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据美国AAPG2006年第11期报道:在过去10年中,在纽约中南部上奥陶统黑河组横向上不连续的白云岩中发现20多个新的天然气田。白云岩沿着由地震资料可探测出的基底扭断层周围生成。大部分气田位于狭长的断层相连的构造低处,为负向花状构造。在这些断层之外的地层为不渗透灰岩,形成储层的侧向封闭层。在大多数情况下,断层在上覆的特伦顿灰岩和Utica页岩中消失。在鞍状白云岩晶簇、角砾岩和裂缝带中孔隙度发育好。所研究的黑河岩中,基岩孔隙度不常见。基岩中断层周围碎片的分布和地球化学和流体杂质分析都表明,鞍状和基质白云岩都起源于断层有关的热液。由于其不一般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十年来,在纽约州中南部上奥陶统布莱克里弗(BlackRiver)组的横向不连续白云岩中先后发现了20多个新气田。这些白云岩出现在地震资料可以识别的深入基底的扭断层附近。解释认为,分布在狭长的以断层为界的构造低地及其周围的大多数气田都属于负花状构造。断层远处的地层是不渗透的石灰岩,它们构成了有关储层的侧向封闭层。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断层消失在上覆的特伦顿(Trenton)组石灰岩和尤蒂卡(Utica)组页岩内。孔隙度主要发育于内壁覆盖有鞍状白云石的孔洞、角砾和裂缝带中。在本次研究所描述的布莱克里弗群岩心中,基质孔隙度不常见。 深入基底断层附近的白云岩不规则分布以及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分析都支持鞍状和基质白云岩具有与断层有关的热液成因。因为处于反常规的构造环境(即构造低地对构造高地),此类成藏层带多年来都没有被发现。如能采用适当的构造-地层-成岩作用综合模型,就有可能在纽约州的布菜克里弗群和全球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更多的热液白云岩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克拉2大气藏,纵向上主要赋存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基于上述油气分布现状分析,认为克拉苏断层下盘之所以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藏群,主要是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形成了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控圈断层下通烃源岩,上达膏岩盐盖层而未断穿,既是油气运聚通道而又没有破坏圈闭的封闭性,这种成藏要素的绝佳匹配造就了克拉苏断层下盘连片大气藏群的形成;而由于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断穿膏盐岩甚至断达地表,造成断层上盘圈闭封闭性变差,致使具有相同储盖组合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圈闭未能成藏,但在断层上盘由于顶冲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克拉2“盐包圈”圈闭,发育了独一无二的克拉2大气藏。其次,通过分析克拉苏逆冲断层和东秋逆冲断层对成藏的控制,认为断层对纵向上不同层系及不同类型储盖组合的成藏影响是不同的。从油气复式聚集理论出发,考虑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丰富的剩余油气资源,以及断层上盘、下盘勘探不均衡的现状,通过解剖吐格尔明逆冲断层上盘侏罗系成藏模式,以及克拉苏断层上盘和东秋断层上盘古近系成藏模式,提出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上盘尚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侏罗系和古近系是断层上盘下步重大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碳酸盐岩大气田分属3种类型,即台地边缘礁滩气藏、台地相粒屑滩与白云岩气藏、风化壳复合圈闭气藏,分析研究其成藏规律对于寻找下一步勘探有利区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台地边缘礁滩气藏储层相控特征明显,烃源供给与成藏过程受古隆起与现今构造控制,早期运聚,晚期调整;②台地相粒屑滩与白云岩气藏多为晚期成藏,多套薄储层叠加,有效的断裂疏导体系是获得规模气藏的关键;③风化壳复合圈闭气藏储层受沉积相、岩溶作用控制,颗粒岩叠加同生、表生岩溶改造是形成风化壳储层的关键,风化壳优化了烃源岩、储集层、圈闭、盖层搭配条件,断层、地层接触关系构成断面、侧面与上部“倒灌”等多种方式充注,早期成藏,晚期调整。  相似文献   

5.
