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相似文献   

2.
吉州窑的青白瓷、彩绘瓷与黑釉瓷闻名于世,对其胎体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吉州窑的制瓷工艺。为此,本文利用EDXRF、热膨胀法、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以上三类瓷胎标本进行测试及分析,系统探讨了吉州窑瓷器瓷胎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能及制备原料种类。结果表明:彩绘瓷及黑釉瓷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沉积粘土作为制胎,部分青白瓷与彩绘瓷使用同种原料制胎。彩绘瓷烧成时窑位分散多样,烧成气氛不稳定;黑釉瓷原料处理及泥料加工不精细,胎体吸水率大。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陶瓷化学成分数据库中检索出近200个浙江地区始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以及随后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和越窑、官窑、哥窑与龙泉窑青瓷等胎、釉的化学组成及烧成温度数据,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处理。从而对浙江地区古陶瓷工艺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指出它们胎、釉在组成上的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承启关系以及烧成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炉窑改进的关系。 利用Bayes 多类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官、哥窑瓷胎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处理。所得的两类青瓷的判别函数为: △S=0.86X-2.43Y-47.82 式中:X,Y分别为瓷胎中SiO_2和Fe_2O_3的质量百分数。利用上式即可区分两类在外观上十分相似的著名青瓷。  相似文献   

4.
唐代花瓷的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M、DTEM和化学分析法研究了唐代花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发现其乳光斑釉是比宋钧更早出现的分相釉。同属K_2O·NaO_2·CaO·MgO·Al_2O_3·SiO_2系统。花瓷是先施黑釉料后再施白釉料在1260~1300℃一次烧成。富CaO、K_2O白釉料的加入使黑釉料成分移向该系统的分相区。分离的孤立小滴粒度分布曲线范围很窄,峰值为800A。这些散射粒子是造成乳光现象的原因。乳光釉还发生了第二次分离现象。唐代花瓷胎的组成和结构与钧瓷胎接近,但所用原料较次。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是宋元时期青白瓷的产地代表。本文分析了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与同时期景德镇青瓷和白瓷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制瓷原料化学组成之间的联系;探讨了宋元时期青白瓷胎、釉配方的发展及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青白瓷可能起源于五代白瓷的烧制,并在其后的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坯釉料配方,成品率和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应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技术测定了元明时期丽水保定窑青瓷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对保定窑青瓷胎和釉的主量化学组分和痕量化学组分的均匀性进行了分析。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将保定窑青瓷与历代青瓷的化学组成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热膨胀法、吸水率检测等测试方法测试了宋代南丰白舍窑出土青白瓷瓷片的胎釉化学组成、烧成温度以及吸水率,并将其与同时期景德镇窑青白瓷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白舍窑宋代青白瓷与当时景德镇窑青白瓷胎釉组成模式以及制瓷工艺上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证明,元、明代青花瓷胎的配料大致是高岭土10——25%,瓷石90——75%,而清代配料是高岭土30——60%,瓷石70——40%。历代青花瓷釉是由釉石加釉灰配成,它们的组分变化与年代关系较少。对于官窑青花来说,在瓷釉配料中釉灰的加入量与瓷胎的厚度有一定关系,一般厚胎釉灰加入量高(9——16%),中胎居中(7—13%),薄胎较少(1—10%)。  相似文献   

9.
对应分析在景德镇历代瓷胎配方演变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对应因子分析技术分析了景德镇历代瓷胎化学成分数据,结果表明,景德镇古瓷胎配方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五代十国和宋代为第一阶段;元代和明代为第二阶段;清代为第三阶段。瓷石掺和高岭土的制胎技艺始于元代,成熟于明未清初。在第一阶段内,瓷胎基本是由单一瓷石配制而成;第二阶段内,单一瓷石制胎与瓷石掺和高岭土的制胎工艺同时并存;第三阶段内,瓷胎配方几乎完全属于瓷石掺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料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一、轮胎低滚动阻力优异长期低功耗性载重充气轮胎Jpn.Kokai Tokkyo Koho JP2008143314(Cl.B60C15/06)该专利介绍的轮胎具有胎圈、胎侧、胎面、胎体和胎圈增强层。胎圈增强层由硬质增强层和软质增强层组成。硬质增强层以径向与胎圈芯邻接,胎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集清代外销浆胎瓷器物样本进行整理和研究,科学分析了其烧造区域的分布特点、烧造时间、瓷胎吸水率、烧成温度及化学成分组成上与景德镇传统外销瓷器的区别,弥补了此类器物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清代外销浆胎瓷胎薄,质轻,干涩;釉面常有细小开片,釉色微黄;装饰主要以青花为,发色艳丽;烧造区域集中位于景德镇戴家弄和中华南路一带,主要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烧造,应是采用瓷土精淘后极细部分制作。  相似文献   

