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中LEACH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算法中簇头节点随机选取、节点能量分布不均等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剩余能量、邻居密度与基站相对距离等因素改进的LEACH算法。改进后的算法通过网络最低能耗计算得出最优簇头数目,在簇头选取阶段,优化簇头的阈值计算公式,使节点剩余能量高、节点邻居数目多、相对基站距离近的节点更容易成为簇头。利用MATLAB软件,对LEACH算法、HEED算法及改进的LEACH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LEACH算法的网络整体能耗要低于LEACH算法和HEED算法,并显著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LEACH算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经典分簇路由算法LEACH在选取簇头时的不足,文中从节点区域能量平衡出发,尽量将剩余能量较高且所在位置覆盖密度较大的节点充当簇头,使整个区域"均匀"消耗能量,并基于此思想提出了一种对经典分簇路由算法LEACH的改进算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平衡区域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3.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与平面路由协议相比,分簇路由协议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具有拓扑管理方便、能量利用高效.数据融合简单等优点,成为当前路由协议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低能量自适应聚类(LEACH)为例,对分簇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了的LEACH ED_LEACH(Base on Energy and Di Stance factors-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通过使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ED_LEACH算法能更有效地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4.
5.
LEACH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经典的层次型拓扑组织算法。对LEACH协议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LEACH协议在簇的区域分布和簇头负载不均衡等方面问题。文章通过节点剩余能量和与基站的距离对簇头选择、构造分簇以及非簇节点选择簇头进行改进。并利用MATLAB对改进后的算法进行仿真,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效地均衡节点能量消耗,并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对于直接传输(DT,DirectTransmission)和最小化传输能量(MTE,MinimumTransmissionEnergy)两种传统通信协议的缺点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WirelessSensorNetworks)的特点,分析了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的低功耗自适应分簇协议(LEACH,Low—EnergyAdaptiveCluste—ringHierarchy)的基本原理,并对三者进行仿真分析。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使用LEACH协议比使用DT协议要节约大约7到8倍的能源,同时也比MTE协议方式要减少4到8倍能源消耗。更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7.
LEACH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经典的层次型拓扑组织算法。对LEACH协议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LEACH协议在簇的区域分布和簇头负载不均衡等方面问题。文章通过节点剩余能量和与基站的距离对簇头选择、构造分簇以及非簇节点选择簇头进行改进。并利用MATLAB对改进后的算法进行仿真,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效地均衡节点能量消耗,并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9.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将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处理及传递.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传送给所需用户.LEACH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层次路由算法,该算法提出了低功耗持续运行的模型.但LEACH算... 相似文献
11.
针对LEACH分簇路由协议中簇首随机选择,没有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和地理位置,可能导致分簇和网络能耗不均衡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同时考虑了节点位置和剩余能量信息的改进分簇路由协议,使成为簇头的节点在簇的中心位置,从而使簇头在簇内的位置更加合理,避免了簇内的部分节点由于离簇头过远,增加传输损耗的缺点,有利于网络性能的提高。仿真结果表明,研究的分簇路由协议能使簇的划分更加均匀,能量的消耗更加节省,从而延长了WSN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在深入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目标的基础上,根据LEACH协议分层设计的思想,融入了负载平衡和簇内成树的思想,通过控制簇头之间的位置,使得簇的分布较为均匀,同时簇内节点根据节点的高度值形成一棵树,让节点采集到的数据沿着这棵树进行传输,使得簇内节点由单跳传输变成了多跳传输,很好的均衡了网络能耗.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极大的延长了网络生命期, sink节点数据收集量也增加不少.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能量受到限制及其能耗不均匀的问题,在经典的低功耗自适应分簇算法(LEACH)基础上,引入博弈理论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有效分簇路由算法。通过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LEACH算法相比,该算法使簇分布更合理,达到了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reates a high requirement for data collected through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resulting in a lot of emphasis on WSN data collecting in recent decades. However, the resource-constrained nature of sensor devices exerts heavy constraints for acquiring the optimal network performance. To resolve this concer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hain-based Energy-Efficient Clustering (CBEEC) Routing Protocol that considers nodes of two heterogeneous levels of energy (normal level and advanced level). The number of advanced nodes in CBEEC is analytically determined and hence are analytically allocated. However, normal nodes are stochastically deployed in the vicinity of advanced nodes. The data transmission is performed among the advanced nodes in the form of chain and from there it is forwarded to base station (BS). Consequently, it preserves immense amount of energy for the network. The performance of CBEEC is empirically investigated with benchmarks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metrics and simulation outcomes showing that the CBEEC outperforms state-of-the-art routing protocols. 相似文献
18.
LEACH是一种经典的WSN分层路由协议,它采取自适应分群算法,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网络生存期。该文介绍了LEACH协议的工作流程,其中关键的步骤是:分群建立阶段和数据稳定传输阶段;最后通过LEACH的优缺点分析,总结分析了当前不少国内外研究学者基于LEACH思想提出的各种改进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改进策略,相比于传统的LEACH在延长网络生存时间、节省能量和平衡节点能量消耗等方面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LEACH算法的不确定特性将会导致某些节点过快耗尽电池能量而缩短系统寿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按需加权的分簇算法.通过设定权值,将节点的节点度,与邻节点的平均距离以及节点的剩余能量考虑在内,从而保证综合性能最好的节点成为簇头.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网络寿命、负载平衡程度以及节点充当簇头的公平性指数上均比LEACH算法有了很大提高,有利于提高WSN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在WSN中,节点之间不平衡通信消耗大量能量,因此网络生存时间较短。为改善网络整体生存时间,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繁忙因子的簇头自适应切换算法。首先,算法一次性选举双簇头,再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自适应切换簇头。然后,在簇头选举完成后,节点通过当前簇头与基站通信,若当前簇头的能量低于门限值,则网络中的当前簇头将被切换到次级簇头,此时节点通过次级簇头与基站通信,从而降低节点能耗,减少节点的死亡率。双簇头切换机制缩短了整体通信距离,缓解簇头节点过早死亡,使网络生存时间增长。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缩短整体通信距离可显著降低整体网络的能量消耗,增加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