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主义建筑是古典建筑走向现代建筑的重要转折点,它开启了20世纪建筑发展序幕。抽象艺术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对于抽象艺术观念的深入认识是我们全面理解现代主义建筑所不可缺失的一环。本文引用现象学的理论方法对抽象艺术进行剖析,分析抽象艺术对古典艺术所进行的还原,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阐述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观念与设计语言的还原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建筑不仅仅体现出一个民族当前风貌更加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底蕴,人本主义对古典建筑设计的研究启示我们在追寻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艺术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传统古典建筑。文章从明末建筑设计师计成编著的《园冶》出发,探索古典建筑设计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契合点,分析建筑设计的结构主义形式美和与古典林园结构主义审美,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蔡志昶 《新建筑》2010,(6):64-67
回顾了中国近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渐进式"的传播历程,从教学的角度辨析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早期40年建筑教学为例,分析了中国"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教学特征。指出,"学院派"建筑教育与中国"渐进的现代主义"相结合是以一种改良的姿态成为特殊的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学院派",其表现是"学院派"指导下的"渐进式现代主义"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导致中国建筑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当今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及建筑文化引导世界建筑的主流。上海一直受西方文化很大的影响,其当代建筑作品在整体特质上,传承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价值体系,显现出延续现代主义脉络的传统。随着自身发展成熟的需求,上海当代建筑实践将自身文化及社会现实接轨,出现一批“新现代主义建筑”。文章通过分析解读六个新现代主义建筑在上海的实例,试图呈现这一现象本身。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建筑运动史上,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的作品总是让人们困惑不解。在他的作品中,古典建筑传统和高度抽象的形式语言共存一体。这种状态让我们对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的认识产生混乱。此外,特拉尼作品与当时政治气候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又让那些在政治与建筑之间进行简单连线的观点陷入困境。在1930年代,一方面,特拉尼同时期的理性主义同伴们批判他以牺牲规则性为代价而创新,另一方面,现代建筑运动的批评家们又对其作品中明显的古典建筑情怀感到困惑。在特拉尼的作品引起国际范围关注的初期,对其作品的分析常常受到现代主义建筑教条的约束,而其作品与古典建筑之间的密切关系(有时在他的作品中甚至明显能看到模仿的痕迹),又常常完全被忽略。  相似文献   

6.
王辉 《世界建筑》2011,(9):100-103
借鉴美学相关研究,文章分别从“形”与“式”的角度切入对西方古典建筑美学展开论述,尝试对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美的特征与规律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表现特征。中国古典建筑以榫卯结构为特点,斗拱和飞檐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系统中的核心构件,在中国古典建筑的演进中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斗拱和飞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的代名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文章结合其含义、历史演变过程,对它们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研究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8.
西方古典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两大体系。西方古典建筑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可说是柱式之美,中国古典建筑则可说是屋顶之美。它们的产生是与各自特色的时代、文化意识、工程技术、建筑材料有关。西方古典建筑的原则直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文化和雕刻文化,而古希猎的比例美学使建筑和柱式按人体比例造型。中国古典建筑的顶式特征则产生于原始艺术文化的乐舞文化——飞翔意识,它的特征是浪漫的。  相似文献   

9.
王媛媛  郎亮 《南方建筑》2017,(6):100-105
模数制度是建筑生产工业化的基本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西方古典建筑模数与中国古代建筑材份制度的构成方式、结构特征、美学原理和建造意义,回顾模数制度在我国建设实践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此促进对我国现行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认识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介绍2000年3月在意大利举办的“另类现代”的传统与古典建筑城市设计研讨会为基础,简要地介绍了近几十年在西方建筑界的新古典主义的概念。它的主要倡导人及活动家的思想和言论,新古典主义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的近期作品及教育界一些不同于国际化的现代主义和各种新潮时尚主义的“另类”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1.
在路易斯·康的设计中,转角是一个重要元素。他不仅通过转角妥善处理了建筑自身和外围环境的复杂关系,也搭建了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的文脉联系,同时还赋予转角丰富和强大的功能。这使视转角为多余空间的古典建筑都无法望其项背,同时也迥异于建筑语言较为均一的现代主义风格,论文以建筑转角处理为切入点,透视康超前的设计理念及其背后深邃的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12.
齐康 《建造师》2009,(7):44-46
杨廷宝学习时,正值美国建筑教育从古典建筑过渡到现代建筑的时期。在当时社会建筑思潮影响下,他受到严格的西方古典建筑手法的训练与技术知识的教育。归国后,早期的作品如沈阳车站、沈阳东北大学等,不论单体或群体,都有较多的模仿性,表明那个时代的特征。此后,他开始结合中国自己的特色,在建筑风格上致力于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追溯了西方建筑艺术理论研究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演变,提出并论述了晚期现代主义是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西方建筑美学转型的酝酿期和过渡期,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特征,揭示出由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发的西方建筑美学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林乔 《世界建筑》2000,(1):70-72
本文简述了新加坡在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法规和建筑师职业的兴起,并从4个方面详细回顾了新加坡1819-1965年的建筑发展,即西方古典建筑哥特建筑、亚洲宗教建筑和现代主义运动的早期实践,文章还介绍了中坡最重要的两个建设管理机构--建屋发展局(HDB)和市区重建局(URA)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治国  梁雪 《新建筑》2001,(4):59-64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一种趋向简洁的传统。通过几个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探讨80-90年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总结这些作品的显著特征,指出当代的这种极少主义倾向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的简约倾向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类极端理性的建筑创作思想及作品对于当前中国的建筑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建筑师弗拉基米尔·奥斯波夫的思想及作品为解读对象,通过对其成长经历与教育背景的介绍,探讨其既吸收东西方不同建筑文化又基于夏威夷本土的设计途径;以其3个设计作品为例,着重分析其中基于气候和场所的"地域现代主义"建筑语言,指出奥斯波夫的建筑创作属于"热带现代主义"这一大的范畴,是现代性和地方性的高度融合,并强调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建筑与文化》2009,(1):103-103
下期预告:空间设计的母语 中国传统建筑从居住理念到空间布局,从结构到用材,从色彩到审美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然而在“现代主义”设计和西方建筑流派的冲击下,中国古典建筑也表现出了很多与当代社会不协调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高介华 《华中建筑》2004,22(5):10-13
文章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的第32号专著《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的创新论点、导向价值及其回答的建筑学术疑难问题等作了肯定评价;对于该著主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对中、西方古典建筑的比较与评判以及著中的些重要册点也提出了质疑与商榷。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对古典建筑的研究,推动着建筑理论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建筑本体是永恒的主题。帕拉第奥以古典建筑经验为基础,出版著作《建筑四书》。勒·柯布西耶从古典建筑中搜寻现代主义建筑创作灵感,汇聚成《走向新建筑》一书。将两本书加以对比分析得出,古典建筑理论被不同时代的建筑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阐释。他们对自然秩序与几何美学的追求从未间断;同时,以人性化为基点,尝试为不同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文明,是西方古典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也是整个西方建筑发展史的精髓。时至今日,古典建筑艺术依旧作为一种典范被后世所崇尚。本文从理性与神性两个角度去追溯西方古典建筑之源头,试图探求西方古典建筑文化之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