川中-川南过渡带上三叠统香溪嫩中,已发现两个气田和一些含气小区。这里背斜和断层稀少,圈闭情况不精。通过对该群储层特征,沉积相、成岩作用,香溪各沉积前古构造地貌、香溪群下下伏层断层变形差异及气藏特征等的研究认为有四类有利于天然气聚集的储渗体圈闭,并绘制了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识别盐下白云岩储层气藏的目的,针对非构造气藏识别难度较大的问题,利用地震波衰减的含气检测方法,与构造、沉积相和圈闭综合分析相结合,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巴探5井三维地震区开展了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含气性检测研究,并分析预测气藏类型及有利圈闭分布面积.结果表明:①中、下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和吾松格尔组盐下白云岩储层识别出...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台缘滩相白云岩储层广泛发育,油气储集条件好,新近发现①号断层下盘的隐伏构造带可延续并包含了双鱼石构造,栖霞组勘探有利面积增大,是四川盆地勘探开发领域的战略接替区。但隐伏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机制复杂,以前仅有地震资料,没有实钻井钻进隐伏构造带的复杂翼部,故认为背斜—向斜之间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栖霞组气藏是断块型气藏,该认识限制了对栖霞组气藏的整体认识和油气勘探开发部署。但近期,构造复杂带双鱼石区块的实钻井倾角测井和高分辨地震精细成像攻关结果表明:①川西北地区隐伏构造带栖霞组大范围发育膝折褶皱,褶皱之间以高角度膝折带相连,并不发育大规模、延伸远的高角度逆冲断层;②膝折带为构造剪切带,膝折带内的储层裂缝发育,连通性强,是背斜和向斜的栖霞组储层的良好沟通渠道;③不仅双鱼石构造,整个①号断层下盘的栖霞组储层都具有连片分布的地质特征。结论认为:川西北地区隐伏构造带栖霞组气藏具备形成大型岩性—构造整装气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刘麟  刘岭山 《江汉石油科技》2000,10(2):30-32,29
建南构造北高点石炭系黄龙组气藏充满度应为100%或接近100%,而不是31.6%,理由是:邻区渝东多个相似石炭系黄龙组气藏充满度均在95%~100%,建南构造新编构造图(1999年12月)与1981年利用钻井资料为主编制的构造图相比较,前者无论是高点埋深,还是圈闭可靠性,地层产状,尤其是断层位置更加接近客观实际。气藏受岩性制约,气水界面受圈闭控制,而断层封堵决定气藏充满度。因此,新编构造图的断层与构造圈闭线的接触点就是天然气的溢出点,断层是影响黄龙组气藏充满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物理模拟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成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油气成藏的条件和结果,从而再现地下油气生成和运聚的过程。选取天然气运聚成藏这个重要过程,就川西平落坝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进行实验模拟,针对逆冲推覆断层对气藏形成的作用,对冲构造的成藏过程,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分别形成的过程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得出很多认识,在平落坝原生气藏形成过程中,对冲构造起了重要作用,平落2逆冲断层对侏罗系次生气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这些认识对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藏的下一步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鄂西渝东区长兴组发现了近源常压型礁滩气田,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原油裂解气。具有H2S和CO2含量高的特点。天然气的运移富集受岩性-构造的控制,有构造-岩性型和岩性型两种成藏模式,控制礁滩气藏规模的关键因素是有利沉积相带内经白云岩化、溶蚀次生改造后储集性能极大改善的白云岩和与构造圈闭的有效匹配。构造-岩性型气藏以建南气藏为主,属于印支晚期-燕山期聚油气、喜马拉雅期调整定型成藏的晚期成藏类型;岩性型气藏以三星伴月气藏为主,储层孔隙发育和演化过程就是圈闭的发育成藏过程。礁滩气藏白云岩分布广,资源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不同构造区带油气藏类型及规模差异较大。基于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对长岭断陷的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特征、断层形成机制及活动性质开展了研究,结合勘探实践,探讨了断层对长岭断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不同构造区带的重点勘探方向。长岭断陷发育断陷期、拗陷期及反转期3期不同性质的断层,断层形成机制为在北北东向左行拉张走滑的应力背景下,产生次级的北东向(P剪切)、南北向-北北西向(R剪切)以及北西向(T破裂)断层。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活动有较大差异,断层对长岭断陷烃源岩分布、相关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运移和调整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构造定型早、拗陷期断层活动微弱的地区,原生油气藏保存较好,要注重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原生油气藏的勘探。而在断层活动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存在反转的深大断层及走滑断层地区,次生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飞仙关—长兴组气藏成藏条件及其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普光、元坝气田勘探、开发所获取的相关资料,从生、储、盖、圈、运、保几个方面分析了川东北飞仙关—长兴组气藏成藏条件及天然气富集规律。普光、元坝2个气田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普光气田主要为在古隆起背景上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储层为垂向加积沉积形成,分布面积小但厚度巨大,天然气运移聚集的通道主要是断层;元坝气田主要为古构造与礁滩相灰岩、白云岩叠置的岩性圈闭,储层为侧向加积沉积形成,分布广、类型多、厚度小,天然气运移聚集的通道主要是构造微裂缝和渗透层的孔隙。礁滩相白云岩、灰岩的发育是普光、元坝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而礁滩相白云岩、灰岩储层的孔、渗条件则与成岩后期的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强弱成正相关关系,储层的物性条件决定了气藏的天然气丰度。  相似文献   

13.
