯乙烯单体日累计暴露量小于0.01 mg/(d·kg),且低于JECFA规定的苯乙烯安全摄入量。结合专家评估结果,最终确定食品接触材料成型品中的苯乙烯单体迁移风险等级为L级(低风险)。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CS)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ASA)等苯乙烯类聚合物与聚氯乙烯共混得到的四种共混体系紫外光降解研究进展。其中,由于ABS和MBS主链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双键,在紫外光作用下易氧化降解,所以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耐候性较差;而ACS和ASA主链结构不含有不饱和双键,与聚氯乙烯的共混体系耐候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将本体法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乳液法ABS共混,研究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本体法ABS质量分数为30%~50%时,共混体系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高于单组分的性能,与本体法ABS相比,增幅可达28%;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介于共混前2种ABS之间。动态力学研究表明,来自于2种工艺ABS中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与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双组份接枝马来酸酐的新型相容剂(ABS/EMA-g-MAH),并与国内外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g-MAH)、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进行比较,研究了相容剂种类、相容剂含量及挤出机螺杆转速对尼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BS/EMA-g-MAH为PA/ABS合金的最佳相容剂;在添加量为12%时ABS/EMA--g-MAH表现出最佳的增容增韧效果;降低挤出机螺杆转速可使PA6/ABS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塑料科技》2021,(1):62-65
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BS/AS)复合材料,研究了AS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热性、表面光泽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S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邵氏硬度D和冲击强度逐渐增大,维卡软化点逐渐升高,接近于AS的维卡软化点110oC;AS的加入改善了样品的表面光泽度,在AS用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继续添加AS,样品的表面光泽度下降。随着AS用量的增加,ABS/AS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有所改善。SEM结果表明,AS可以与ABS形成较好的黏合作用,摩擦外力对于材料表面的形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正>丙烯腈(A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腈纤维(腈纶),也是生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等热塑性合成树脂、丁腈橡胶(NBR)、己二腈以及丙烯酰胺及其它衍生物,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等的原料,开发利用前景广阔。2015年我国丙烯腈产能达1 817kt/a,具体生产企业及产能见表1。  相似文献   

9.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为反应单体,加入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种类、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三元共聚物摩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合成条件;并以自制的SAM来增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探讨了SAM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三元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效果优于过氧化苯甲酰(BPO),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60:38:2,链转移剂十二硫醇(TDM)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用量均为单体总质量的0.1%时,可获得摩尔质量为80 000g/mol左右的三元共聚物SAM;SAM对PC/ABS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对经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高胶粉增韧的回收ABS进行改性.研究表明,PMMA及AS均可以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硬度,而冲击强度呈下降趋势,但除冲击强度及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外,添加PMMA的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指标优于添加AS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消解为前处理手段,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铅、铬含量。对前处理条件,如消解温度、恒温时间、消解体系等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对ABS的完全消解。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铅0.03mg/kg、铬0.02mg/kg;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铅、铬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3%~103%之间。  相似文献   

12.
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AG)、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为相容剂,研究了不同相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相容剂对PET/ABS合金的增容效果中,SMA最好,SAG次之,PTW较差。考察了增韧剂对PET/ABS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对PET/ABS合金具有优异的增韧效果;考察了PET和ABS之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相容剂提高了PET与ABS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熔融共混法研究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和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AG)两种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三元共聚物对玻璃纤维(GF)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M和SAG对ABS/GF复合材料都具有优异相容化效果,都可用作ABS/GF复合材料的相容型偶联剂使用。同等添加量时,添加SAG的ABS/GF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且随着SAG添加量的增加性能提高更加明显;添加SAG的ABS/GF复合材料颜色更浅,并具有更优异的长期高温色变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对聚氯乙烯(PVC)/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ABS)(质量比为60∶40)合金熔体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剂DOP可显著提高合金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但随DOP用量增加,合金的负荷变形温度、力学性能和氧指数均降低;AS可提高合金的MFR,但w(AS)为10%时,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下降约55%;随着EVA用量增加,合金的MFR提高,而负荷变形温度、氧指数和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对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SBS)增韧的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进行改性以提高其表面硬度.研究结果表明,PMMA及AS在提高共混物表面硬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硬度,而冲击强度则呈下降趋势;此外,添加PMMA的共混体系的各项力...  相似文献   

16.
《弹性体》2016,(3)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乳胶(PBL)粒子表面接枝共聚丙烯腈和苯乙烯单体,通过改变聚合工艺条件合成了一系列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ABS树脂。主要考察了PBL存放时间、胶乳粒径、接枝单体丙烯腈含量、接枝聚合温度等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PBL存放时间、降低单体丙烯腈含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白度,但会降低产品的冲击性能;降低聚合温度有利于提高ABS树脂的冲击性能和白度;增加PBL小粒径胶乳的含量会降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白度。  相似文献   

17.
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掺混造粒制得ABS成品的步骤中加入甲基苯乙烯的二聚物与三聚物的混合物(AMS-23),考察其对ABS成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S-23具有同时提高ABS树脂冲击强度和熔融指数的双重作用,但会导致ABS树脂的拉伸强度降低,同时,其对ABS树脂的弯曲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AMS-23最佳用量为1.0%(质量份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絮凝+MBR+活性炭"的方法综合处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生产废水,首次采用了聚砜-纳米TiO_2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复合使用可以更高效的处理ABS生产废水,对COD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和98.6%,从而使ABS树脂废水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实现中水回用的目标,高效环保地解决了ABS废水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相容剂种类对PA6/ABS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SMA)、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AH)和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SAMAA)三种共聚物增容尼龙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6/ABS)共混物,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PA6/ABS合金,对其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探讨。结果表明,三种相容剂均可有效地增容PA6/ABS合金,改善ABS在PA6中的分散,大幅度提高了缺口冲击强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发现PA6/ABS的结晶度降低,结晶速率变慢;同时通过流变实验发现PA6/ABS共混物为假塑性流体,三种相容剂均提高了其表观黏度。  相似文献   

20.
袁茂全  王健 《中国塑料》2013,27(10):32-35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含量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AB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及CPVC/AB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PVC/ABS/AS三元共混体系中,当ABS含量由零增加到30 %(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由11.5 kJ/m2上升至39.1 kJ/m2;在CPVC/ABS二元共混体系中,当ABS含量由零增加到25 %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由11.1 kJ/m2上升至52.6 kJ/m2,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点随着ABS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与CPVC用量密切相关,在CPVC∶ABS(或ABS+AS)=6∶4时,共混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