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分析了城市灾害的特点及防灾避难场所的要求,提出了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概念和功能;探讨了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了统筹规划、改建优先、平灾结合、分布均匀、可达性强的设计原则,并对建立城市防灾园林网络、规划指标、配套设施、规划设计要点和防灾植物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为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研究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不仅可以扩大空间容量、满足多种功能要求,还有利于增强城市总体防护能力和防灾能力;有利于节地并改善环境,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城市中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特征,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概况,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以供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通过对城市防灾各个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基于3S技术的数字城市开发平台的发展现状及特点,针对如何在防灾规划中合理利用3S共享技术平台这一高科技手段,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城市防灾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城市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脆弱区,概括了城市自然灾害的几大特性,提出了城市防灾的基本原则,并以城市防灾、防震为重点探讨了当前急需推进的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代城市灾害特点和城市灾害管理原则,分析当前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探讨了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以期对城市防灾减灾的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应对各类风险灾害最密集的承载体,也是具有复杂系统和运行网络的有机生命体。韧性城市理念体现了防灾减灾管理由强调刚性抵御转向适应性与最大程度减灾的认知转型。当前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存在缺乏系统布局、韧性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社会韧性的基础性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等问题,据此从公共价值、制度体系、城市空间、应急管理和绿色发展五个维度,提出树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韧性治理理念,实现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建设,实现城市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7.
城市自然灾害和冲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社会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城市防灾应急体系成为当前学界和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城市对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防范应对能力就成为提升城市安全能级、保障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我国当前的城市应急综合管理能力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城市常态化防灾应急管理重视不够,城市防灾应急法制、执行方案缺失,领导组织、信息资源处理整合较差,应急队伍、防灾装备设施亟待提升。因此,很有必要对现代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发展的机制予以全面分析,并借助国际城市成功的经验,将管理模式、规划体系、参与人员、信息体系和金融体系加以完善和提升,以真正形成中国城市综合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市区洪涝灾害产生的负效应,针对城市化背景下重庆市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条件,探讨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对策。工程措施包括:完善城市防灾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植树造林、增加绿地建设;建设蓄水池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加强并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对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风险应对计划;提高洪灾预警水平;普及洪涝灾害防控意识;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市区洪涝灾害产生的负效应,针对城市化背景下重庆市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条件,探讨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对策。工程措施包括:完善城市防灾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植树造林、增加绿地建设;建设蓄水池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加强并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对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风险应对计划;提高洪灾预警水平;普及洪涝灾害防控意识;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永常  邵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10):1631-1634,1669
对哈尔滨市地下空间开发状态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地下街、地下铁道、地下民用建筑等规划原理与特征,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途径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哈尔滨地下空间规划为"一环、一线、三轴"的规划方案.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状况,研究适合中国严寒地区地下空间利用的举措.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城市建设与轨道交通、地下街、综合管沟相结合的途径及如何实现成功的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功能方面来讨论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问题,对如何处理城市土地功能、城市交通和城市灾害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生态、景观、游憩和防灾避险的功能,城市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能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使公园绿地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应用协同学的理论,提出了由基础层面、功能层面和指导层面三方面协同构成的理论方法,以多功能协同为重点,协调城市公园绿地四个功能子系统之间有序布局,并从基础层面分析城市自然人文因素对公园绿地基础骨架的影响,从指导层面分析相关规划政策等的调控作用。最后,以泗县为例,通过三个层面协同叠加,构建合理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下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深入认识城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特点,加强城市地下工程的地质问题研究是搞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地下岩土工程新技术是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监测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地与风两者之间环境效应的发挥是密切相关的,即城市绿地清除大气污染的效果依赖于风的作用,而风的作用能使绿地的生态效应作用范围扩大.因此,城市组团需要以宽度适当的绿地型的绿带(非道路型的绿带)分隔.在生态效应上,分隔绿带能形成影响组团内部的"林源风"."林源风"风场是城市中尺度特征的局地热力环流风场,"林源风"能改善城市组团环境质量,不仅可以稀释污染,还可以调节组团小气候,给人带来舒适的风环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传统城市建设理论的反思,本文提出城市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空间”的观点,认为城市生活空间是一个由人与环境整合而成的文化整体,这是一切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内涵。作者还进一步揭示了城市生活空间的内部結构及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会展建筑作为新兴的建筑类型,不仅是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重要元素,还是城市环境中的标志性建筑物.基于其独有的大跨度空间特征,结构语言是其空间形态、空间轮廓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它所处城市空间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元素.本文以当代会展建筑优秀案例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结构语言对其视觉空间"域"的创作方法,开拓建筑师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除了是综合体的核心空间,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一部分,承担着激发综合体及周边空间活力,引导它们持续开发的职能.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的典型代表之一北京侨福芳草地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试图从"城市触媒"的角度出发,探索出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热环境是影响人们热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在一年内会发生很大变化。在长沙市内选择3个典型公共空间(街道、公园和广场)进行长期热环境参数实测实验。通过对不同季节3个实测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4个重要热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全年热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气候决定了城市热环境的基本特征,而城市物理结构是引起室外局部热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受植物(乔木)和水体(湘江)的影响,沿江街道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中空气温度显著较低,相对湿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广场温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增长机制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策略,目前尚在探索中。本文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意义,及其与城市公共空间在“多元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绿地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而且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起着其它基础设施无法替代的作用,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还是评判是否达到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文章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有: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总结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需要遵从的原则有:生态平衡、生态位以及物种多样性,从绿地斑块的构建、绿廊的构建以及城市生态绿地网络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