苏码头构造须二段气藏烃源及储集条件优越,但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保存条件成为制约该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盖层条件、断层活动期次、断层断面压力、地球化学特征等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苏码头构造须二段气藏区域盖层封堵性优越,直接盖层的宏观封堵性较好;不同的控藏断层垂向封闭性具有差异,其中M1断层垂向封闭性好。综合分析盖层、断层及地化特征等因素,认为苏码头构造须二段气藏保存条件主要受控于断层,M1断层上盘须二段气藏遭到M4断层的破坏,保存条件较差;M1断层下盘须二段气藏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天然气运移输导系统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连接烃源岩和圈闭的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源内砂体输导系统、源内断层输导系统、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和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它们分别控制地层超覆、火山岩、基岩风化壳和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气藏的形成。源内砂体输导系统发育于安达—肇州古隆起的西侧和肇东古隆起的南侧,是寻找火山岩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内断层输导系统主要发育在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区内的火山岩体内,是寻找火山岩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发育在安达—肇州和肇东古隆起上,是寻找基岩风化壳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发育于安达—肇州和肇东古隆起的上方或斜上方,是寻找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本期(2006年11期)《AAPG Bulletin》专辑的内容是碳酸盐岩及其储层的构造控制热液蚀变。这种蚀变涉及碳酸盐主岩的一系列岩相变化,包括硫化物矿床、热液白云岩和淋溶石灰岩,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储层的类型、几何形态、性能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在北美地区,热液白云岩(HTD)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已有很长历史,其最早的油气发现是在美国东北部的奥陶系莱马-印第安纳(Lima-Indiana)和其它构造带(Hurley和Budros,1990;Wickstrom等,1992),而目前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的密歇根盆地和阿巴拉契亚盆地北部的特伦顿-布莱克里弗(Trenton-BlackRiver)成藏层带及其他层位,仍继续有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6.
以地震、钻井和实验分析为基础,对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三段滩相白云岩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古城地区白云岩气藏类型为"滩-断双控"的岩性气藏,其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①持续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②台缘缓坡环境沉积的大面积中—高能颗粒滩是白云岩储集层形成的物质基础;③大气...  相似文献   

17.
崔敏  汤良杰 《石油学报》2010,31(5):781-786
构造变形和油气保存是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研究内容。通过野外露头、薄片观察、地震剖面的解释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对黔南地区的逆冲断层及其周缘的构造变形和断层封闭性进行了研究。碳酸盐岩地区逆冲背景下,断层周缘的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破碎带和断层核)。在泥质含量较少的块状白云岩地层中,主要以高角度逆冲断层突破和节理密集发育为特征;泥页岩和泥质含量较高的泥灰岩地层中,以低角度断层突破和断层传播褶皱变形为主。灰岩和白云岩具有相似的抗压强度可能是伸展背景下碳酸盐岩变形对岩性不敏感的原因。碎裂作用和压溶作用促使围岩中泥质成分和氧化物在主断层面富集,阻碍流体运移。  相似文献   

18.
川南阳新统中小型断层与张开缝发育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南二叠系阳新统气藏属非均质裂缝型气藏。裂缝发育与断层有关,而中小型断层的裂缝发育程度又与构造作用力、断层要素及所在构造部位有关。研究表明:以同向断层特别是斜交同向断层,以及分布于高点、长轴、外凸和鞍部等部位的断层张开缝发育。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类型划分问题是关系到下一步勘探思路的关键之一。为此,从天然气藏与气源岩的空间关系着手,将华北地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作为主要气源岩的煤成气藏分为两类:烃源岩气藏和非烃源岩气藏。烃源岩气藏是由于烃源岩的储集性能得到改善而形成的气藏类型,它可以发育在背斜构造中,也可以发育在向斜构造中。非烃源岩气藏按照储集层的构造形态及其与气源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分为背斜型气藏、断层型气藏、向斜型气藏(深盆气藏)以及地层型气藏。从煤成气藏发育层位来看,华北地台上古生界煤成气藏发育在上古生界烃源岩、煤系烃源岩的上覆地层以及下伏地层中。烃源岩气藏与非烃源岩气藏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铁山坡构造飞仙关组气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饶雷 《天然气工业》2007,27(5):32-35
铁山坡构造位于四川省宣汉县、万源市境内,区域构造位置属四川盆地川东北中隆高陡构造区双石庙构造群的西北部,为黄金口构造带北段的一个主体构造。该构造为南北两个反向逆断层夹持的断隆,存在3个局部高点。综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岩心、测试及岩屑、气水的物化资料,研究了该构造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的构造、储层、成藏特征。结果认为,该构造飞仙关组储层属台地边缘鲕滩相,经同生白云化、成岩溶蚀作用和造山运动,使得储层内孔、洞、缝比较发育;以粉晶灰岩及亮晶鲕粒云岩、石灰岩为主的储层物性较好,但非均质性也较强;气藏气水界面、含气面积准确,属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含气丰度高的大型气藏。越靠近该构造南翼,则储层孔隙越发育、有效储层厚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