12.
耀州瓷是我国古代名瓷.为了无损鉴别不同时期的古耀州瓷,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技术无损测定古耀州瓷胎、釉样品中化学组成的含量,对这些化学组成进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唐、五代时期耀州瓷胎的化学组成较为接近,宋、金时期耀州瓷胎的化学组成比较接近且有别于唐代.宋、金时期耀州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和配方较为接近,唐、五代时期的较为接近.唐、五代、宋代时期黑釉、酱釉瓷的分类关系较为密切,其化学组成和配方比较接近.耀州窑青瓷釉与黑瓷釉的配方明显不同.茶叶末釉的配方与其他耀州瓷釉的配方也有所不同.PIXE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为无损和科学鉴别不同时期的古耀州瓷,提供一种重要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北京、江苏、辽宁、湖北、安徽等13个省市398个古代建筑琉璃构件胎体的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将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胎式组成分析,得到我国不同地区琉璃构件胎体化学组成特征及分类结果,并对胎体原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南方琉璃构件胎体元素组成大多高硅低铝,使用高硅质粘土或瓷石原料;北方胎体大多高铝低硅,使用高铝质粘土原料,这种胎体特点与我国南北方古代陶瓷胎体的元素组成特征相一致。此外,本文还对我国南北方琉璃构件胎体原料、工艺与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骨灰瓷坯体中分别以外加形式引入SiO_2 0 ~50%,工业Al_2O_35~25%;滑石或试剂MgO代替长石。利用BE1背散射电子像、TEM电子显微镜、X-射线……等研究了各组成对骨灰瓷显微结构及各种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结构形成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大量的数据说明,瓷胎的显微结构、物化性质与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关系。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SiO_2,并控制一定的颗粒度,可以提高瓷胎的机械强度,降低膨胀系数,引入工业Al_2O_3可以生成膨胀系数小的AlPO_4相,可提高瓷胎的机械强度,降低膨胀系数,对提高骨灰瓷热稳定性是有利的,增加MgO含量,可提高磷酸盐玻璃强度,透光度,但对白度影响较大,以上结果从理论研究角度粗略地阐明SiO_2、Al_2O_3、MgO等组成对瓷胎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各种原料,提高骨灰瓷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将使用传统鉴定方式对景德镇湖田窑采集的青白瓷片与黑瓷片进行初步断代及比对;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电子能谱等手段对青白瓷与黑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及对比;并结合其他窑口的青白瓷与黑瓷数据,对样品的胎釉配方来源进行探讨;另将现代制胎原料"不子"的成分与所采集的湖田窑青白瓷胎成分加以对比。认为此次采集湖田窑青白瓷与黑瓷虽属同时同地生产,但其釉料配方来源迥异,与其他窑口存在交流的可能;而二者在胎土选择方面呈现的差异,表明在元代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宋代耀州窑深灰、灰白胎橄榄绿青瓷的结构色呈色机理,以宋代耀州窑橄榄绿青瓷为对象,分别采用EDXRF、XRD、XPS、Raman和SEM/EDS等测试方法,分析了化学组成、物相、微观结构对瓷釉的呈色影响。结果表明,深灰胎橄榄绿青瓷釉的Fe~(2+)/Fe~(3+)比值小于灰白胎从而呈色更偏黄绿。深灰胎橄榄绿青瓷釉的气泡和分相所产生的米散射是其乳浊的主要原因,瑞利散射是其呈橄榄绿色的源动力之一。灰白胎橄榄绿青瓷釉的呈色主要是其非晶结构色与Fe元素化学色的耦合。橄榄绿青瓷胎内Ti元素的含量越高,胎色越暗,透过率越低,也正是深灰胎橄榄绿青瓷比灰白胎橄榄绿青瓷白度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相似文献   

18.
武昌青山窑古瓷制作工艺的科学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在历史上还没有发掘过瓷窑,在中国古陶瓷的考古和科技史上一直是空白点,直到1989年才在武昌青山窑揭开了一个一千多年前的瓷器生产地.本文对新发现的青山窑五代至北宋白瓷、影青和青瓷样品作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从而发现:(1)青山窑瓷器样品胎的化学组成是以高硅(69.7~75.3%)、高钾(2.8~4.5%)和低铝(18.8~22.1%)为特征,这与北方的高铝质瓷胎有明显区别,其组成属南方瓷胎系统.青山窑白瓷是由精选的细白泥配制,选稍白的细胎泥制影青瓷,而青瓷胎是由不加挑选的胎泥制作.(2)青山窑瓷釉组成的SiO_2/Al_2O_3比(4.08~4.85)比较接近,主要差异是氧化钙的加入量.影青、青瓷样品和五代白瓷的釉属钙质釉,而北宋白瓷釉属钙碱釉.青山窑瓷釉是由釉土加石灰和草木灰配制而成.(3)青山窑白瓷、影青和青瓷都是在龙窑中由匣钵、垫饼和支柱作窑具,一匣一器烧制而成.其中白瓷烧成温度为1251~1291℃,胎致密,气孔率低(0.3~08%),烧成质量属样品中最好;影青瓷烧成温度为1240~1250℃,胎致密,烧成质量居中;青瓷烧成温度为1230~1280℃,烧成质量不及白瓷和影青瓷.  相似文献   

19.
以瓷器为胎的瓷胎画珐琅,俗称珐琅彩,是中国瓷器的巅峰作之一,诞生于清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吉州天目的烧造工艺。吉州天目胎中常含有大颗粒石英和大块铁质,说明胎料的加工不甚讲究。胎的 Al_2O_3含量较高,烧成温度介于1220—1290℃之间。天目器上所施的釉有黑釉、黄釉、自釉三种,它们的化学组成都不同。黑釉一般用作底釉、黄釉、自釉则通过洒、滴、涂等手法施加于底釉上,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斑块。在烧成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流淌、渗透、扩散、析晶、液相分离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冷却后就在釉面形成千姿百态、色调多变的各种斑、点和流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